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清日更365天第248天❤
今天在《自信营》提出一个关于期待与自信的话题,大家纷纷来出自己的观点。
我想说我们的自信往往来自权威的期待!
在学校,我们常常会发现老师说你可以的,你就真的可以。本来某个学科成绩一般,老师对你说,她/他相信你成绩远不止如此。
接下来的事情,你发现你越来越爱上这门学科,也非常的努力,神奇的是,你真的成绩比之前要好了。
这是什么原因?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1968年,罗森塔尔带助手们来到一所乡村小学,从一到六年级每个年级选了三个班,并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他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给了校方,并叮嘱他们务必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这个名单占了学生总人数的20%,但其实,名单上的学生是随机选的,罗森塔尔根本没有看测验成绩。
8个月后,对这18个班的学生测试后发现,上了名单的学生,成绩普遍有了显著提高,而且性格更外向,自信心、求知欲都变得更强。
罗森塔尔提出了一个词——“权威性谎言”。他认为,他对校方来说是权威,而校方对学生来说是权威,将“你最有发展前途”的“谎言”传递到那些作为实验对象的学生身上,最终将他们变成了这样的人。
并且,很有意思的是,这些学生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语言性信息,老师们是通过情绪、态度而非语言的方式影响了这些学生。并不是所有人的期待都能对一个生灵发挥巨大的作用,在罗森塔尔的实验中,都是权威的期待发挥了力量。
什么是权威?
有权力、有威望、有资源的那一方。像在这个学校的实验中,校长与老师对学生有巨大权威,他们可以评断一个学生的资质。
最原始的权威是父母。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
我们平时常说的自信或自我期待,其实本源上是父母对我的积极期待。父母相信我,这内化到我心中,就形成了所谓的“自信”。
父母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期待?
第一层:有意识的积极期待。
有意识的积极期待还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有时候,父母对孩子的积极期待,是一种重担。
第二层:满满的喜欢。
我们总说的,你总遇见贵人,就是好命;你总遇见“衰人”,就是运气不好。生命最初,就遇到一个满心喜欢你的人,是最好的命运馈赠。她/他觉得你哪哪都好,结果你也会觉得自己哪哪都好,这是种无条件的喜欢。
第三层:我相信你。
自我实现的愿望,是自己对生命的期待;罗森塔尔效应,是权威人物对我们的期待。这两者间,会构成什么样的联系和矛盾呢?
最好是,权威人物对你的期待和你对自己的期待正好是一致的。这时候,你的生命力会自然生发,没有多少矛盾。
相反,假若权威人物对你的期待和你对自己的期待构成了矛盾,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力量,那么你就会变得很难办。
父母如果能给孩子足够的抱持感,让孩子体验到来自父母的深情与相信,收获足够的安全感,就能让孩子在这份深情中充分而安然地展开自己,感受自己的生命力,让生命变得饱满而丰盛。
我相信你更多的源自父母对自己的相信,他/她自然而然会相信孩子。
这是种生命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