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学委会莲愿 金光法门
自从学委会成立以来,我一直在观察学员们的修行情况,也一直在体悟着核心弟子们的状态,总感觉这之间并非只有能量和道心的差距。我回溯了交流群和打卡区的诸多脚印,并静坐自省,发现了一个包括我自己在内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那就是修行中的“泡沫”。
何谓泡沫?即自己“已证得的力量(法力)与未证得的境界(法理)”之间的差距。在那些“脚印”里,除了迷茫与困惑之外,我看到更多的是大量的泡沫,且绝大多数来源于基中高级弟子,其中也包括学委会成员。尽管师父在语录中早已点破,却仍不乏其踪。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二,一是自己并没有真正意识到问题,二是不知泡沫的危害。
泡沫也分轻重。轻者喜欢谈论的是自己的感悟,比如突然产生的一些灵感或是领悟到的一些道理,于是便分享了出来。在这背后潜藏的心态,虽也有一部分上进之心以及对道的向往,却也暴露了自以为是、炫耀浮躁与痴执无明。我也曾有一个阶段,灵感不断,每天都有新的领悟,于是便满心欢喜地分享。我分享过的感悟包括但不限于封印、通神、清浊、乾坤、阴阳、八卦乃至无极,论点之大现在想想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问问自己,悟到了又如何?悟到就是得道吗?如何确保自己悟到的就是对的呢?自己到底亲证了多少,又做到了哪些呢?把这些分享出来,对别人到底是实际帮助还是徒增妄想呢?带着这一堆道理,我就可以飞升了吗?在实际生活中,就真的没有烦恼了吗?显然都不是,这些道理,只能作为自己实践亲证的目标和方向来看待,而并非自己的实际境界。
再看重症,那便是境界的搬运工。把得道者的境界当做自己的实证境界去搬弄乃至教化别人。这样的高谈阔论和空中楼阁,说句不好听的,连偷都不如。盗来之物尚可用,而搬来的境界却一丝一毫都无法受用。如果长期以这样的泡沫作为自己进步的标准,暗自窃喜得意,甚至去标榜,只怕后果就是飘飘然以为自己很有道行了,实际在红尘中做事却不断“漏精”。
那到底应该如何对治这样的坏习惯呢?唯常自省。深刻检验自己的实修实证程度到底如何,到底配谈什么样的理论。常自问,自己的健康改善了几分?自己的烦恼与妄念少了几分?自己的定力、法力、耐受力增强了几分?自己的分别心、猎奇心、争论心、贪求心修正了几分?自己的感应能力、分辨能力、转化能力提高了几分?自己的格局、愿力与心量扩大了几分?自己各个维度的外部境遇改善了几分?另外,应时刻提醒自己,心法是用以心印并提升自己的,而非用来直接当做自己的境界甚至搬弄和炫耀的。
对比法门的核心弟子,其法力与心性哪一个不在我们之上?而在他们所分享之处,却无不流露着勤恳、踏实与谦逊,所说所谈完全不会超过自己的真实境界,甚至连一句文言文都极少看到。难道是他们心法读的少?文采差?还是他们根基弱?亦或是他们悟性不强?恐怕正相反。在他们谦虚的品德中,我感受到的是蕴藏着的扎实基础与积蓄着的深厚能量,更是一个实修者该有的样子。再看看师父,虽已持无上神职神爵,并证得大神通之力,却还坚持自省与精进,从不妄谈境界与炫耀法力。法门中这些优秀的品质难道我们看不到吗?不值得我们好好思量、学习和传承吗?
理论,作为实践的指导,并非不可说。但必须警惕的是,自己所说所谈的理论与自己实修境界之间的差距。若确实需要谈及法门发布过的法理,建议大家务必加上引号。因为每一个引号都是在提醒自己,这并非自己的真实境界,从而切实化为自己实修的动力,“稳固根基,实现逐步提升”。唯有如此,才可戳破一个个虚幻的泡沫,面对并修正真实的自己,下刀于心,避免“伪修行”。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