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城市生活城市故事散文
“我偏要在这凉薄的世上深情地活着”

“我偏要在这凉薄的世上深情地活着”

作者: 你的猫他的信 | 来源:发表于2019-08-08 07:07 被阅读39次
    “我偏要在这凉薄的世上深情地活着”

    从承德回来的车上,后座的男子,看上去三十出头的样子。一上车就睡,在从承德到北京的六个小时里,他大概睡了三个小时,醒来后不断地接电话。大多是和同事,上司说的工作的事,我也确实不感兴趣。戴上耳机开始听音乐。车子经过服务区,大家下车买吃的,又陆续上车。因为有人下车,他坐到了前面。也就是和我同排。我看见他拿出手机来回翻动通讯录,最终拨通电话。也许是因为主动打去电话,而不是被迫接受电话。他的语气一改之前的谨慎,讲话声音很大。我听见电话那头的人问:“在北京这几年,怎么样啊。” 他叹了一口气,说 别提了。两个人仿佛心领神会地不再过问对方的近况,开始谈起以前读书的时光。我其实并不知道如何评价这种交流,也许那是成年后虽远离故土,但此时可以抛开工作,家庭,在双方都熟知的事情上匀些回忆。直到他已经到了目的地,手中的电话依旧没有挂断。我看着他下车,关车门,走进一个小胡同。有种说不清的感觉,无论天黑回家是否有人等他,亦或第二天工作是否顺心。但此刻,和故友聊着往昔的他是快乐的吧。差一刻钟到十点,黑夜时的万家灯火是这座城市最普遍的样子。

    北京,其实一点也没变。

    这座城市很大,在深夜街角痛哭流涕没有回声。北京这座城市也很小,人潮拥挤装不下梦想。我对北京的记忆是从八岁开始的,那一年跟着父母在北京读书。我至今记得,在那个大杂院的出租屋里,正午的阳光会照在水泥地上。大杂院里住了很多南南北北的务工人员,接近40度的高温,那些小孩也不怕热,在院子里不停地跑着,互相推搡。我就那么站在门口,怯怯地看着他们玩着我没见过的游戏。大杂院的外面是一个酒楼,高高挂起地大红牌匾上写着:“万泉山庄”四个字,那里经常很热闹,来来往往的“达官显贵们”一个个大腹便便地穿梭其中。有时候走在路上偶尔听见家乡口音觉得特别亲切,回头看着那个人走远又觉得失落。知道班里有个小男孩也是甘肃的,觉得有点安心。那一年,弟弟刚出生,母亲天天忙得睡不好觉。父亲那时工作很辛苦,早晨四点就去上班了,晚上回来十点以后了。家务琐碎都是母亲亲力亲为。洗衣做饭,照顾婴儿,隔两天就要给八岁的我和七岁的妹妹洗白色的校服。也是从那时起,在外婆家从来不干活的我们开始学着熬小米粥,自己操心装好第二天上学要拿的东西。学着包书皮,晾衣服。在北京停留了一年半时间,虽然后来假期也总去。但我始终觉得和那里格格不入,那样一座城,始终让人觉得压抑。我想我的负面情绪大概是因为坐长途汽车27个小时晕车所致,又或者因为睡一觉起来出一身汗去六里桥吹风便得了重感冒。也许不该归咎于这样的小事,但第一次离开从小熟悉的地方,难免让人不适。

    十二年过去了,很多面孔和名字早已忘却。那种初来乍到的无措感倒是记忆犹新。曾有人对我说:“人从他人神色流转之中照见自己。”我一直不甚理解,直至那日,在理发店门口看到一个小孩。手足无措的模样让我想起多年前的那个自己。

    爸妈在北京待了20年。即便如今,父亲也还是经常去北京干活。我从未问过他们,初到北京那几年是如何度过的,只是在他们和外婆外公的闲谈中略知一二。想来,是因为这世上有所牵挂,即便不情愿也要拼一把。偶然读到卢思浩的一本书,里面写:“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要看纸质书,为什么要写信,为什么还要不远万里去见一个人。你就告诉Ta,你偏要在这凉薄的世上,深情地活着。”所以,不管怎样,为了热爱的事情,我们都要深情地生活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偏要在这凉薄的世上深情地活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xft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