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乡,邻县,比我大十岁,带着一个疑问:差不多的土地,养育出来的人会有什么区别
了解到老乡W是看一个他介绍家乡名人的视频,最近,又看到了他的一些视频,想了解w
陆陆续续看了w一些代表型的视频,美食系列,人物传奇故事,地方历史等,个人成长经历等
最有趣的差不多一百年前的老乡L,离我家不到五公里,小时候听奶奶讲,中学放假听奶奶讲,毕业进入职场回家也听奶奶讲
故事还是那个故事,只不过听故事的人在长大,由最开始的好奇到后来的不耐烦到最后微笑着听奶奶重复故事,九十四岁左右的奶奶于去年年末永远离开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94397/d7521c83170fe8f8.jpg)
这么多年我就记住故事人名,知道这家伙非常坏,去网上查,信息寥寥无几
老乡w,完成了这部分拼图,l如何成长起来,后来经历正规培训,拜了山头,做了一些有正面意义的事儿,后来又干了特别多荒唐事,经历多次豁免后,把自己作死了(又去查了下,发现正面评价多一些,真荒谬呀,经历过的人死后,由利益相关的人决定了)
故事听完了,清晰了很多,剩下的部分,自己考据检索
老乡w,初中辍学,在老家放了几年牛,这段时间,常看书,尝试写了一些诗(教育硬生生为每个人开了一道门)
大概每个人都经历过“有诗感”的少年时
在放牛期间,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同伴会割草,喂猪,帮家里面人,自己什么都不会,这非常糟糕呀
唯一会的就是看书,再写一点充满稚气的,一行一行的词句,词句是自己关于文学和情感的想象,还写了一些出版不了的“武侠”小说,还附有人物形象涂鸦
后来在家乡找到一家养鹅的庄园,在这里工作了几年,继续看书,还学会了电脑打字,做图表,才能有了去处,晚会他编排节目,常搞一些文艺活动,这段岁月是人生中非常幸福的一段,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原来读点书,写点诗是有用的,遇到了支持他的人,公司还打算让他进修,拿个文凭,但这不是归处,几年后离开了这里
w后来去浙江作坊里面做抛光,w在这里业务一般,老板尊重“读书人”,允许他不耽误工作的情况下看书,写诗,办他的文学角,展示诗歌,散文等
在这期间,投稿,发表了一些作品,参加一些赛事,有了一点名气,遇到了专业的搞文学的师傅,帮他指导和改稿,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成了家,他们有一个称呼“打工诗人或打工文学作者”
故事被打工的地方都报社杂志报道,还有人时来采访,家乡的报纸也发了他的故事
工作之余,还参加了专业一些的培训,这几年有了自己的娃,虽然小有名气,人生故事还被人报道,但荷包空空
w是这样看那段岁月的“那时苦呀,几乎看不到任何前途和希望,但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和向往,继续用读书,写诗的方式排遣苦闷和绝望”毅然斩断了过往的生活,找了师傅,学做面,回到老家开面馆,踩了很多坑之后,因为缺乏商业经验和能力,面馆倒闭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94397/c12ad6a9ee37c0e3.jpg)
朋友帮衬让他去做文员,但难以养家糊口,几经波折,到了家乡的一个报社,做了自己“专业”相关的事儿,也是自己喜欢的,这期间做过采访,写过故事,一晃几年就过去
书还在读,诗似乎已经远离了工作和生活,故事偶尔会写一些
去年,经历父亲病逝,不久后岳母去世,这次经历,让人生大变样,走出来后,更专注了,尝试自己扛起人生的一切
看到w视频的时候,他已经是家乡的“名人”了,收入比打螺丝高,孩子在长大,老婆变得更好
老乡开始再次踏上流浪的旅程,顺便赚钱,不惑之年,人生再次起航,他给自己的备注:网络作家
人生的兼容性太强了,起于微末,放牛人生,养殖人生,打螺丝人生,当编辑人生…都在经历,被消化完后,全成了养分,再次踏上自己的征程,路上还有文学和故事相伴
人杰地灵,有了人,这里也就有了灵气,一辈子,没放弃,总会不断化茧成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