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9 彭程 《持续行动》D10
今天重看《持续行动》第二、三章,看得更细一些。
1,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个人影响力大了,或者做的事情受人关注,一定会收到不同的反馈。正向的反馈让人更加奋勇向前,负向的呢,有价值吗?是否会成为自己前行的障碍,导致无法持续行动?我觉得,负向反馈的价值在于,帮助我们去获得所做事情价值的终极答案。叶老师曾说过“叶氏三问”,第一问就是要不要做。如果你认为值得,有意义,那么不要去理会他人,“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努力向前!想起我在法院时,花了很多心力去做留守儿童的帮扶工作,很多同事不理解,也有很多人说是博出位、要名声。关系好的同事劝我不要做了,和法律没关系,吃力不讨好。我那段时间内心很煎熬,处于风口浪尖,又力单难支,不知该何以为继。但最终,我还是执拗不过我的心,觉得法律人更有责任去扛起良知,做好留守儿童的扶助工作,在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上一定会有作用!而且,让孩子们感受爱和温暖,其实这是社会的责任,匹夫也有责!所幸有同事的继续坚持,我们在那段时间里做到了持续行动,不仅省法院进行报导,最高法院也专门在人民法院报上进行了宣扬!这不仅是持续行动的胜利,更重要的,是原则,是以终为始的原则的胜利,是遵从执著于内心的胜利!
感恩这个读书笔记,让我对人生中的这一段进行了回顾!值得过的人生,值得记录!
2,关于竞争力。竞争力是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概念。按照作者的观点,竞争优势来源于三个方面:对未来趋势的前瞻性;制定符合自身特性的行业规则;追随权威人士工作。企业的竞争力在于领军人物的前瞻性思维,知道时代最终会朝哪个方向发展,提前布局,充分酝酿准备,积聚别人短期无法形成的能力;新中产阶级不断争取政治权力,终极目标也是在于能够掌握更多话语权,制定符合或者有利于自己利益的行业规则;业内权威人士始终代表行业的最前沿发展方向,他对从业人士素质的要求能够反映出“第一性原理”,紧紧跟随能够让自己保持竞争优势。
想想自己的核心优势是什么?这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以前觉得自己的优势在于统筹、策划,但现在看来,很多所谓的优势是相对而言的,必须看参照物。在大学,有独立策划能力的不多,所以当我花了一年时间成立了社会实践部时,大家觉得我在这方面有优势;在法院,大家专心办案,只有我在“不务正业”,策划各种扶助活动、青年文明号活动以及春节联欢会等等,大家也很自然地认为我在这方面有优势;现在赋闲,没了组织,没了平台,原来的优势荡然无存,只能在家长群里组织些活动,刷刷存在感。自己的核心优势在哪里?也许正是因为自己没有在一个方向一件事情上的持续行动,导致累积太薄,能量太散,断点太多,无法成势,何其悲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