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主题活动的形式,我不打算以教条式的评论为主,而打算采用问问题的方式做出点评,旨在让书友们自发性引起反思,而并非在于搞懂书里的内容(当然读懂是前提,但我想要让大家更进一步),而这也恐怕才是读书真正的意义,车友们愿答可答即答,书友们也可充分讨论。
开始之前,有必要简要介绍一下叔本华的生平和思想,以下为百度链接,看官们自行查阅: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9A%E7%91%9F%C2%B7%E5%8F%94%E6%9C%AC%E5%8D%8E
笔记分享交流的顺序是:顺序:踞坐风尘 、曾光老师(那些年那些歌)、吴凡、云岫(太忙没作业,准备发红包)、李俊。
下面正式开始:
第一位 踞坐风尘,下面是链接
https://weread.qq.com/wrpage/article/detail/14017092_$75UnWAMD1?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车长点评:大狮子的书评,保持一贯的高水平。问题:1.在你的文章中,反复提到“审美”,什么是审美?如何做到?2.第二个核心概念,“寂灭”,文中的解释是“和解”,是达到主体与客体最终的合二为一。那这个一,又是什么呢?3.叔本华真的认为“别人的评价”很重要吗?如果不重要,那么就无法和解,如果很重要,那么要如何追求?追求到什么时候为止?
第二位 曾光老师(那些年那些歌)
人生的智慧
在做关于高考作文立意的课件的时候,我把这几十年高考作文的材料都看了一遍,总结出命题人最喜欢出的三个角度:传统道德、时代精神、人生智慧。其中“传统道德”和“时代精神”很好总结,就那么几个点。但是“人生智慧”却把我给难住了,范围太大,外延太广。
怎么办呢?又不能不讲。于是一通胡侃,敷衍过去。直到看到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我才恍然大悟。
既然要讲人生的智慧,首先要弄明白人生的智慧的目的是什么?显然,是幸福——过一个幸福的人生。叔本华引用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人生的幸福分三类——来自于外界的幸福、来自于心灵的幸福和来自于肉体的幸福。
叔本华强调来自心灵的幸福是最大的。他说:“通常的经验指出,生命中的主体因素,对人生的快乐和幸福来说,远比客体因素更重要。”这里的主体,其实就是指的人自身,客体指的是他所处的坏境和拥有的一切比如财富、权力等等。
所以,就主体而言,叔本华指出:在一切幸福中,人的健康实胜过任何其他幸福。我们真可以说:一个身体健康的乞丐要比疾病缠身的国王幸福得多。对于这一基本常识,大多人都知道,但是越是青春越是健壮的人,越不重视,而只有当有一天健康离他远去,他才追悔莫及。
对于人主体的强调,也让叔本华注意到:一个具有良好、温和优雅性格的人,就是在贫乏的环境中也能怡然自得,而一个贪婪、充满嫉妒和怨恨的人,即使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的生命也是悲惨的。叔本华引用苏格拉底的话来说明自身修养的富足是多么让人幸福满足。苏格拉底在看到很多奢侈品在贩卖时说:这个世界上我不需要的东西还真多啊!
