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新闻,南京万达女高管徐毓高楼坠亡了。
就在几天之后,合肥一位中年女性站在了小区顶楼的边缘,企图跳楼自杀。万幸的是,在她轻生之前,家人找到了她。
6岁的儿子在旁边边哭边喊:“妈妈,我来救你”“妈妈,你不要丢下我!”最终她从栏杆外翻了进来,抱着孩子痛哭起来。
中年女性的脆弱人生,一时被提上了热议。
社会赋予中年女性太多责任。面临着四重压力:养育孩子的辛苦,家人的不理解,丈夫的不体谅,工作的不容易,这些似乎都让女性喘息难当。
今天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
01
家庭能否给中年女性多一些理解和支持
能平衡好事业家庭,对于中年女人确实有些力不从心。
王姐是一上市公司财务总监,一家老小都靠她支撑。工作上压力大,回到家还要照顾大家的情绪。
先生老是发牢骚,孩子的事情都是他一个人在管;孩子说家长会妈妈从来不去;公婆说人家都是全家旅行,一个财务总监就把你忙成那样;自己父母年迈无人照顾。。。情绪压抑恁是没地方说。
02
社会媒体职场能否不要急着定性、贴标签
英国新晋王妃梅根·马克尔说,有时候,我们太过在意别人的眼光,而忘记照顾自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社会媒体总是急于评判,急于下结论,能否多些客观公正看问题。人在高外不胜寒,对于本就脆弱的内心无疑雪上加霜。
在徐毓事件中,我看到了一个细节:她在自杀前,没有向任何人求助,只在微信里给家人发了“对不起”三个字。
她和丈夫是从高一时就在一起的伴侣,但那时候,她也没有向丈夫求助,悄无声息地选择了死亡。
也确实她脆弱的时候能和谁说,告诉丈夫吗?处于不同的高度,看问题角度不一样,理解呢还好,不理解呢就是添堵,心情愈加抑郁。
03
尽量减少一些习惯性防卫,建立绿灯思维
这个是在看了成甲的《好好学习》以后习得的
那什么是绿灯思维呢?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红灯思维
红灯思维就是一听到不同的观点就消极处理,准备防卫:“你不了解情况,先听我说”人到中年,思维容易固化,不习惯倾听。
比如习惯了粗暴沟通的老板,听到了咨询顾问给的建议建议:你和员工沟通的时候,要先倾听,理解员工意见之后再发表你的观点。。。
老板还没听完,第一反应就是“你懂啥?这帮人如果不强硬就不动,无法推动工作”等等。遇到质疑,不同观点,第一反应就是反驳。
而绿灯思维是第一反应是:哇,这个观点一定有用,我该怎么用它来帮助自己呢?
注意区分“我”和“ 我的观点”。我们之所以会习惯性防卫,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们会把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质疑,理解为对我们自己的否定。
比如开会讨论时说:“高总你上次项目做得太烂了”。此时我们第一反可能不是去思考我的项目是不是很烂,他说得对不对;相反,我觉得他是在针对我,指责我。
这样我就把人家对我的观点理解为对我的质疑,这完全是两个概念,只是你没意识到而已。
文首万达女高管徐毓当时如果这么想也许也不至于自杀了。就在前一天,她连续奋战多日的万达茂商业地产业绩受到质疑,疑似导致了她轻生的念头。
04
学会适时示弱
不要做工作狂,调剂放松一样不能少,40以后做减法
对于中年的生存困境,和其它的生存困境一样,我们可以做到的是拥抱正常的状态:保持独立,允许脆弱
在近期一轮轮关于女性生存状态的热议中,独立、力量、攻击性、C位,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如果说保持进取是为了让女性拥有更正常化、更满足的生活,那么依赖和脆弱的一面,同样也不该被屏蔽。
中年女性们,从现在开始,更多地爱自己,精致地活着,无需太在意他人的眼光,主动寻求理解和帮助,别把责任都往自己身上揽,适时减负,要独立也要学会示弱,你一样可以活得精彩。
你如果有不同观点,也欢迎留言,我必一一回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