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语言的历史
来自《JavaScript 标准参考教程(alpha)》,by 阮一峰
目录
JavaScript的诞生
JavaScript 因为互联网而生,紧随着浏览器的出现而问世。回顾它的历史,就要从浏览器的历史讲起。
1990年底,欧洲核能研究组织(CERN)科学家Tim Berners-Lee,在全世界最大的电脑网络——互联网的基础上,发明了万维网(World Wide Web),从此可以在网上浏览网页文件。最早的网页只能在操作系统的终端里浏览,也就是说只能使用命令行操作,网页都是在字符窗口中显示,这当然非常不方便。
1992年底,美国国家超级电脑应用中心(NCSA)开始开发一个独立的浏览器,叫做Mosaic。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浏览器,从此网页可以在图形界面的窗口浏览。
1994年10月,NCSA的一个主要程序员Marc Andreessen联合风险投资家Jim Clark,成立了Mosaic通信公司(Mosaic Communications),不久后改名为Netscape。这家公司的方向,就是在Mosaic的基础上,开发面向普通用户的新一代的浏览器Netscape Navigator。
1994年12月,Navigator发布了1.0版,市场份额一举超过90%。
Netscape 公司很快发现,Navigator浏览器需要一种可以嵌入网页的脚本语言,用来控制浏览器行为。当时,网速很慢而且上网费很贵,有些操作不宜在服务器端完成。比如,如果用户忘记填写“用户名”,就点了“发送”按钮,到服务器再发现这一点就有点太晚了,最好能在用户发出数据之前,就告诉用户“请填写用户名”。这就需要在网页中嵌入小程序,让浏览器检查每一栏是否都填写了。
管理层对这种浏览器脚本语言的设想是:功能不需要太强,语法较为简单,容易学习和部署。那一年,正逢Sun公司的Java语言问世,市场推广活动非常成功。Netscape公司决定与Sun公司合作,浏览器支持嵌入Java小程序(后来称为Java applet)。但是,浏览器脚本语言是否就选用Java,则存在争论。后来,还是决定不使用Java,因为网页小程序不需要Java这么“重”的语法。但是,同时也决定脚本语言的语法要接近Java,并且可以支持Java程序。这些设想直接排除了使用现存语言,比如Perl、Python和TCL。
1995年,Netscape公司雇佣了程序员Brendan Eich开发这种网页脚本语言。Brendan Eich有很强的函数式编程背景,希望以Scheme语言(函数式语言鼻祖LISP语言的一种方言)为蓝本,实现这种新语言。
1995年5月,Brendan Eich只用了10天,就设计完成了这种语言的第一版。它是一个大杂烩,语法有多个来源:
- 基本语法:借鉴C语言和Java语言。
- 数据结构:借鉴Java语言,包括将值分成原始值和对象两大类。
- 函数的用法:借鉴Scheme语言和Awk语言,将函数当作第一等公民,并引入闭包。
- 原型继承模型:借鉴Self语言(Smalltalk的一种变种)。
- 正则表达式:借鉴Perl语言。
- 字符串和数组处理:借鉴Python语言。
为了保持简单,这种脚本语言缺少一些关键的功能,比如块级作用域、模块、子类型(subtyping)等等,但是可以利用现有功能找出解决办法。这种功能的不足,直接导致了后来JavaScript的一个显著特点:对于其他语言,你需要学习语言的各种功能,而对于JavaScript,你常常需要学习各种解决问题的模式。而且由于来源多样,从一开始就注定,JavaScript的编程风格是函数式编程和面向对象编程的一种混合体。
Netscape 公司的这种浏览器脚本语言,最初名字叫做 Mocha,1995年9月改为LiveScript。12月,Netscape公司与Sun公司(Java语言的发明者和所有者)达成协议,后者允许将这种语言叫做JavaScript。这样一来,Netscape公司可以借助Java语言的声势,而Sun公司则将自己的影响力扩展到了浏览器。
之所以起这个名字,并不是因为JavaScript本身与Java语言有多么深的关系(事实上,两者关系并不深),而是因为Netscape公司已经决定,使用Java语言开发网络应用程序,JavaScript可以像胶水一样,将各个部分连接起来。当然,后来的历史是Java语言的浏览器插件失败了,JavaScript反而发扬光大。
