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观记·《心经》: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读观记·《心经》: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作者: 河流2019 | 来源:发表于2020-04-28 23:55 被阅读0次

1.

我曾多次见到过不同作者书写的《心经》。其中,最有名的,莫如苏轼手书的一卷。

好友自苏州坊间,购得拓本,送了给我。没想到,某日脑子一热,转送给了一个俗物。实在甚为可惜。

印象中,大概是2017年,见到知名漫画家小林先生的文章,说到,“我内心十分愧疚,父亲下葬时,我在坟前发愿,抄心经千遍,为他超度苦厄。”

文中,附有他手抄心经的视频和图片。当时,他已抄到461遍。

漫画家小林·《心经》

那是我第一次观看作者亲笔手书《心经》。小林先生的笔法圆转如意,清秀潇洒,与苏轼版《心经》的意境,又颇有不同。


2.

今年春分,老父亲病逝。

人之生老病死,原属自然规律。

老父亲年近八旬而离去,我也自当想得开。

但没想到,时过月余,每念及此,仍如蚁噬蛇咬心尖一般,痛楚难当。

不自禁的,又忆起小林先生书写的《心经》,和他书写《心经》的缘由。

于是,也东施效颦的抄起《心经》来,而自己的心绪,似乎也略微平静了些。


3.

《心经》的全称,是《摩诃波若波罗密多心经》,意为“透过心量广大的通达智慧,而超脱世俗困苦的根本途径”。

全文仅有260字,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著作。它本身并非独立的佛经,实际出自于600卷《大般若经》。

古代高僧大德为便于佛家弟子和信徒理解,故将600卷《大般若经》最精华的部分摘录成篇。

因此,《心经》系“般若皆空”之精神最简洁的经典表述,故被奉为大乘佛法教义的总纲,其地位之尊崇可想而知。

据传,它的作者,是佛教上座部二十部派之一的“说一切有部”的僧侣。

《心经》的主流译本有7种,但影响最大,也是目前流传最广的中文译本,出自于玄奘法师,也就是《西游记》中唐三藏的原型。

《心经》便于唱诵,因此王菲、陈奕迅、孟庭苇、陈坤等歌手,均有音乐作品传世。


4.

《心经》讲的是什么呢?简而言之:

“般若”是印度话,翻成中文叫做智慧。但是中国话的“智慧”,不能解释“般若”的全体意义,所以在这里还是以“般若”做为经的题目。

“波罗蜜多”也是印度话,是到彼岸的意思。

这表示生死轮回就像大海一样,而且众生的感情思想无边,又本身无明不觉。

意识如浪般奔腾,又起惑造业,在生死之间轮转不停,受到无穷的痛苦,没有办法得度,所以称为苦海。

惟有佛法大智慧光明,可以照破感情尘垢,永远断除烦恼,所有痛苦灭尽。

注:本部分为转摘。


5.

傅国涌先生撰写的《金庸传》里说,金庸先生的长子自杀后,他悲痛自责不已。

后来他看到《格林童话》里的一个故事,终于略微能够安慰自己,——

有一个妈妈死了儿子,她非常伤心,从早哭到晚。她去问神父,为什么她的儿子会死,他能否让儿子复活?

神父说:“可以,你拿一只碗,一家一家去乞。如果有一家没死过人,就让他们给你一粒米,你乞够十粒米,你的儿子就会复活。”那个女人很开心,就去乞。但一路乞,竟发觉没有一家没死过人,到最后,一粒米都没乞到。

她就觉悟:亲人过世原来是任何一家都避免不了的啊。于是,她开始感到安慰。

这个故事无法安慰我。

因为它只是在自己与他人的比惨中,寻找到自己的心理平衡。

这同佛经中的解释,明显有云泥之别。

金庸先生在佛经中得到开悟,在他的作品里,也大量引用了佛经中的句子,或者直接引用了佛经的故事。

《飞狐外传》的结尾,他通过袁紫衣之口,说了一段佛偈,——它出自于《佛说鹿母经》。

这段佛偈文字非常优美,而且寓意极其深刻:

一切恩爱会,难得无常久。生世多畏惧,名为如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它所表达的意旨,与《心经》中阐述的颇为相合: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观记·《心经》: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wjv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