所以叔本华得出结论:维护健康和培育心灵,比只知道聚集财富要聪明得多。但是这一定不能忽视为生活获得必需的供给。
但是,即便在如今,能体悟到这个道理得人仍然是少数。我们看到太多的人汲汲于名利,整天忙忙碌碌聚集财产。除了赚钱,一无所知。他们对理智的幸福的感受力几乎空白,就算有了财富,也不会去追逐知识,而是陷入声色犬马的享受,任意挥霍。从而陷入巨大的空虚,虚度一生。
说到叔本华的最著名的论断,莫过于他的“人生就像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来回摆动”。求而不得,是为痛苦;得到之后,马上就厌倦。比如你爱一个人,最好的保鲜方法,就是得不到她(他)。一个男人只有在别人的嘴里,才发现自己老婆的漂亮,而别人的丑老婆却总是风情万种。从这个角度看,总会让人泄气,所以有人会说叔本华从本质上来看,是一个悲观主义者。
好在叔本华给智者指明了一条享受长久快乐的路:“智者们能从大自然、艺术和文学的千变万化中,得到无穷无尽的快乐,这些快乐是其他人不能领略的。”我们看一个人幸福不幸福,其实只需要看他有了钱之后,是去旅游还是去大吃大喝,是去看书听音乐画画还是沉溺于打麻将……
而从大自然、艺术和文学中去领略无穷的快乐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你必须拥有大把的自由时光,也就是常说的闲暇。毕竟生来就能像叔本华一样继承一辈子都用不完的遗产的人,实在太少。如果一个人连自身和家人的必要生活条件都不能满足,那么即使他有超高的艺术感受力,恐怕他也没有心情去静心欣赏。譬如一个总是饥肠辘辘的人不太可能成为美食家,一个渴得嗓子冒烟的人一定不会细细品味茶水的滋味。
突然想起了龙应台送给她的孩子的一段话: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的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带给你快乐。”
我严重怀疑,龙应台是受了叔本华关于《人生的意义》这本书的影响来着。
说到这里,人生的智慧大抵可以总结为:首先,如果没有先天的好条件——含着金钥匙降生——那么, 我们要努力。在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的同时,我们还要维护好自己的健康,最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培育心灵。良好、温和优雅以及一切美好的德行远比追求财富重要得多。在追求幸福的路途中,尽量从大自然、艺术和文学中,去获得长久的快乐和满足。
——曾光
2019年2月27
车长点评:曾老师是语文老师,读书也比较认真,很有感悟。问题1,钟摆的两端,是痛苦和无聊,请问,快乐的位置在哪里?2.旅游和大吃大喝,看书听音乐画画和沉溺于打麻将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你会认为前者才是幸福,而后者却不是?3.工作、生活、兴趣,哪个对你更重要?哪个优先级最高?优先级最高,是不是意味就是最终极的追求?
我们很多人都看过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月亮是理想,六便士是现实,现实是基础,理想是自由,小说里的主人公“毛姆”毅然抛弃了现实,投入了理想之中,这是一个异类,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几乎都有成为这个异类的冲动,却独独选择了服从于现实。我们要问的是,那个异类,他错没错,是不是一个傻瓜?
第三位 吴凡
叔本华名气很大,在我对他不熟悉的认知里。在我去看他的书时,已然陷入一个盲从的误区。当然,这是我自己的思维认知错误。与他,或者其余人无关。
一个活着的人,能活多久?
一个死了的人,其思想又能蕴含多少东西?
在那些赞美的声音中,又有几人不是为了自己?自己的恐惧,空虚。在这世上留下些只言片语。成全自己。
叔本华在表述人们的幸福和悲痛时,是荒诞的。起初,我以为是理性。也确实,理性一直存在。但是理性的人就不能拥有荒诞的意味么?在他的表述里,一切似乎很自然,维度透彻,逻辑清晰。但是,在这完美的面具下面,是什么呢?
叔本华在讨论社交时,对社交,是厌烦的。聚会,沙龙,即是现实的接触,存有太多的心思,和世俗视角。看到这里,我就在想,若是那个年代也有互联网?有社交软件?人们对这种与现实无碍的聚会又会怎样呢?
在我看这本书的时候,身边发生了一件让我情绪触动的事情。同时,也让我意识到,感情,是在理智之上的。悲痛和喜悦,是这个世界的主旋律。平淡无奇是人这一生的大多数时间。叔本华呢?在接受这个世界的馈赠后,去思考。不谈超脱。
我的生活本也是有些貌似神离,认认真真的生活,也就没那么多事了。
车长点评:吴凡同学笔记朴实无华中透着真诚,篇幅短小精干。问题:1.为什么觉得感情是超越理智的?2.关于社交,你怎么看?现实之中的社交与网络之中的社交有区别吗?为什么?3.你如何理解荒诞?是觉得一切都滑稽可笑而没有意义吗?
最后是李俊(也就是我自己),以下是链接,自己没法评自己,大家自由讨论,务求狠狠拍砖丢石头扔臭鸡蛋都可以,咱是见过世面的人。
https://www.jianshu.com/p/da69e8afebb9?utm_campaign=hugo&utm_medium=reader_share&utm_content=note&utm_source=weixin-friends&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