1995年12月4日,Netscape 公司与 Sun 公司联合发布了 JavaScript 语言。当时的意图是将 JavaScript 作为 Java 的补充,用来操作网页。
1996年3月,Navigator 2.0 浏览器正式内置了 JavaScript 脚本语言。
JavaScript与ECMAScript的关系
1996年8月,微软模仿JavaScript开发了一种相近的语言,取名为JScript(JavaScript是Netscape的注册商标,微软不能用),首先内置于IE 3.0。Netscape公司面临丧失浏览器脚本语言的主导权的局面。
1996年11月,Netscape公司决定将JavaScript提交给国际标准化组织ECMA(European Computer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希望JavaScript能够成为国际标准,以此抵抗微软。ECMA的39号技术委员会(Technical Committee 39)负责制定和审核这个标准,成员由业内的大公司派出的工程师组成,目前共25个人。该委员会定期开会,所有的邮件讨论和会议记录,都是公开的。
1997年7月,ECMA组织发布262号标准文件(ECMA-262)的第一版,规定了浏览器脚本语言的标准,并将这种语言称为ECMAScript。这个版本就是ECMAScript 1.0版。之所以不叫JavaScript,一方面是由于商标的关系,Java是Sun公司的商标,根据一份授权协议,只有Netscape公司可以合法地使用JavaScript这个名字,且JavaScript已经被Netscape公司注册为商标,另一方面也是想体现这门语言的制定者是ECMA,不是Netscape,这样有利于保证这门语言的开放性和中立性。因此,ECMAScript和JavaScript的关系是,前者是后者的规格,后者是前者的一种实现。在日常场合,这两个词是可以互换的。
ECMAScript只用来标准化JavaScript这种语言的基本语法结构,与部署环境相关的标准都由其他标准规定,比如DOM的标准就是由W3C组织(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制定的。
ECMA-262标准后来也被另一个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批准,标准号是ISO-16262。
JavaScript与Java的关系
JavaScript和Java是两种不一样的语言,但是它们之间存在联系。
JavaScript的基本语法和对象体系,是模仿Java而设计的。但是,JavaScript没有采用Java的静态类型。正是因为JavaScript与Java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这门语言才从一开始的LiveScript改名为JavaScript。基本上,JavaScript这个名字的原意是“很像Java的脚本语言”。
在JavaScript语言中,函数是一种独立的数据类型,以及采用基于原型对象(prototype)的继承链。这是它与Java语法最大的两点区别。JavaScript语法要比Java自由得多。
另外,Java语言需要编译,而JavaScript语言则是运行时由解释器直接执行。
总之,JavaScript的原始设计目标是一种小型的、简单的动态语言,与Java有足够的相似性,使得使用者(尤其是Java程序员)可以快速上手。
JavaScript的版本
1997年7月,ECMAScript 1.0发布。
1998年6月,ECMAScript 2.0版发布。
1999年12月,ECMAScript 3.0版发布,成为JavaScript的通行标准,得到了广泛支持。
2007年10月,ECMAScript 4.0版草案发布,对3.0版做了大幅升级,预计次年8月发布正式版本。草案发布后,由于4.0版的目标过于激进,各方对于是否通过这个标准,发生了严重分歧。以Yahoo、Microsoft、Google为首的大公司,反对JavaScript的大幅升级,主张小幅改动;以JavaScript创造者Brendan Eich为首的Mozilla公司,则坚持当前的草案。
2008年7月,由于对于下一个版本应该包括哪些功能,各方分歧太大,争论过于激进,ECMA开会决定,中止ECMAScript 4.0的开发(即废除了这个版本),将其中涉及现有功能改善的一小部分,发布为ECMAScript 3.1,而将其他激进的设想扩大范围,放入以后的版本,由于会议的气氛,该版本的项目代号起名为Harmony(和谐)。会后不久,ECMAScript 3.1就改名为ECMAScript 5。
