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不读三国原因一“老读《三国》是为贼”,“贼”,奸诈之义。深谙世故的人读《三国》,洞悉其中的阴谋诡计、尔虞我诈,难免会愈加老谋深算、沟壑满胸,所以老不读三国。原因二“老读《三国》泪空垂”,上了年纪的人读《三国》,常常会唤起当年纵横四海、气吞八荒的豪情壮志,产生英雄迟暮的感慨,无奈一把辛酸老泪,所以老不读三国。原因三“犹言年纪到了这地步,经历颇多,不宜再看三国——看到各种图人的计谋,不免缅怀自己的遭遇,吃了别人不少亏,猛然觉醒,徒增愤恨而已;或因学习了那一套,用以对人,甚至进行报复,都非美事,所以认为不如废卷。”
到了我这个年纪,既不老也不少。
正是读三国的好年纪。
姜维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名将,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人。他在诸葛亮去世后开始崭露头角,独掌军权,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互有胜负。姜维在蜀汉大臣大多反对北伐的背景下,杀黄皓不成,前往沓中屯田避祸。后司马昭五道伐蜀,姜维摆脱牵制自己的邓艾等人,退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但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后,命令姜维向魏军投降。姜维投降后,打算利用魏将钟会反抗司马昭的机会以恢复汉室,但最终无力回天,姜、钟二人皆被魏军所杀。
当四十之后在读三国,和儿时,和年轻时又不一样了。
三国电视剧没有看完过,但书籍再读已经又是一番感受了。
对人物的认知又有了巨大的变化,甚至是颠覆性的认识。
因为从太多人物的经历中,看到了自己。
姜维姜伯约慢慢从诸葛亮的光芒中显现,而诸葛亮的光辉慢慢褪去,还原历史本来的面貌,的确是个好丞相,而非一个老神仙。
司马懿也不在是狡诈,而真是一个好父亲,好司马。
没有经历起伏,就无法理解剧中人的感受。
我对三国的整体看法也随着这一遍的通读有所改变,也许下一次再读的时候是二十年后。
白发鱼醮时的感悟,估计就是茫茫水天一色,笑看夕阳几度沉浮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4258781/1d58ed45d2b00b4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