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量化的概念虽然早在2007年就提出了,但是流行起来却在这几年,得益于手机软硬件的升级和穿戴式设备的普及,手表手环耳机眼镜都可以用来做跟踪,而移动端+app则让自我量化变得更具可操作性,数据的追踪能更准确也更具参考意义。
自我量化最早只在健康医疗中推广,而现在就如《数据中间商》中提到的,消费,金融,能源,教育各个领域都有数据的广泛应用。
搜索了一下记忆,最早有量化的意识应该是从记账开始的,现在健康是关注更多的项目,还试过量化分析时间的分配来提高效率,这里分享一点使用经验。
记账
记账方式经历过三个阶段:
- 早期用便签本。结局么都懂的,一年下来一本便签还像新的一样,总花费要用计算器手工统计的。
- 后来改用excel。伴随着支付宝等网购流行,花费记录可以通过电脑记录查找补漏确保数据尽量完整。想要直观的年度数据分析,还需要画饼图,当然最后一定要用的就是数据透视图,这个一年只用一次的图还要上网找攻略,虽然麻烦权当操练excel技能也就忍了。
- 再来就是手机记账了。各种记账app功能都很强大,手工记,拍照记,语音记。还可以自动导入网银淘宝等消费记录,甚至可以设置记账提醒,这些都让记账这件事变得不再难以持续。还能随时查看各种维度的统计报表,终于解放手工统计了。
享受便利的同时,付出的代价就是个人数据。这些记账app公司和银行已经都是合作伙伴了,甚至比银行更了解你。银行只知道你有多少资产,而这些企业不但知道你有多少资产还知道你如何消费。不由得心生怀疑那些防不胜防的金融推销是不是就是偿还享受免费服务的代价。用或不用,自己权衡吧。
健康
Apple Watch引领穿戴式设备的普及,让健康方面的自我量化变得更受大众关注。我也是从ios的Health才开始关注健康的自我量化的。
Health自带四个统计指标,第一次打开看到有正念冥想,也算是个小惊喜,冥想也逐渐变成了世界流行的运动。配合各种专项的app一起使用基本能满足健康指标的自我量化。
薄荷--饮食记录,自动估算热量。
在用过一堆国内外的同类app后,这是最后留下来的一款。原因是它的食物库最全而且数据可以和Health同步。
国外那些就不提了,界面好看用起来痛苦,经常我大中华的名点找不到对应的说法。编辑推荐的卡卡也用过,但是食物库不全,数据指标也不多。
这方面薄荷就很好了,除了碳水蛋白质脂肪,还有些微量元素指标,三餐比例按照建议值给出参考,还能查询吃的食物中的营养素比例,这对于改进饮食是很有参考意义的数据。 如果能加入糖分摄入的统计就更好了。
记录数据还可以通过扫产品条码来完成,减轻细琐的输入工作。每个用户可以自定义食物上传食物库,所以薄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用户越多食物库越齐全,用起来体验更好,用的人就更多。诚意推荐。
记录了一段时间的饮食后,常识就被就颠覆了。自以为素食为主的饮食很健康,但是大部分时候竟然是脂肪摄入超建议水平。豆制品是中脂食物,那天要是再吃点鸡蛋,即使不吃肉,正常饮食,脂肪摄入也可能超标,难怪要降体脂那么难。同事听到我说要减脂都是一副你好做作的表情,每次都要科普,体重即使合理,脂肪和肌肉比例不合理还是要改善的,放张图感受一下。
同样重量的肌肉和脂肪的体积比较.png记录饮食有点花时间,一度中断过,但是形成习惯就好了。在外面吃饭的时候考虑到这个事情还是对选择吃什么有点约束力的。身体是靠平时每日的饮食微调来渐进改善的,等到生病的时候收敛几天不起作用。减肥反复也是因为强迫自己一下子完全改变饮食习惯导致的,普通人也没有佛陀这般的修行毅力,急速降低饮食摄入只为了测试对身体有没有影响。虽然嫌麻烦,但是通过记录这些指标和数据,得到的即时反馈实实在在对饮食有监督作用,既然对身体有益,还是继续吧。
Sleep Cycle--睡眠记录
每天睡前打开放在床头,醒来后会生成一张曲线图,显示睡眠质量的百分比。 不太确定这个百分比是怎么算出来的,但是曲线能看出来深浅睡眠的时段,可以和Health同步数据。
强大的地方是与各种可能和睡眠相关的因素都生成了曲线图。 比如天气,地点,日出,步数,心率,饮食,还能自己写睡前notes,究竟是什么影响睡眠。强大的地方是盈利点,所以这个功能是收费版里面的。
至于测的睡眠是否准确,可以参考这篇文章https://sspai.com/post/32520
作者把Sleep Cycle和另一款睡眠软件及手环的数据做了比较。作为不喜欢带手环睡觉的人,我觉得起个参考作用就挺好了。
另外一个体验不错的功能是叫醒。它会让你设置一个时间段,在这个区段中检测到处于浅睡眠时会叫醒你,因为在浅睡眠中被叫醒不太会容易疲劳。铃声也温柔,完全不会惊吓到。这个功能免费。总的来说是一款不错的软件。推荐。
Sleep Cycle 工作原理说明.pngJabra Sport--运动心率监测
