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假期结束,开学进入复习阶段。正在思考着怎样开展期末复习更加高效,突然接到通知:今天和明天要进行考试。这通知太突然,有点措手不及。只有昨天一天的复习时间,就带着学生把知识点串了一遍。没有时间进行细致地复习。短短两节课的复习,讲练结合,发现了很多问题:学生的基础背默掌握得很不扎实,做题过程中急于下笔、审题不清(这个问题在我今天改试卷过程中感受更深,还有错别字太多的问题,要引起反思和重视),还有的一些反复强调的知识点,我以为同学们掌握得不错,但一些同学还是没有掌握或者没有真正理解。比如对联的“仄起平收”,一部分同学不理解其含义。
今天上午第一场语文考试。我在监考过程中先是大概浏览了一下试题,看看考查了哪些知识点,看看哪些知识点我们复习到了,哪些还没有复习到,简单分析了一下试卷的出题方向和考查学生的哪些能力点。然后我就先做了几道题,按照之前的做题习惯,我只会简单写一下,阅读理解和名著阅读等字数比较多的题目,只会写几个关键词,或者干脆只在脑子里组织一下答案。但是今天,我想认认真真从头到尾写一遍。
因为我今天最主要的责任是监考,我就利用考试结束的间隙,把除了作文之外的题目原原本本地写了一遍。写的过程中有两个感受:一是我做题的时候进入了深度思考状态,甚至很享受这种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地状态,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二是写完后发现我平时踏踏实实做题的次数太少了,做题过程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顺利,我会在某道题目选哪个选项上徘徊,我会在怎样表述更准确上纠结……写完之后,感觉自己的有些答案词不达意,或者观点阐述得并不清楚。想起自己在改作业或者试卷中,觉得学生的表述欠佳,嫌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不足。可是,我自己由于真正有效练习次数过少,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甚至常常批评学生的眼高手低的毛病,在自己身上也有。
所以,以后自己要少些“纸上谈兵”,多些实际操练,把心中所想真正通过文字展现出来。一方面可以转变角色,以“学生”的身份思考问题,从而更清晰地了解学生做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可以更好地站在学生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作为老师,批评学生时,也要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让学生踏踏实实学习,认认真真思考,扎扎实实练习,老师更是要如此。
Ps:今天监考完,接着改卷子。先对着答案分析我写的答案,️发现自己在表述上确实要多加练习和提升。回家的路上,一直在思考该给今天的文章起一个什么样的标题,突然,毛主席的这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用在此,勉励自己脚踏实地,多行动,多实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