2009年12月,ECMAScript 5.0版正式发布。Harmony项目则一分为二,一些较为可行的设想定名为JavaScript.next继续开发,后来演变成ECMAScript 6;一些不是很成熟的设想,则被视为JavaScript.next.next,在更远的将来再考虑推出。TC39的总体考虑是,ECMAScript 5与ECMAScript 3基本保持兼容,较大的语法修正和新功能加入,将由JavaScript.next完成。当时,JavaScript.next指的是ECMAScript 6。第六版发布以后,将指ECMAScript 7。TC39预计,ECMAScript 5会在2013年的年中成为JavaScript开发的主流标准,并在此后五年中一直保持这个位置。
2011年6月,ECMAscript 5.1版发布,并且成为ISO国际标准(ISO/IEC 16262:2011)。到了2012年底,所有主要浏览器都支持ECMAScript 5.1版的全部功能。
2013年3月,ECMAScript 6草案冻结,不再添加新功能。新的功能设想将被放到ECMAScript 7。
2013年12月,ECMAScript 6草案发布。然后是12个月的讨论期,听取各方反馈。
2015年6月,ECMAScript 6正式发布,并且更名为“ECMAScript 2015”。这是因为TC39委员会计划,以后每年发布一个ECMAScirpt的版本,下一个版本在2016年发布,称为“ECMAScript 2016”。
除了ECMAScript的版本,很长一段时间中,Netscape公司(以及继承它的Mozilla基金会)在内部依然使用自己的版本号。这导致了JavaScript有自己不同于ECMAScript的版本号。1996年3月,Navigator 2.0内置了JavaScript 1.0。JavaScript 1.1版对应ECMAScript 1.0,但是直到JavaScript 1.4版才完全兼容ECMAScript 1.0。JavaScript 1.5版完全兼容ECMAScript 3.0。目前的JavaScript 1.8版完全兼容ECMAScript 5。
周边大事记
JavaScript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起发展。互联网周边技术的快速发展,刺激和推动了JavaScript语言的发展。
1996年,样式表标准CSS第一版发布。
1997年,DHTML(Dynamic HTML,动态HTML)发布,允许动态改变网页内容。这标志着DOM模式(Document Object Model,文档对象模型)正式应用。
1998年,Netscape公司开源了浏览器套件,这导致了Mozilla项目的诞生。几个月后,美国在线(AOL)宣布并购Netscape。
1999年,IE 5部署了XMLHttpRequest接口,允许JavaScript发出HTTP请求,为后来大行其道的Ajax应用创造了条件。
2000年,KDE项目重写了浏览器引擎KHTML,为后来的WebKit和Blink引擎打下基础。这一年的10月23日,KDE 2.0发布,第一次将KHTML浏览器包括其中。
2001年,微软公司时隔5年之后,发布了IE浏览器的下一个版本Internet Explorer 6。这是当时最先进的浏览器,它后来统治了浏览器市场多年。
2001年,Douglas Crockford提出了JSON格式,用于取代XML格式,进行服务器和网页之间的数据交换。JavaScript可以原生支持这种格式,不需要额外部署代码。
2002年,Mozilla项目发布了它的浏览器的第一版,后来起名为Firefox。
2003年,苹果公司发布了Safari浏览器的第一版。
2004年,Google公司发布了Gmail,促成了互联网应用程序(Web Application)这个概念的诞生。由于Gmail是在4月1日发布的,很多人起初以为这只是一个玩笑。
2004年,Dojo框架诞生,为不同浏览器提供了同一接口,并为主要功能提供了便利的调用方法。这标志着JavaScript编程框架的时代开始来临。
2004年,WHATWG组织成立,致力于加速HTML语言的标准化进程。
2005年,苹果公司在KHTML引擎基础上,建立了WebKit引擎。
2005年,Ajax方法(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正式诞生,Jesse James Garrett发明了这个词汇。它开始流行的标志是,2月份发布的Google Maps项目大量采用该方法。它几乎成了新一代网站的标准做法,促成了Web 2.0时代的来临。
