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

作者: 悟谦阁 | 来源:发表于2021-01-03 11:25 被阅读0次

    所谓弟子,古代称学生为“弟子”,中国古代老师对于学生,看成自己的儿子一样。现今的社会,大家好像更多的是交易关系,我教学费,你教完课程然后下了课,则互不相欠。

    过去的道有三道:一个是“君道”,讲究如何领导,如何当家长,如何当国家的领袖,乃至如何当一个班长,这都是“君道”。其次是“臣道”,就是说我们怎样做一个忠实的部下,怎样帮助人完成一件事。再其次“师道”。

    中国过去文化中,这三道是合一的,所谓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

    师道的精神就形成了中国人尊师重道的观念,所以老师称学生为弟子,弟等于兄弟,有朋友之间的友情,又等于自己的孩子,所以学生称弟子,再传称门人,这个观念和习惯是这样来的。

    作为弟子,在家里应该是个孝子,尊敬前辈老人;出门在外,对朋友、对社会、对一般人能够友爱,扩而充之爱国家、爱天下都是这弟字的意义。这个和“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实际上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

    谨而信,这个人能谨慎处世而信——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一切都言而有信。同时又“泛爱众”,有伟大的胸襟,能够爱人,尤其在此时此地来讲,对同志的友爱,扩而充之,对其他人的友爱。

    在《论语》中,爱不是指狭义的爱情,而是兼爱天下的大爱。

    “而亲仁”,再亲近有学问道德的人做朋友,“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做到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然后再“学文”,爱作文学家也可以,爱作科学家也可以,爱作艺术家也可以,爱作别的都可以,那是你的志向所在,兴趣问题,可以量力而行,各听自由。

    在《论语》中,“仁”出现的频率较高,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在学问以及道德上达到一定高度的人,大约略等于“圣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wsuo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