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4-07-16 老不读三国

2024-07-16 老不读三国

作者: 沈水之南 | 来源:发表于2024-07-15 23:30 被阅读0次

老不读三国原因一“老读《三国》是为贼”,“贼”,奸诈之义。深谙世故的人读《三国》,洞悉其中的阴谋诡计、尔虞我诈,难免会愈加老谋深算、沟壑满胸,所以老不读三国。原因二“老读《三国》泪空垂”,上了年纪的人读《三国》,常常会唤起当年纵横四海、气吞八荒的豪情壮志,产生英雄迟暮的感慨,无奈一把辛酸老泪,所以老不读三国。原因三“犹言年纪到了这地步,经历颇多,不宜再看三国——看到各种图人的计谋,不免缅怀自己的遭遇,吃了别人不少亏,猛然觉醒,徒增愤恨而已;或因学习了那一套,用以对人,甚至进行报复,都非美事,所以认为不如废卷。”

到了我这个年纪,既不老也不少。

正是读三国的好年纪。

姜维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名将,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人。他在诸葛亮去世后开始崭露头角,独掌军权,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互有胜负。姜维在蜀汉大臣大多反对北伐的背景下,杀黄皓不成,前往沓中屯田避祸。后司马昭五道伐蜀,姜维摆脱牵制自己的邓艾等人,退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但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后,命令姜维向魏军投降。姜维投降后,打算利用魏将钟会反抗司马昭的机会以恢复汉室,但最终无力回天,姜、钟二人皆被魏军所杀。

当四十之后在读三国,和儿时,和年轻时又不一样了。

三国电视剧没有看完过,但书籍再读已经又是一番感受了。

对人物的认知又有了巨大的变化,甚至是颠覆性的认识。

因为从太多人物的经历中,看到了自己。

姜维姜伯约慢慢从诸葛亮的光芒中显现,而诸葛亮的光辉慢慢褪去,还原历史本来的面貌,的确是个好丞相,而非一个老神仙。

司马懿也不在是狡诈,而真是一个好父亲,好司马。

没有经历起伏,就无法理解剧中人的感受。

我对三国的整体看法也随着这一遍的通读有所改变,也许下一次再读的时候是二十年后。

白发鱼醮时的感悟,估计就是茫茫水天一色,笑看夕阳几度沉浮吧。

相关文章

  • 品三国,论诸葛

    早有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之所以《水浒》少年不可多读,乃是少年时易冲动,易闯出祸事;而老不读《三国》,则...

  • 三国中细思恐极的细节,寡妇自割双耳,赤兔马可能是老死的

    俗话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老不读三国是因为书中多阴谋诡计、尔虞我诈,上了岁数的人读了,更加老谋深算、沟壑满...

  • 趣谈道家精神对年轻人的当代意义 ---陈淙珂

    有人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也有人说“少学儒,老学道”,而我说“《水浒》《三国》一起读,儒道皆可为我...

  • 有些书适合到了一定的年龄再读

    上学的时候经常听老师们挂在嘴边的两句话“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对其字面意思...

  • 少不读三国,少不读水浒

    “少不读三国,少不读水浒”,这句话是我在知乎看到的。因为我隐隐记得原话可能是“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然后就查了...

  • 观《水浒》有感

    常听人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而我,在初中就读了《水浒》,至于《三国》,至今未读,许不至于老了...

  • 不读《三国》(2):蜀汉丞相遇刺血案

    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 ——题记 一、 公元253年,蜀汉丞相费祎被刺身亡。 说起...

  • 看三国提逼格-第一集桃园三结义

    第一集 桃园三结义 俗话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讲的是年纪小的时候读水浒容易做事冲动,年纪大了不读三国...

  • 由一句话想开去

    有一句话流传很广——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这里的三国指的肯定是《三国演义》而绝非《三国志》。为什么呢?因...

  • 该读什么书,读多少书

    老人有句老话,叫做“老不读三国,少不读西厢”,意思是说,人若上了年纪,就不要读《三国演义》这样的书了,因为三国里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4-07-16 老不读三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wzh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