2005年,Apache基金会发布了CouchDB数据库。这是一个基于JSON格式的数据库,可以用JavaScript函数定义视图和索引。它在本质上有别于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标识着NoSQL类型的数据库诞生。
2006年,jQuery函数库诞生,作者为John Resig。jQuery为操作网页DOM结构提供了非常强大易用的接口,成为了使用最广泛的函数库,并且让JavaScript语言的应用难度大大降低,推动了这种语言的流行。
2006年,微软公司发布IE 7,标志重新开始启动浏览器的开发。
2006年,Google推出 Google Web Toolkit 项目(缩写为GWT),提供Java编译成JavaScript的功能,开创了将其他语言转为JavaScript的先河。
2007年,Webkit引擎在iPhone手机中得到部署。它最初基于KDE项目,2003年苹果公司首先采用,2005年开源。这标志着JavaScript语言开始能在手机中使用了,意味着有可能写出在桌面电脑和手机中都能使用的程序。
2007年,Douglas Crockford发表了名为《JavaScript: The good parts》的演讲,次年由O’Reilly出版社出版。这标志着软件行业开始严肃对待JavaScript语言,对它的语法开始重新认识,
2008年,V8编译器诞生。这是Google公司为Chrome浏览器而开发的,它的特点是让JavaScript的运行变得非常快。它提高了JavaScript的性能,推动了语法的改进和标准化,改变外界对JavaScript的不佳印象。同时,V8是开源的,任何人想要一种快速的嵌入式脚本语言,都可以采用V8,这拓展了JavaScript的应用领域。
2009年,Node.js项目诞生,创始人为Ryan Dahl,它标志着JavaScript可以用于服务器端编程,从此网站的前端和后端可以使用同一种语言开发。并且,Node.js可以承受很大的并发流量,使得开发某些互联网大规模的实时应用变得容易。
2009年,Jeremy Ashkenas发布了CoffeeScript的最初版本。CoffeeScript可以被转化为JavaScript运行,但是语法要比JavaScript简洁。这开启了其他语言转为JavaScript的风潮。
2009年,PhoneGap项目诞生,它将HTML5和JavaScript引入移动设备的应用程序开发,主要针对iOS和Android平台,使得JavaScript可以用于跨平台的应用程序开发。
2009,Google发布Chrome OS,号称是以浏览器为基础发展成的操作系统,允许直接使用JavaScript编写应用程序。类似的项目还有Mozilla的Firefox OS。
2010年,三个重要的项目诞生,分别是NPM、BackboneJS和RequireJS,标志着JavaScript进入模块化开发的时代。
2011年,微软公司发布Windows 8操作系统,将JavaScript作为应用程序的开发语言之一,直接提供系统支持。
2011年,Google发布了Dart语言,目的是为了结束JavaScript语言在浏览器中的垄断,提供更合理、更强大的语法和功能。Chromium浏览器有内置的Dart虚拟机,可以运行Dart程序,但Dart程序也可以被编译成JavaScript程序运行。
2011年,微软工程师Scott Hanselman提出,JavaScript将是互联网的汇编语言。因为它无所不在,而且正在变得越来越快。其他语言的程序可以被转成JavaScript语言,然后在浏览器中运行。
2012年,单页面应用程序框架(single-page app framework)开始崛起,AngularJS项目和Ember项目都发布了1.0版本。
2012年,微软发布TypeScript语言。该语言被设计成JavaScript的超集,这意味着所有JavaScipt程序,都可以不经修改地在TypeScript中运行。同时,TypeScript添加了很多新的语法特性,主要目的是为了开发大型程序,然后还可以被编译成JavaScript运行。
