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时间:2023年4月18日
阅读方式:微信读书
阅读书目:《人类简史》
阅读范围:第十二章《z教的法则》
这一章我给的评价不高,主要是自己对于这部分的内容兴趣缺缺,一是自己是“无神论”者对于这方面的内容没有涉猎,二是我们的国家受z教的影响不如欧洲大,作者举的好多例子我都对不上。
我感兴趣的地方是为什么z教对西方的影响如此之大,教皇的权力超过了国王,国王被开除教籍是天大的事情?为什么各国会因为信仰不同而大打出手?为什么教会学校会去研究“一根针上站几个天使”,为什么很多到亚洲、美洲的传教士也是医生、天文学家、数学家,更像是慈善家。
然而作者在本章中都没有提到,他主要是讲作为第三种统一人类的力量有什么特点,还有z教的分类,个人感觉生搬硬靠。以下的笔记我提炼一些自己能看得懂的,能理解的,大家凑合看吧。
两大基本因素和两种特质
Z教具有两大基本要素。一是认为世界上有一种超人类的秩序,而并非出于人类的想象和协议。二是以这种超人类的秩序为基础,z教会发展出他认为具有约束力的规范和价值观。
如果某个z教想要将幅员广阔族群各异的人群都收归旗下,必须具备“普适性特质”和“推广特质”。
泛灵论,多神论,一神论
狩猎采集时期,人类会崇拜其他动植物,信仰“泛灵论”也就是认为万物有灵。它可能是一棵大树或是一只狐狸,但这种对个体的崇拜不具有传播性。
农业革命后,人们开始塑造神灵的概念,由于祈求的东西各异,便发展出了多神论。于是就出现了风神,雨神,火神,药神等等。通过祷告献祭和善行达到与神明沟通改变命运的目的。在众多的神明中可能还会出现领袖,比如希腊神话中的宙斯。
多神论与一神论的区别之处,在于多神论认为主宰世界的最高权力不带有任何私心和偏见,所以他们对于人类的世俗欲望毫不关心。想更加接近他们,也要看淡世间的一切,成为“苦行僧”。在这个时期的神并不具有功能性,他们的出现只是为了帮助人们解释自然规律形成的过程和生老病死无能为力的原因。
当时的信仰是很包容的,被帝国征服的心属民应当尊重帝国的神灵,但是无需放弃自己当地的神灵和仪式。
而一神论则带有攻击性。16 、17世纪席卷欧洲的天主教徒与新教徒的大战,最为恶名昭著。二元论z教信奉着善与恶两种对立的力量,因此基督徒穆斯林和犹太人想象出善神需要人类的协助,好与恶魔对抗,于是就发起了圣战和十字军东征。这些战争带有消灭其他竞争对手,加强自己掌控的目的。
全球z治秩序也是以一神论为基础而建立的(我认为作者的这一结论依据应当是基督教在全球的传播。)
作者总结说。基督徒大致上是信奉一神论的上帝,相信二元论的魔鬼,崇拜多神论的圣人,还相信泛灵论的鬼魂。
其他一些没太看懂的部分
之后的部分作者讲到了佛教的观点是如何帮人们摆脱现实困境的。还有自由人文主义和社会人文主义,我对这部分不太感兴趣,所以没太看懂,有兴趣的书友可以自己去看原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