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批改孩子们利用午休写的生字,发现大部分孩子只写了几个20课的生字。极少数孩子写完,还有几个小朋友,一个字也没有写。中午刚好我开会,让副班主任帮忙守着写。难道孩子们那天中午糟糕成这样?一个中午,一课生字写成这样!越看越有气。计划着上课好好收拾他们一顿。
“超超老师,怎么没有给我打五星呢?”一个小朋友笑嘻嘻地问。
“这么几个字都没有写完,还打五星?”我真想冲他吼一顿,话到嘴边,忍住了。我说:“你说说看,我为什么要给你打五星?”
“我写得好认真哦!我觉得自己写得很漂亮啊。写完19课,我还把20课的生字写了好几个呢!”
“20课是你们多写的?”
“是啊。何老师说,写得好的同学,写完19课,可以接着写20课。”
“哇,你们这么厉害,完成既定任务,还主动多写。那我一定给你五星!”
“谢谢老师!”
原来是我记错了。我认为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其实是超额完成。幸亏我没有冲着孩子发脾气。
“你说说看!”这句话有着神奇的魅力,又一次成功阻止我犯错。
“你说说看!”此话一出,传递着这样几个信息:首先,我愿意听你说;其次,我知道你有自己的想法要表达;再次,你先试着说,一次没有表达清楚也没有关系,可以自主调整后再表达,我有足够的耐心听你把话说清楚,并且尊重你的想法。
2
两个徒弟在后面听课。上完课后,我请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分享式教学很好。可是我们吼不住学生啊!如果下面的学生不听,肯定会一团糟。”
“学生有时候讲不清楚,东拉西扯怎么办?”
“以前的老师就不允许我们看参考资料,说那样不动脑筋学习,会学傻。你却鼓励孩子去看资料书做笔记。到底要不要学生看资料书啊?”
“要做分享教学,首先训练的就是规则意识和倾听能力。不只是分享课堂,无论哪种课堂,都需要基本的上课规则,都需要课堂管理,都需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我笑着说,“学生们刚开始当然讲不清楚。我们就要给孩子搭支架,想办法让他们从开始的讲不清楚,到后来的越讲越清楚。教语言模板,教思考方式,教分享方法,这些都是日常之功。如果学生说的东拉西扯,老师要有把握全局的能力,放得开也收得拢。当孩子慢慢学会了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要教会孩子利用更多的渠道帮助自己的学习,查找资料做笔记就是很好的一种方式。学生们在预习时看资料做笔记的过程,就是一个自主学习,自主输入的过程,肯定需要思考,怎么会是不懂脑筋呢?课堂上,孩子的分享,不是拿着资料书读,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来,这是一个输出的过程,自己分享出去,又倾听他人观点,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思考,产生新的思维碰撞。你们今天在课堂里也看到了,学生是可以自己学会,并将自己的学习展示分享,形成生生互动,产生新的观点。这样的课堂,学生主讲,还要生生互动,时间太紧,还容易讲漏掉一些东西,需要老师补充。看起来比老师讲学生听的效率要低一些,其实不然。因为这是学生们在真正学习。他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有实实在在的训练。这样的学习,如春之小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
对于两个刚入职的大学生来说,我不确定自己是否传递出了相关信息。
我期待将“对话”融入生活,融入课堂,融入专业交往。而对话的前提,就是要学会倾听,不带评判地听完整,听明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