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卓克老师的专栏课中看到一篇有趣的文章,从控制论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原来那句曾经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竟然用科学方法也解释的通,看来列夫·托尔斯泰那本《安娜·卡列尼娜》之所以能够成为传世经典,不单单是故事吸引人,更重要的是作品背后蕴含的深刻人生哲理,这富含人生哲理的话究竟有哪些科学解释呢?
所谓的科学方法其实是控制论,很多人一听到这么这么抽象、高深的词,肯定一脸懵,其实听上去高深, 但运用在生活现象上所有人便一听就懂。为了简化,我们不妨只选择人生重要的5个节点,每个节点只设置“是”和“否”两个选择。
第一个节点:结婚,双方都慢慢暴露出恋爱时没有的缺点。 1认同对方;2不认同对方。 第二个节点:婚后,经历几次春节,亲戚间是否发生矛盾。 1没有发生;2有发生。 第三个节点:孩子出生,怀孕和哺乳期平稳过度。 1是;2否。 第四个节点:婚外恋。 1没有;2有过。 第五个节点:拆迁补偿,房产和现金分配。 1达成协议;2没有达成协议。
一个人,难免会遇到以上5个节点。在面临这5个节点时,幸福的家庭肯定通过夫妻共同努力,把可能性都约束到第1个答案,也就是比较好的那个选项。于是,我们找到10个幸福的家庭,仔细一看就会发现,这10个家庭差不多都是这样的:
没有孩子的那几年,夫妻双方接受了对方的缺点;春节回谁家的问题上,从来不吵架;有了孩子以后,丈夫体量妻子;夫妻双方都恪守伦理道德,没有搞过婚外恋;在一方事业发达或者收入突然增加后,和另一半分享。
所以我们就感到,“哎呀,幸福的家庭好相似啊”。这背后的本质是,“幸福”这个描述在可能性空间里只有一个状态,只有大家都处于这一个状态时才能被称为“幸福家庭”,这样的家庭当然就会相似。
那不幸的家庭呢?或许在刚结婚没多久就开始忍受不了对方的缺点了,开始不停的掐架,或许经历几次春节亲戚间发生了不可挽回的矛盾,导致两个人的隔阂越来越深,即便这些都没出问题,孩子出生后怀孕期和哺乳期问题更多,记得2017年,一位叫马茸茸孕妇不堪忍受分娩的疼痛,挣扎爬上窗台跳了下去,结束了她年仅27岁的生命。究竟是丈夫的冷漠和无情,还是医患关系,才让这位准妈妈义无反顾的选择带着肚子里的孩子去跳楼?我们不得而知........只要有一个节点选择了不好的那个答案,就会被归为不幸福家庭。于是,不幸的家庭当然就花样百出。
真实生活中,一个家庭可能要面对5000个这样的节点,每个节点可能有10种、甚至更多的选择情况,只要我们选择了那个不好的答案,就一定会慢慢步入那个不幸家庭的类型。
现在忽然明白了那句话,幸福的家庭是要靠经营的,因为幸福的可能性空间只能对应一个状态,只有全部状态都处于这一个状态时才被叫做“幸福”,而要保持这种幸福的状态,只能用心经营,因为幸福的家庭只能是一样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