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影《狗十三》上映后掀起一股讨论潮。
许多观众替女主李玩打抱不平,“想哭,想起了青春期不被理解的自己”“好可怜,李玩没人爱”。
然而,有的观众就不买账了,觉得李玩就是“作”,是被爷爷奶奶惯的。任性,不懂感恩,不值得同情……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李玩她做错了什么?观众是不是有什么误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13岁的李玩父母离异,她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有点大男子主义的爸爸忙着挣钱养家,很少跟她沟通,甚至自己再婚后生下了儿子都不知道怎么告诉女儿。
有了小狗爱因斯坦后,李玩快乐了很多。孤独的爱因斯坦和孤独的李玩成了小伙伴。爷爷奶奶也感到欣慰。
但好景不长,爱因斯坦跟爷爷去买菜时走丢了。
李玩知道后,感觉天都塌下来了。她发了疯似的满世界找爱因斯坦,不理会任何人的安抚,爷爷拉她回家,情急之下,她还一把把爷爷推倒了,爷爷脚扭伤了她也顾不上,继续没完没了地找爱因斯坦……
在大人们看来,李玩的行为简直不可理喻:不就是一条狗吗?有什么大不了的,为什么要搞得家里鸡犬不宁呢?你就不能懂点事儿吗?
而这种看起来有些蛮不讲理的行为也遭到观众的“弹幕暴击”。
有的观众还认为,爱因斯坦不过是一条小狗,丢了就算了,爷爷奶奶养育她这么多年,在她心里居然比不过一条狗,简直令人心寒。
2.
13岁的李玩面对小狗走丢这件事,产生了一系列应激性反应,她的行为到底有没有错?
而观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能反映出人们养育孩子时的不同观念。
认为李玩很“作”的观众,很显然家庭教育观念和李玩家里的大人是一致的。
他们都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不近人情。但这也是许多家长的常态——总喜欢用自己的成人思维来揣度孩子的内心世界。他们有时甚至觉得,孩子太小,他们的想法不重要。
对别人而言,爱因斯坦只是一条小狗,但在李玩看来,这就是她的整个世界,承载了她全部的精神寄托。
因为有爱因斯坦的存在,李玩才可以妥善地安放她的孤独,由此打开心扉,获得心理安宁。
在李玩的成长过程中,她最缺乏的或许就是心理慰藉和对世界的安全感。而这或多或少也将成为影响她与人相处、走向未来的不利因素。
造成这一切的根源并不是小狗爱因斯坦的丢失这个导火索,而是父母离异、隔代养育、父亲再婚、自身感受长期被忽视的家庭环境。
这种不良环境无形中给李玩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很多人都说自己生活压力大,工作生活,房子车子,相对应地,也常对孩子说:
你小孩子家家,能有什么压力?!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
其实,人体复杂的“压力—反应”应激体系从很早就开始工作了,尤其是在幼儿时期,人对于环境提示高度敏感,它在不断地从环境中寻找信号以告诉自己未来的岁月里会发生什么。
我们从童年就开始预估未来的人生景象,童年时期的压力机制决定了我们对未来的恐惧或者期待。
3.
“压力—反应”应激体系中,对孩子健康发育最严重的威胁之一是忽视——父母或照顾者对孩子全然没有反应。
在《狗十三》中,爷爷奶奶、爸爸对李玩的爱毋庸置疑,但是他们也常常忽视她的感受。
比如逼她喝牛奶,她想去看天文展览却非要求她去应酬,在她不情愿的前提下非要她跟着一起逛公园。
这样的情形应该是常态。爷爷奶奶对李玩的关心是冷暖温饱,爸爸对她的关心是挣钱养她,送她上学。
在李玩过去的13年中,或许她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就是动荡不安、没有安全感。
虽然电影结尾李玩终于变成了父母心目中的“懂事的孩子”,也不再执拗地寻找爱因斯坦。但这只是表面的平静,她内心受到的伤害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余波,可能贯穿她往后的人生。
事实上,观众们(尤其是家长观众)与其争论李玩的激烈反应该不该被批评,不如回头检视我们自己走过的青春,以及我们的孩子正在经受的亲子养育方式。
或许,有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行为,正在深刻影响着孩子品格的养成,成为孩子成功的反力而不是推动力。
为什么有些孩子会追求卓越,有些孩子却自甘沉沦?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切实措施让孩子有更多机会获得美好未来?
答案是:父母、照顾者为一个孩子营造的环境很可能是我们用以改善这个孩子未来的最有效工具。
基于环境改善的品格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打开更好的人生。而坚毅、好奇心、乐观精神都与孩子的未来息息相关。
湖南教育出版社新书——《品格的力量》描绘了一条从有压力的童年到成功人生的生活轨迹,并向父母和教师们指出了可以怎样为孩子的未来做充分的准备。
它同时也是美国备受瞩目的教育类书籍,已经被译为28种文字在全球出版,出版当年即登上亚马逊书店总榜第1名。
这本书将改变我们对童年的理解,并将逐渐改变养育儿女的方式和学校的教育方式。
而《如何培养孩子的品格》作为超级畅销书《品格的力量》续篇,一出版就获得了无数家长的关注。
该书认为我们不应该试图“传授”坚毅和自控力等技能,而应该在家庭和学校中营造最有可能培养好品质的环境,并提出了应对童年不良环境的洞见和新策略。
好奇心是孩子迈向成功的重要品格之一!从这里开始,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让科学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世界吧!
《狗十三》还欠李玩一句“对不起”,
我们还欠孩子一个和解仪式。
2019,让爱重新出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