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

作者: 东海愚民 | 来源:发表于2019-05-04 23:44 被阅读0次
    老街

          我的老家有个奇怪的名字叫斗争村,在我上小学的时候仍叫斗争大队,是后来才把行政单位由大队改为村的。出了西头村口直走,便是一座几十米长的桥,桥很窄、很高,站在桥的最高处往西望,过了南北向的马路,对面有一条长长的老街。上学的时候每天都要走过,她不像古镇的老街那样有历史沧桑感,也没有什么文物古迹,现在几乎已经废弃不用了,但是她留下的记忆,却永远不会磨灭。

          在我的记忆里,老街是一个繁华的世界。街上有商场、集市、邮局、信用社、小吃店、乡政府,所有生活的需求,这里都能提供。清晨,街上挤满了赶集的人,手里拿着或者臂上挽着一个竹篮,来的时候竹篮是空的,回去的时候里面装着日常用品,或是招待宾客的菜肴。白天没事的时候,商家可以悠闲地聊聊天,分享一下别人家的八卦,或是自家的喜悦。对于孩子来说,老街不仅是一条上学的路,也是仰望世人生活的窗口,是充满新奇的旅途。每一块青石板都是记忆的碎片,而现在已铸成浓缩的回忆。

          在老街东入口的北面,有一家供销社,如果用孩子的视角看,也可以说是大型商场,毕竟是当时镇上最大的商业体了。供销社沿街有东西两个出入口,靠近西侧门口的柜台里,一定有我十分心仪的商品,也许是一支钢笔,或是一本精美的笔记本,也可能是几本连环画。尽管我现在已记不清具体是什么,但我记得自己趴在玻璃柜台上贪婪的样子。

          轻易得到的东西,往往不被珍惜。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是最好的。如果当时已经拥有,也许早已丢弃,甚至也不会再次想起。正因为心愿没有得到满足,过了这么多年,居然还存有一丝遗憾,还能在内心深处留有淡淡的回忆。

          走进老街不远,南侧有一家肉铺,那时猪肉跟粮油一样,都属于紧张物资,甚至是凭票限量供应,所以肉铺一定是集体经营的。铺内有一个亲戚,家里人买肉都会找他,也许可以挑块肥一点的肉。平时不准备买肉时,可以大方地相互打个招呼,还可以寒暄几句。如果要去买肉,要装着彼此之间不太熟悉,免得引起旁人的嫉妒,买完了心照不宣地相视一笑,买肉的人感觉占了天大的便宜。

          现在人普遍营养过剩,为了减肥不愿意吃肥肉。那个年代大家肚子里缺乏油水,所以都想吃肥肉。有的人家为了省油,烧菜的时候,就用肉皮在锅底涂抹一下。我居然从小不吃肥肉,绝对是个特例,也许是这个原因造成的营养不良,导致我的身高要比父亲矮一些。

          在肉铺的隔壁有家邮局,工作人员都穿绿色的制服,让人感觉这是一个比较神圣的机构。通信和交通都不发达的年代,邮局确实作用很大。一直到我高中毕业,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邮电类院校还十分热门,录取的分数线比一般的专业要高一些。邮局的日常业务还是很繁忙的,收发电报,收寄信件、包裹,还有长途电话。发电报是按字数收费的,价格也不便宜,所以都是尽量用最少的字,把意思表达出来即可。三两个字的电文,一封书信,一件冬衣,一双千层底的布鞋,载着亲人的挂念,在这里一起寄往远方。

          邮局尽管很忙,但跟我这个上学的孩子似乎没有关系。上四五年级的时候,有一阵我却会时常进去张望,因为班上从黑龙江转来一个女同学,她妈妈就在那个邮局上班。带着一种说不清楚的心情,放学路过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往里走,看那个阿姨在埋头工作,就像看到她女儿一样兴奋。如果碰巧同学也在,就装作偶尔路过的样子。其实相互之间没有说过几次话,小学毕业后就再没有见过,也没听说过她的消息,一晃都三十年了。即使再次相遇,我想人家也绝对不会记得,有个小男孩曾经注视过她。

