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老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石榴树,还有一棵就是泡桐树。至今我的记忆里,还留有高且直的树干上,紫色的花宛如喇叭一样,一簇簇的垂着。有的落在地上。
不是所有的棺材都是采用昂贵的木材,在一些地方和一些老人那里,泡桐这种易于腐烂的树木也是棺材木的选择之一。听邻居老人常常说起身后事,在农村死亡这件事极其平凡,农人们对待这件事也如吃饭睡觉一样,当做日常来谈。你在农村随便进入一户家有老人的老宅,都能看到房间内放置的一口棺。乳白色素棺,还未着色。这是老人为自己提前准备的喜棺,以防去世时准备不及时导致身后事也不尽如人意。我父亲去世的突然,临时采买不到合适的,也是下乡找。找到一户人家老人自己准备的喜棺,高价买了来。然后买的桐油和红漆,我和弟弟刷了一夜。
棺材木的选择上柏木松木和楠木当然都是最好的,而泡桐树也作为棺材木其中之一,我所听过的老人言语中,曾经说泡桐最好是因为泡桐木易于腐烂。所谓“尘归尘土归土”,人说入土为安,尽快的与土地融为一体也是一种理想的他世界。我应当对泡桐的认知主要停留在这一方面,也许是因为它真的事关人死后之事,所以我总是记得泡桐树。
还有一个记忆点是停留在紫色的花上,宛如喇叭一样的桶状花,花朵呈喇叭状,外紫色内白色。萼片是褐色或土黄色,质感就像是皮革,有一定的厚度,捏在手里有点软。小时候常常做的一件事,就是把这些落在地上的花捡起来,摘去花瓣,收集一堆花萼然后用棉线串起来,挂在脖子上当做项链。每一年都这么玩,乐此不疲。
后来我们因与四叔家的矛盾不得不搬离老院子,也因心结我再也未回过老院子,更没有再去看那株泡桐树,紫色的花我也再也没有见过。老街改造,老院子早已成为楼房,那棵泡桐树也不知道去了哪里?是否真的已经尘归尘,土归土。
也许成为滋养,养育了新一轮的生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