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淀凯文,有这样一位文艺优雅的小学语文老师,她是建校之初就来到海淀凯文的老师。和凯文一起成长的这五个年头里,她的课堂上,始终秉持着一以贯之的“语文学习国际化”的教学原则。
她在课堂中实行任务式学习法,打通教育与生活,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有趣的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任务。
这样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肯定,孩子们学习语文的边界被拉开,被赋予更广阔的的视角和高度。
为了准备一个个有趣的任务,她博览群书。在她的办公桌上,经济学、文学类、历史学、哲学类等等书籍堆积成山,而这只是她阅读的一小部分。
她坚信,语文学习也能与国际接轨,因为我们每一个人走向世界时,背后都有中国文化在支撑着我们。
她就是深受孩子们喜欢的“格格老师”,是家长眼中“严而有度”的张老师,她是海淀凯文的语文老师张铭格。
张铭格
小学语文老师,海淀凯文创校老师之一;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得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目前中国科学院硕士在读,主修青少年心理专业;
对国际教育和本土语文教学有系统的了解,并致力于将二者融合起来,推动语文教学的国际化。
01
一颗中国心,
走向全世界
“之所以在海淀凯文建校时就决定加入,主要是因为我十分认同凯文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领袖人才。语文学习可以国际化,文学和语言的深刻内涵也能与国际接轨,让孩子们将来带着一颗中国心,走向全世界。”
这是张老师在2016年时来到海淀凯文的初心,“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与她语文教学的理想目标相契合。她希望她的语文教学不仅是通过学习中外经典,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探索中文思维和精神之美,更是唤醒学生的文化意识、人文情怀和诗学情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
而这个坚定的教学目标,源于她丰富的工作经历。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的张老师曾在北京的公立学校和国际学校都工作过,比起公立学校传统的语文教学体系,她发现国际学校对语文教学采用任务式学习法(Project Based Learning,简称PBL),以一条主线贯穿于一个单元、一册书、一个任务中,其中包含了知识性、文学性、文学欣赏和审美。
“文学文化水平的加强可以提升灵魂和气质,同时,我想将‘中国心’内化在孩子心底,让孩子兼具知识和审美,既‘塑形’又‘塑心’,相辅相成。将来,当我的学生们留学海外,我相信他们拥有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信息整合和分析的能力,对美的欣赏和感受能力,以及对事对人的同情心和同理心。”
02
语言的工具性
文学的审美性
语文,顾名思义,是语言与文学。
在张老师看来,语言具有工具性,可以沟通、表达和社交;文学具有审美性,可以让文化传承下去。文学也是语言的艺术,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他的思想情感、思维能力也在发展。
本学期,五年级部编版教材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四大名著。对于学生来说,阅读四大名著有一定难度。面对这种情况,张老师将同学们分成不同小组,让学生从感兴趣的名著入手,重点了解基本信息和人物,并深入研究人物的性格特点。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用读完整本名著,只要抽出与某个人物有关的点,去描述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关键词和细节的形式进行补充,使人物形象立体。这对于学生理解人物、理解名著和提高写作,都有益处。”
比如,有一位同学对关羽感兴趣,她就在《三国演义》中着重阅读与关羽有关的情节。这位同学列出了有关关羽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重点关注“刮骨疗毒”这个情节,她总结道:“在许多读者的眼里,关羽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大英雄,最后在败走麦城后被杀,英勇牺牲,却留下了他人生中英勇的故事。”
语文的教学,也需要延伸到阅读,让学生养成读书的生活方式。在张老师的班级中,她对语文阅读进行分层教学,原则是在学生感兴趣的范围之内,提出相应的高一些的要求。比如,每学期除了四本共读图书以外,张老师会鼓励孩子去读喜欢的书籍。
“无论学生对哪类书籍感兴趣,他只需告诉我书名和出版社,我会根据书的内容与特点,结合这位同学的水平和兴趣点,出一个任务,学生在阅读后会根据这个任务写一篇小文章,几百字到几千字均可。我的一个学生喜欢侦探小说,一学期下来能读十几本,这对于他的逻辑思维、语言组织都有很大的提升,后来他还创作了一篇名为《英伦三案》的侦探小说。”
如果说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是“输入”,那么,写作就是“输出”。语文表现在写作上,是尊重自我感受、尊重内心体验,不是牵强附会或“为赋新词强说愁”,做真人、写真文、抒真情,即“我手写我心”。
