美文网首页
读毛年谱(190):想不到吧,延安还有这个?毛泽东曾为它题词

读毛年谱(190):想不到吧,延安还有这个?毛泽东曾为它题词

作者: 金台望道 | 来源:发表于2022-07-09 05:31 被阅读0次

1939年,毛泽东46岁。


12月9日,毛泽东为延安世界语协会题词:

我还是这一句话:如果以世界语为形式,而载之以真正国际主义之道,真正革命之道,那末,世界语是可以学的,是应该学的。


为了世界和平,创造一门语言

世界语,是波兰籍犹太人拉扎鲁·路德维克·柴门霍夫(Ludwik Zamenhof,1859年12月15日-1917年4月14日)于1887年创立。刚传入中国时,有人按音译将其称为“爱斯不难读”语,也有叫“万国新语”,后借用日本人的意译名称“世界语”。

柴门霍夫:

在柴门霍夫居住的小镇上,波兰人、犹太人、白俄罗斯人、俄罗斯人、德国人因为语言不同,族群之间经常互相敌视、互相冲突。因此,年轻的柴门霍夫寄希望于创立一门简单易学的中立语言来解决人类互相理解、和平相处的问题。

柴门霍夫从16岁就开始致力于国际语的研究,最终从印欧语系(主要是罗曼、日耳曼和斯拉夫语族)中撷取世界语的词汇和语法,创造出世界语的雏形。

1887年,柴门霍夫在岳父的资助下,用“希望者博士”笔名自费出版了出版了世界语第一书——《世界语基础》。 在这本只有40页的小册子上,柴门霍夫并未对语法做太多的规定,而只给出了28个字母、16条不能违反的基本规则以及基本的词汇表。

两年后,学习世界语的人数就超过了1000人,世界语协会和俱乐部也在世界各地兴起。1905年,第一次国际世界语大会在法国召开,有700多人参加,世界语真正走出波兰。

“爱斯不难读“传入中国

世界语于清末传入中国,主要路线有三条:

一为东北途径,主要是俄罗斯商人与移居东北的犹太人传播世界语,这影响了盘桓东北的中国商人;

二为日本途径,一些留日学生受到日本国内倡导世界语的影响,如创办《大陆报》留日学生、留日山西学生景梅九、刘师培、钱玄同等。

三是法国途径,信仰无政府主义的留法学生吴稚晖、李石曾等,或受到居住处懂世界语的外国人游说的影响,或受到1907年在剑桥举行的第三届世界语者大会的影响,从而提倡世界语。

世界语进入中国后,很快得到了进步知识分子的共鸣。1916年至1918年,《新青年》杂志曾发起一场世界语是否有用、是否值得一学、是否有发展前途的大讨论。《新青年》为世界语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舆论基础,世界语为进步文化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中国,提倡世界语的著名人物有胡愈之、陈原、叶君健、叶籁士等人,还有鲁迅、巴金、冰心、王鲁彦、楚图南诸多作家、学者也站在支持世界语的行列。

蔡元培在德国自学世界语,回国后在他担任国家教育总长和北大校长期间为推广世界语采取了很多重要举措。鲁迅则是在日本学习过世界语,支持世界语在中国的学习和推广。周作人《现代小说译丛》中的七篇波兰小说都是从世界语翻译的《Pola Antologio》(《波兰文选》)转译的。

延安世界语者协会

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延安后,许多追求进步、一心抗日的青年纷纷聚集到这里,包括一批曾经学过世界语的人,如徐敬五、李又然、徐雉等人。世界语运动就在这里悄然兴起。毛泽东、张闻天、博古和吴玉章等同志对世界语比较了解,所以他们非常支持世界语的学习活动。这批世界语者先后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鲁迅艺术学院等单位,相继开办了世界语班。

延安世界语者认为:“世界语是全世界被压迫大众和弱小民族彼此间相互联络团结的最好工具,尤其是在目前反法西斯侵略的斗争时期,无论在中国或在西班牙、世界语在国际宣传方面都起了重大的作用,在国防文化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为加强团结,增强力量,扩大世界语运动;促进国防文化起见”,世界语者协会的建立“已成为迫切的需要”。

于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于1938年4月29日成立了协会筹备组,边区政府批准了建立延安世界语者协会的计划,解放区第一个世界语团体——延安世界语者协会于1938年5月6日宣告成立。

之后,黄乃、庄栋等一批知名世界语者相继来到延安,增强了世界语队伍的实力。延安世界语者协会遂决定于1939年12月15日,也就是世界语创始人柴门霍夫诞辰80周年之际,在杨家岭举办了一次世界语展览,并请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人为展览会提几句话。

毛泽东的题词写于12月9日。张闻天也题词:“国际主义的武器——世界语”;王明的题词是:“世界语是国际主义和国际教育最好的武器之一,对于革命有很大的意义”。

1940年1月,在陕甘宁边区第一届文化届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同志在会上做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后改为《新民主主义论》)的报告,庄栋在会上做了《延安世界语活动情况的报告》。

1940年,延安世界语者协会更名为“中国世界语者协会延安分会”。 

1941年,中国世界语者协会延安分会,在延安文化沟边区文协所在地建立了延安“世界语俱乐部”,当时在延安的世界语者会员有三百多人,在延安的二十多所学校开设了世界语课程,其中抗日军政大学、鲁迅艺术学院、马列学院、军事学院、中央学校、女子大学、边区新文字干部学校等,都有世界语活动。

1942年,徐雉、李又然、庄栋等世界语者,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延安世界语歌咏队等,也经常有世界语演出活动。

1943年,边区社团登记时,延安世界语协会等25个组织首批进行了登记。

新中国的世界语运动

1951年3月11日,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在北京成立。 协会成立后,曾将毛主席的题词印成明信片,也曾在自己的会刊《人民世界》和后来的会刊《世界》以及对外报道刊物《中国报道》上发表过,并刊登纪念文章,号召中国世界语者认真学习和贯彻毛泽东的题词,在新形势下为祖国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从1964年12月起创办了世界语对外广播,从未间断。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世界语一度风靡中国,电视里放世界语讲座,世界语培训班要排队报名,很多人以为学会世界语就可以周游世界。

当时教育部曾发文,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门语言,世界语很快红遍了全国。据说一个地方开了一个世界语函授学校,居然吸引了40万人报名。当时南京也掀起一股学习世界语狂潮,办一个学习班,计划收50—80人,结果一下子涌来了三四百人。

现在,世界语已风光不再,全国注册的世界语者仅2300人,学习和使用者总共四五十万人。

毕竟,一门语言,如果没有文化和历史的土壤,没有以之为母语的人群,是没法持久存在的。

参考文献:

侯志平:《中国世运史钩沉》,2015年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侯志平 王彦京:《毛泽东与延安世界语题词》

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世界语在中国一百年》

世界语的前途在哪里,https://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09/12-09/2008952.shtml

山东枣庄学院举办“百年党史——中国世界语运动中的红色记忆展”,https://www.163.com/dy/article/GDG1CL3P05373EE2.html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毛年谱(190):想不到吧,延安还有这个?毛泽东曾为它题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vlq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