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清华”,一般人第一反应会是:很厉害,都是牛人。
却原来,在“牛人”的世界里,还有“高人”、“神人”。
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戴琼海跟学生说:
“牛人”就是把一件事做到底,把它做好。
“高人”就是领军型人才,他跟别人一块做,做到了别人没做到的事情。
“神人”是什么?就是做到了别人想都想不到的事。
做别人没有做过的研究,追求创新,现在做什么才有未来,是清华牛人、高人、神人老师们思考并进行的事情。
这是一本关于清华大学110年校庆的牛人、高人、神人访谈录。
本书读起来荡气回肠,原来在我们平常普通人安稳日常生活不曾到过的“清华园”,有一群人,在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鞭策下,在“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激励下,行胜于言,踏实努力地将教学和科研,开拓和创新,做到极致。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长期致力于有机光大材料与器件研究,他认为,要做有行动力的理想主义者。
带着清华人的实干主义精神,自强奋斗,为国家服务,让国家强大起来。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回归帮助清华引进顶尖人才,创办基金会及奖学金支持中国培养科研人才,并回清华甘当“指路松”,每年几乎有一半时间在校指导学生。
国际知名数学家丘成桐,希望通过清华“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完全在中国本土,培养出世界一流的数学家。
世界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姚期智,辞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职,回归祖国,在清华的17年,培养学生敢质疑,会判断,独立自主发挥创造力,希望学生们,立足中国、领跑世界。
艺术设计教育家和艺术设计家常沙娜,一生与敦煌结缘,在艺术上致力于了解中国传统、保存中国传统、发展中国特色,将天赋和才华,尽情绽放。
……
都说改变世界、改变命运的前提,是改变认知。
本书文末编者,高级记者,新华社北京分社原副社长、总编辑李斌写了一篇后记,题为《打开认知世界的一扇窗》,很好的诠释了阅读本书的收获之一:改变认知。
本书中清华11位各领域的大先生,学思敏捷,学问渊博,他们用自己人生的智慧、感悟和收获,来启发学生和阅读此书的读者们,感受他们思想上的光芒,行动上的坚韧。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到清华考察时说: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清华第十任校长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正是这些大先生们出色谦逊的人品,深深厚学问功底,活到老学到老、研究到老的学习态度,以及各自在科研、艺术、国学、经济、公共管理、国际关系等等方面的突出贡献,引导激励着无数学子和读者,改变认知、突破自我,不断取得新成就。
水含清光,树现秀色,水清木华,“清华”二字纯洁静明、意境高雅,清华人,不只有水木清华,更是胸怀世界大地,承担着大责任,永远向上向前。
![](https://img.haomeiwen.com/i8094515/36a03e2f970522e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