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弟今年十九岁,从出生到六岁,我几乎看着他长大。六岁以后随打工的父母暂居上海,因为农民工子女户口的问题以及个人资质等原因,初中结束后,上了职业高中。原本计划继续上专科学校,因为忙于打工而错过了报名时间,只能等将近一年以后再做打算。
截至目前,这就是他学历的全部。
与他日常聊天时,每当提起一些近代史上的内容,他时常感到茫然,脑海里对我提到的概念或者名词一片空白,比如改革开放、抗日战争等近代史上相当重要的常识,他都不知道。还有一些涉及到生活中时常遇到的现象背后的物理化学原理,所知也十分有限。究其原因,当然并不困难,一个只上过职业高中,而且在初中时期成绩又不好,几乎都是垫底水平的孩子,能对他的知识水平抱有太高的期望么?
当然他也有他的长处,对于抖音等移动自媒体时代流行的东西相当熟练,这项技能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几乎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只要有足够的钱。
现在,他回到老家,根据他做生意的舅舅的安排,参加了一个销售农产品的直播团队,作为资方之一——他的舅舅——的代表去跟班见学,期望能够学习到直播销售团队的技术核心,为今后寻找创业机会积累资本。
他对自己即将参与的事情非常满意,学习态度也很谦逊,并没有年轻人通常的自大和目中无人等毛病。但是在表达对这项工作的期待时,他谈到了他的一个看法,使我有点意外。他说,现在那么多人考上了大学也找不到工作,到头来也不过是进工厂打工,比如像自己大舅家里的儿子一样,211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在老家超市里帮忙卖猪肉。既然如此,还不如早早地学习一项技能,能够尽早的挣钱养家。
我听到他的话后的第一反应,是不赞同。不能因为当下大学生就业困难就否认大学学历的价值,如果这样看待的话就有失偏颇。要知道,没有上过大学的人虽然也有相当数量的人早早地挣了钱,但是从比例上看仍然是比较低的。不过,我的这些反驳意见并没有当面向他说出来。
为什么不向他说我的反驳意见呢?因为我并没有绝对的自信。在不久前的一篇文章里,我曾经也描述了这种不自信的状态。联系到当下初中毕业强制分流的形势,有一半左右的孩子是不能上高中的,这种顶层的规划肯定有它的道理,毕竟现如今的大学生实在是太多了,而产业工人又不够用。在以往那种大学生比大专生高贵的传统观念下,没有几个家长愿意孩子初中毕业以后就去学习专业技能。
至此,我不禁产生题目中所写的疑问,人应当掌握多少知识?要想在这个社会上立足,过上比较好的生活,是不是只有上大学一条路?对于我之前提到的堂弟不懂的一些历史常识,是不是只有在学生阶段才能学到?在他今后的人生道路中还有没有可能学到这些东西?我不知道,所以不知道怎么去给当前堂弟的选择定性。不过话说回来,为什么要去给这个事儿过早地下结论呢?这个世界总是在变的,五年以后的事情,没人能够预测得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