          顺着老街再往西走,两侧还有各种店铺,店铺的门都是竖条形的木板,拆卸下来就是一个门面。有卖日常用品的杂货铺,里面挂满了锅碗瓢盆,还有钉耙、锄头等一些农具。有卖各种布料的布店,逢年过节妈妈会买一块“的确良”布,请裁缝替我做一件洁白的衬衣,那是十分珍贵的礼物了。有卖早点的包子铺,想起他们家的生煎包,至今还会直流口水。平底锅上刚刚煎熟的肉包子,撒上一层葱花,那香味飘散着,可以追着我一直到学校。还有一家废品回收站,拿用完的牙膏、废旧报纸可以换一两个硬币。回收站居然还收死蛇,好几次我去竹林打几条小青蛇,换了钱后买香脆的萝卜干吃。

          在老街上往南拐有条小巷,巷子很短,尽头处是一个农贸市场。新鲜的蔬菜,基本都是当地人自留地种植的。也有少数外地的菜,像山东的生姜。用稻草绑扎成一串的螃蟹,嘴里吐着泡泡,还发出很小的声音。洁白的豆腐,用纱布包裹着,渗透出浓浓的豆香味。农贸市场的最南边,有一排砖砌的台子,边上有止水带,里外都用水泥粉刷好了。主要是水产品交易场所,周边的止水带可以防止台上的水,流到买菜人的身上。

          放学后,这张长长的水泥台子,便成了孩子们的游乐场。台上挤满了小朋友,大家拱在上面一起玩玻璃球。不管什么人,只要有玻璃球,就可以参与游戏。把玻璃球用大拇指弹出去,碰到别人的球,就算赢了。因为台子有一圈止水带,正好可以阻止球滚出台面。所以对于玩玻璃球的孩子来说,这里是天然的游戏场地。挤不上桌的孩子,就只能在旁边玩诸如拍纸牌、跳房子的游戏。早晨,这里是大人交易的地方。傍晚,这里成了孩子的天堂。

        农贸市场的西侧有块空地,经常看到有江湖人士,在那里卖狗皮膏药。不管卖什么药,基本套路都是一样的。首先得展示一套硬功夫,好像功夫越厉害,卖的药就越有疗效似的。接着就是在人群中,找一个志愿者来体验,不管是腰酸背痛,还是风湿关节炎,反正把你患处搞得热乎乎的,不舒服也不行。最后就是兜售祖传秘方,人群也随即渐渐散去,留下几个忠实的粉丝,要么图个价廉物美,要么就是病急乱投医。反正我看完了精彩的表演,后面的事就不去关心了。

          过了农贸市场,老街上基本都是居民户了。偶尔也有一两家,利用自家的房子,支个小桌板,卖一些零星的小商品,最吸引我的是一个卖萝卜丝饼的摊头。在靠近学校的小桥北侧,一位老奶奶在自家门口生个炉子,炉上一口小锅,锅上搁一个半圆形的铁丝网片。炉边上放一个小桶,里面装的是用面粉、萝卜丝等预先调制好的原料。用一个曲边的平底容器,先装满原料,然后在滚烫的油锅里炸几分钟,当萝卜丝饼成金黄色的时候,从油锅里捞起来,倒扣在锅沿的铁丝网片上,拿两张白色的小纸片一夹,送到一群小馋鬼手里。

          如今在南京的传统小吃店,像南京大排档、食朝汇等店里,也有卖萝卜丝饼,这里叫萝卜丝端子,但要比小时候吃的厚一些,也没有那么脆,总是觉得不如当年的味道。也许是因为没有办法再回到童年,找不回的是童年的味道。

          童年的世界很小,却充满了美好。童年的老街很短,却承载着无数的记忆。童年没有太多的奢望,有一颗容易满足的心。当我们一天天长大,童年的纯真也许渐行渐远,但是她一定还在心底,犹如那条老街一样,静静地守候着远去的人们,只要你重新走进她,一定会心潮澎湃,阳光依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vxx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