Jabra无线运动耳机的配套app。常规的监测项目都有,界面改版后漂亮了不少,使用起来也算方便。 因为耳机可以直接监测心率,不用再带手环手表,出汗多也不怕,而且运动的时候不用再担心扯到线。自从有了无线耳机再也回不到纠结的耳机线了。
但电池短板真的没法让人推荐这款产品,号称5小时的使用时间,实际上2~3小时就没电了,而且如果充满电没有用,再次打开电池都少于100%,一日充电要两三次,不方便。希望以后能有更新的产品补掉这个短板。
Breathe--冥想指导
这个是有语音引导的,还有呼吸引导,瑜伽等等,更多功能需要内购。 这个用的不多,主要是看中它可以和Health同步数据。
我更常用的是Sacred,可以自己选脑波的波段,而且背景音乐可以自定义,有钢琴小提琴等乐器背景,鸟声海浪声等自然背景,还能调整各种声音的比例,很有意思。只要分享就可以下载更多的音乐。这款是个很简单很干净的应用。唯一的问题是不能和Health同步,所以每次听完要手工去Health的Mindfulness里面统计,很容易漏记。
Sacred.png除了以上的这些,另外还用过Moves,可以后台记录去过的地方,用地图显示每天的行动路线,但是会有点费电。Gyroscope,可以对接Moves的数据,汇总比Health更多的个人数据。最终都没有持续用是因为当你把所有的个人数据都导入其中的时候,不由得会担心企业应用数据的方式。有ios自带的这四个项目,健康跟踪目前来说就够了,虽然功能更强大但是也不需要了。
人在健康的时候通常不太注意健康。以前是每年例行发烧,那两天身体难受,饮食寡淡,躺在床上感觉生活了无生趣。这个时候总是会下决心等身体好了要balabala。。。真的等身体好了便也忘了。 如此反复几次,终于决定开始规律性运动了,一段时间后明显能感觉到精神状态确实好很多。
健身想要有好的效果,一定要注意饮食,有了睡眠监测,总是提醒自己不要太晚睡觉。用了这些健康量化软件后,或多或少会提醒和督促容易遗忘和犯懒的自己。生活总是要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行,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这些时间的花费是值得的。
时间
说到时间,效率就变成绕不开的话题。资讯爆炸时代,如何利用好时间提高效率是一个专业课题。 这方面的专家太多了, 李笑来,叶武滨,各种效率工具类app推荐也很多,在这方面有兴趣的人随便一找资料一堆,但是资料易得,践行困难。各种社群用尽督促鼓励惩罚对赌手段依然有人做不到。关键还是看自己把这件事情的重要性置于何种位置。
去年花过一段时间试行不同的方法,我的结论是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大名鼎鼎的atimelogger用过一段时间,但是经常性开了就忘记关,而且有些项目是相互穿插并行的,没法记录。之后有个独立开发者Annie做的时间块大受好评,它改进了这个痛点,可以让用户自己记录,以半小时为单位统计时间。
当我意识到我要花很多注意力来记录这个事情就觉得有点得不偿失,最终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提高效率么? 现在已经不用这类软件了,也没有柳比歇夫的本事榨尽每一分钟,但我花了点时间学习效率类软件的使用和提高效率的方法,确实很有帮助。
--如果是个长期持续的目标,留出固定的时间给这件事。
所以不需要软件来记录时间,因为这个时间总是在干这个事情的。比如早上你总是要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饭的,这时候耳朵闲着,那就找点你感兴趣的来填你耳朵的空闲。 无论是新闻,英语,专栏都可以,一年下来的积累会超出你的想象。
--复盘用月视图做大事记。
今年关注的重点项目可以每周每月复盘,依然可以清晰的看到成长足迹。都觉得要学习的东西太多所以时间不够用,当把目标分解到可操作可执行的小动作,持续做,然后就不用纠结到底能坚持多久了,回过头复盘的时候再看就是满满的成就感,是对自己最好的肯定与鼓励。
我是文具控,喜欢用纸和笔,如果你喜欢excel或notes,都是工具无所谓,适合自己就好。
当生活变得规律的时候,时间记录可以不再是重点。数字化的生活确实让自我量化变得更容易持续。个人可以量化的指标也绝不止这些,今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可以预见会有更多可以自我量化的指标,行业会有海量的数据可以分析,终将持续改进我们的生活方式,而我们也可以偶尔停顿一下去感受生活的有趣和美好。想想就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