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来打算不生气,不发脾气,不大声说话,不吼孩子们!可是总是做不到,不洗手要吼,不写作业要吼,不知不觉总是生气,气得肚子疼。我吼,他们也吼,和我对峙,我气到伤心难过!
可能昨天前天跟着音乐,扭腰扭的厉害了,今天的腰痛到不能动了,姨妈也赶来凑热闹!身体不舒服,心也不舒服,也不能去上班,贷款又该还了,宅在在家里看着他们不好好学习,气不打一处来!难过到躺床上看电影!不管了!
看名著改编的电影,看一部流泪,看一部,震撼,流泪!
先看了《简爱》!《简·爱》(Jane Eyre)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作品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小说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以前看过原著,没有看过电影,今天还是被简和罗彻斯特的爱情给感动流泪不止,又想念一个虚无的我的罗彻斯特,又哭了半天!
然后看了《悲惨世界》。《悲惨世界》是法国雨果的代表作,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尖锐矛盾和贫富悬殊,描写了下层人民的痛苦命运,提出了当时社会的三个迫切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猛烈抨击了资产阶级法律的虚伪。
《悲惨世界》的叙事结构基本上属于传统模式,冉阿让的一生充满着坐牢、苦役和颠沛流离的痛苦,这一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是对传统单一情节、个人史诗的继承与发展。单一微小的情节结构不适合于长篇小说,雨果努力突破传统叙事的陈旧格局,拓展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力,他让冉阿让站在主轴线上,成为人道主义的传播者、体现者,又布下贯穿小说始终的另一线索警长沙威。沙威有如冉阿让的对照体,人道主义的对立者,证明人道主义的强大感化力。仁慈的卞福汝主教是人道主义的源头,给予原动力。芳汀、珂赛特、马吕斯这些人物是人道主义的接受者,是围绕轴转动的环。以德纳第为代表的邪恶势力是这一系统的摩擦力,是人道主义的阻力。
占用笔墨的米里哀、芳汀、珂赛特、马吕斯、德纳第,以及其他许多人物的命运,相互之间被悲惨与人道主义联系在一起,他们犬牙交错,独立成文,又是整体的一部分,占据在小说的结构图上,使得《悲惨世界》的整个系统具有整一性、对称性,也极具开放性。
不仅是人物构成的结构图,《悲惨世界》的叙事方式以时间顺序为主,但又有不同。在雨果笔下,时间就像一把可以任意打开或折拢的扇子,带给读者前所未有的体验,人们很难找到一本比《悲惨世界》情节编织得更好,把道德效果和戏剧效果结合得更好的书。
其实是一部歌舞剧,被深深的震撼!震撼!到最后也流泪不止!
晚上时爸爸打来电话,又想爸爸妈妈了!晚上还听了分享课,又被感动了一次!
被感动的一天!情绪激动的一天!晚安!亲爱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