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武志红的心理学课|无常|我,是一个流动的概念
我,是固定不变的吗?
我, 其实“我”是被构建的,也是可以改变的。 离开当下,就不是那个“我”了。这个“我”是当下的“我”。
01
你害怕自我失效和死亡吗?你是否活在自我控制中?一切都在你的控制之中吗?
人很害怕失控,觉得失控像是死亡一样可怕,这是自我的失效与死亡。不过这只是自我1(头脑层面的我),或者说小我一时的死亡,如果你接受它的发生,会发现它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我存在着。假如你的一生从来都没有失控过,那意味着你一直处于一个狭窄的小我的控制中。
失控意味着无常,无常,是更大范畴的自由。
02
我们生活在自己编制的笼子里,不能自拔。
德国心理治疗师海灵格在他的《谁在我家》一书中提到了这样一个比喻:
一头熊,一直被关在一个窄小的笼子里,只能站着,不能坐下,更不用说躺下,当人攻击它的时候,它最多只能抱成一团来应对。
后来,它被从这个窄小的笼子里解救了出来,但它仍然一直站着,仿佛不知道自己已获得自由,可以坐,可以躺,可以跑,还可以还击。
大多数时候,我们像这头熊一样,活在一个笼子里,当获得自由,仿佛笼子依然存在,禁锢着我们一行一动,实际上的笼子已经不在,但已经长在心里。
就像《肖申克的救赎》里面的服刑人员布什,在监狱里面50年,习惯了监狱里的控制和环境,当他70岁重获自由,心里的牢笼瞬间被摧毁,不适应外面的自由生活而自杀。
03
自我的层次
“我”是被构建的,也是可以改变的。从自我1到自我2,从小我到真我,自我是有层次的,这一层自我被破坏或死亡,更深一层的自我会呈现,所以我们不必太担心自我的死亡,甚至有时还可以主动去追寻。
生命的过程就是变化的过程,从出生婴儿到幼儿,到少年,到青少年,到青壮年,到中年,到老年,身体每天都在生长和变化。思想渐渐成熟,每天都有新细胞的生长和老细胞的死亡。
宫崎骏的《千里千寻》,就是描述一个叫千寻的女孩主动追寻的故事。
如果不再执着“我是谁”,会发现原来世界海阔天空,不必非得守在那块可怜的地盘上,我们可以飞翔,可以游泳,可以不必理会别人的流言蜚语,只需要尊重自己内在的心性。如王阳明所说:我心光明,亦复何言。
当然了,学会感恩,会受用一生,坎坷可以变通途。
最重要的是要知道:你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不必依赖谁,自己做选择,体验你的人生。困住你的不是外界,是你自己画地为牢。
如网友所说:

你还在观望吗?加入我们,从现在开始建立自己管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