张老师在教授语文写作时,会先鼓励学生自由写作,随后加入技巧,学习借景抒情、心理描写、环境描写、语动心神等等。然而,技巧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写出想法。
“写作的意义不仅在于写作,还在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思维的发掘和想象力的培养等等。所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要从孩子的喜好和兴趣点出发,给孩子宽松的自由表达的空间,这样,学生在写作中才会有获得感,才能写出个性,写出性情,以我手写我心。”
03
任务式学习法,
让孩子尝试去和世界交流
从在海淀凯文教学的第一堂语文课开始,这四年来,张老师一直采用的是任务式学习法。虽然与公立学校用的都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但张老师在重组学习单元、基于大观念的建构、设计任务情境、设计表现评价、改变课堂生态等方面,更接近学科本质,还原语文的本真面目。
比起传统语文教学的设计学习内容,张老师重在设计学习经历。基于每个单元的主题,她创设真实的情境和任务,通过知识、方式方法、情境、目的相结合,打通教育与生活,引领学生的学习由零散走向关联,由浅表走向深入,由远离生活需要走向实际问题的解决。
例如,在《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金字塔》这三篇课文所属的单元中,写作任务是“世界文化遗产”。为了将课堂与现实相结合,让学生有更深刻的理解,张老师在设计单元任务的时候,要求每名同学选取一处景点做一本导览手册,并将成果发送给该景点管理处。
制作导览手册时,学生需要抓住主要特点,将其历史文化沿革说透说清楚。选择长城的同学很好奇“长城到底有多长”,于是这位同学在导览手册中,回顾了历朝历代的长城,将其防御工事的特点呈现在手册中;选择龙门石窟的同学聚焦在卢舍那佛像,详细调查研究它的外貌特征、历史、传说、参观线路等等;选择西班牙圣家族大教堂的同学详细阐述教堂内观、外观、设计元素等细节,在手册中表现高迪建筑的独特之处……
“孩子们做完导览手册,并不是学习任务的结束,他们还需要给景点管理处写邮件,去尝试和世界做交流。国外的景点需要用英文写,去说明创作的因由,以及建议管理处可以将自己的手册作为中文版导览手册的参考等等。跟知识的教授相比,我更注重技能、方法和思维的养成,因为母语学习的深度决定了一个人思维的深度。”
04
是“严而有度”的张老师,
也是学生喜欢的“格格老师”
“学习不仅是书桌前的事,更是和生活、爱好联系在一起。这样,孩子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就会有主动迁移的意识。”因此,在每个单元开始的时候,张老师会告诉孩子们“这一单元的任务是什么”。
学生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在不同的课文中学习方法、需要自行查找资料、需要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需要形成自己的逻辑、需要对查找到的资料进行增减,还需要去发表、去反思。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动往前走的,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常常让他们的步伐飞速,甚至走到老师的前面。语文课上,张老师最常听到的话是:“老师,我们组做完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需要的知识点可以今天学吗?”
公开课
学生根据小组任务去收集整理资料、去研究,回到课堂中与其他同学交流、去说服别人,对小组任务进行有逻辑的整理后发表,还需要去管理进度……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孩子们的思维能力、研究能力、交流和社交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得到全面培养。“在我的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中心,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围着学生跑。学生是主动学习,而非被动学习。”
“在小组分工与合作中,我会细致观察每个孩子的进度,并根据孩子的接受程度进行引导。面对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我会去选择合适的方式因材施教。”
毕业纪念册中,学生坦言最喜欢的老师是张老师
这样自由轻松的语文课堂,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
2019年6月,在五年级一班的毕业纪念册中,当学生回答“你最喜欢哪位老师”时,二十多位孩子们写下了“格格老师”。
在家长眼里,张老师的课堂有趣,对学生的管理更是“严而有度”。张老师曾收到过一位家长写的感谢信,家长在信中写道,孩子跟随张老师学习语文三年,从害羞内敛到自信从容地在班级中发表演说,再到完成任务式学习中领悟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从一门学科触及到了丰富的世界。家长感慨:
“张铭格老师的教学法把语文的边界拉开,赋予了广阔的视角和高度。如今,孩子的作文写出了很多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视角,我想,养成独立见解和思辨的能力是多么可贵!这将是孩子一生非常宝贵的财富,我们家长觉得非常幸运,能碰到这么优秀的语文老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