2012年,Mozilla基金会提出asm.js规格。asm.js是JavaScript的一个子集,所有符合asm.js的程序都可以在浏览器中运行,它的特殊之处在于语法有严格限定,可以被快速编译成性能良好的机器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其他语言提供一个编译规范,使其可以被编译成高效的JavaScript代码。同时,Mozilla基金会还发起了Emscripten项目,目标就是提供一个跨语言的编译器,能够将LLVM的位代码(bitcode)转为JavaScript代码,在浏览器中运行。因为大部分LLVM位代码都是从C / C++语言生成的,这意味着C / C++将可以在浏览器中运行。此外,Mozilla旗下还有LLJS(将JavaScript转为C代码)项目和River Trail(一个用于多核心处理器的ECMAScript扩展)项目。目前,在可以被编译成JavaScript的语言列表上,共有将近40种语言。
2013年,Mozilla基金会发布手机操作系统Firefox OS,该操作系统的整个用户界面都使用JavaScript。
2013年,ECMA正式推出JSON的国际标准,这意味着JSON格式已经变得与XML格式一样重要和正式了。
2013年5月,Facebook发布UI框架库React,引入了新的JSX语法,使得UI层可以用组件开发。
2014年,微软推出JavaScript的Windows库WinJS,标志微软公司全面支持JavaScript与Windows操作系统的融合。
2014年11月,由于对Joyent公司垄断Node项目、以及该项目进展缓慢的不满,一部分核心开发者离开了Node.js,创造了io.js项目,这是一个更开放、更新更频繁的Node.js版本,很短时间内就发布到了2.0版。三个月后,Joyent公司宣布放弃对Node项目的控制,将其转交给新成立的开放性质的Node基金会。随后,io.js项目宣布回归Node,两个版本将合并。
2015年3月,Facebook公司发布了React Native项目,将React框架移植到了手机端,可以用来开发手机App。它会将JavaScript代码转为iOS平台的Objective-C代码,或者Android平台的Java代码,从而为JavaScript语言开发高性能的原生App打开了一条道路。
2015年4月,Angular框架宣布,2.0版将基于微软公司的TypeScript语言开发,这等于为JavaScript语言引入了强类型。
2015年5月,Node模块管理器npm超越CPAN,标志着JavaScript成为世界上软件模块最多的语言。
2015年5月,Google公司的Polymer框架发布1.0版。该项目的目标是生产环境可以使用WebComponent组件,如果能够达到目标,Web开发将进入一个全新的以组件为开发基础的阶段。
2015年6月,ECMA标准化组织正式批准了ECMAScript 6语言标准,定名为《ECMAScript 2015 标准》。JavaScript语言正式进入了下一个阶段,成为一种企业级的、开发大规模应用的语言。这个标准从提出到批准,历时10年,而JavaScript语言从诞生至今也已经20年了。
2015年6月,Mozilla 在 asm.js 的基础上发布 WebAssembly 项目。这是一种JavaScript语言编译后的二进制格式,类似于Java的字节码,有利于移动设备加载JavaScript脚本,解析速度提高了20+倍。这意味着将来的软件,会发布JavaScript二进制包。
2016年6月,《ECMAScript 2016 标准》发布。与前一年发布的版本相比,它只增加了两个较小的特性。
2017年6月,《ECMAScript 2017 标准》发布,正式引入了 async 函数,使得异步操作的写法出现了根本的变化。
2017年11月,所有主流浏览器全部支持 WebAssembly,这意味着任何语言都可以编译成 JavaScript,在浏览器运行。
参考链接
- Axel Rauschmayer,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JavaScript
- John Dalziel, The race for speed part 4: The future for JavaScript
- Axel Rauschmayer, Basic JavaScript for the impatient programmer
- resin.io, Happy 18th Birthday JavaScript! A look at an unlikely past and bright futur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