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高考出分后,“开导”和“劝说”就是一把刀,扎心!

高考出分后,“开导”和“劝说”就是一把刀,扎心!

作者: 以读攻独 | 来源:发表于2022-06-25 09:43 被阅读0次

    你知道哪个职业的父母,其孩子最具有自杀危机吗?

    根据一个北大教授做的关于大学生自杀危机的小范围调查数据,父母是教师职业的孩子,自杀率排第一位,并且异常突出。

    为什么教师的孩子最容易出问题呢?

    并不是因为教师把时间都给了学生,缺少了对孩子的陪伴,而是因为教师父母容易把职业习惯代入到家庭中,将教师的语言代入到与孩子的相处中,却忽视了与孩子的“共情”。

    什么是“共情”?

    共情不是简单地感同身受。

    在韩国著名心理治疗师郑惠信的新书《你是对的》中,她提倡用三句话与人产生真正的“共情”,做一个有力量、被需要的人,温暖人心。

    一、“开导““劝说“:不是善良

    东方甄选爆火的董宇辉老师,在高考出分后,对广大学子说:“得到的都是幸运,错过的才是人生。”

    尽管从人生的长度来看是这样,可是每一个高考不如意的考生都躲不过被“开导”和“劝说”。

    我的一个学生,平时语文才80来分,从来没有及过格,这次高考查分,居然打了102分。

    我特别高兴,说:“优秀!”

    当两个字发给他的时候,他同时回来一句“我尽力了。”

    简单的四个字,透着无力感和失落。

    这不是应该高兴的事情吗,至少在这一科是!

    我说:“超过咱们约定了!咱们约定95分!”

    当这段话发过去了,他说:“那不多亏了您吗!”

    “这不错了哈,题型变化这么大,还这么高!要是老题型,你能答到110+”

    他立刻说:“我关键时刻贼靠谱!”

    他逐渐地恢复高兴的样子,可是几句话之后,又是一句“我尽力了!”

    重复的一“我尽力了”,透着这个18岁男孩的失落、失望,还间杂着无助。

    作为双教师家庭的子女,他极力地想成为妈妈的样子——英语老师,可是每次成绩出来,妈妈都是劈头盖脸地数落一遍,而爸爸则是说教。这次高考之后,尽管没有了责骂,可是父母一句“没考好就没考好吧,这分数,以后你就必须得好好努力了,别想高中三年这么晃悠的了!”

    看似温柔地“开导”,却成为孩子心理最大的负担,自己的伤心没有发泄出去,又加上了父母的压力。

    其实,在生活中,看似善良的“劝说”和“开导”,其实如刀子一样扎人,它预设一个高大尚的旁观者,以高姿态的说教,暗中否定了“你是对的”,这就是为什么越听劝越难受的原因”。

    所以,劝说和开导,不是善良,而是伪善,请停止!

    二、不被看见的个体

    “劝说“"开导“时,往往重在“以后”,可是,对于失意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当下!

    劝说者“懂得道理,你不懂“的潜在话语,忽视了失意者当下的感受。

    在《你是对的》这本书中作者说:“所有的感受都是对的。”

    快乐是对的,失落也是对的;开心是对的,沮丧也是对的;忧愁是对的,急躁也是对的.....

    只有先看得见对方的感受,才能正确地帮助对方。

    “如果有人在表现自我,比如个人情绪、个人主张、个人想法时,总是被硬生生地打断,或者完全被忽视,他的生命必然就像电量只剩3%,即将进入关机状态的手机一样。”

    2019年4月,上海卢浦大桥上,一辆白色轿车突然停在车流之中,其中一男孩突然跑下车后迅速跳桥,紧跟着的女子因没能抓住他坐地痛哭。

    男孩的母亲称,因为儿子在学校和同学发生了矛盾,于是她当时就在车里对儿子进行批评,但是她怎么也想不到,儿子居然直接打开车门冲出去跳桥。

    母亲自责道,要是早知道儿子会这么做的话,她就不会批评儿子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她很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

    之所以产生这个悲剧,就是因为母亲没有看见孩子,只看见了事情,忽视了孩子当下的感受,忽视了情感。

    真正的帮助对方,不是开导、批评或教育,而是共情。

    共情不是简单地感同身受,而是“让自己变成那个人,和他成为一个整体,去共享同一种体验。”

    三、三句话,化开矛盾,成为对方的知心朋友

    亚瑟·乔拉米卡利说“情感上的被理解绝对更能给人安慰,比任何语言都有用。”

    这就是共情的力量,那么,如何正确地发挥共情的力量呢?

    1.“你说的是对的。”

    在女性意识觉醒的今天,很多人批判阿富汗女人身披长衫、包裹身体的衣着,认为这就是对女性的束缚。然而,在这个国家的文化和生活中,“穿蒙面长袍是高贵身份的象征,还兼具实际功用。这种衣袍之所以如此设计,主要是为了遮挡烈日、沙尘、强风等恶劣的环境因素。”

    这就是误解,因为不了解而产生的误解。,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毕竟,你真的不了解实际情况。

    对于情绪、情感更是如此。

    当对方失意时,先说“你是对的”,承认对方的情感的正确性,肯定对方,这样可以让对方放松下来。 

    当孩子在学校和同学打架后,不要急着批评教育,而是在孩子生气时,给予他理解。

    2.“你最近的心情怎么样? 

    我们常常陷入“团体迷思“中,却忽视了他也是一个个体,也有自己的情绪、情感。

    所谓“团队迷思“就是“根据经历或当事人所属的团体特性来判断或定义一个人。”

    我们习惯于认为老板都是历经起起伏伏,身经百战,所以“打不死的小强”的代表,甚至我们常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当大S结婚冲上热搜后,同样被网友关注的就是前婆婆张兰。

    作为餐椅巨头俏江南的前任老板,她曾经辉煌过,但是世事变幻,如今,她没有了原先的餐饮帝国,还亲自下场直播卖货。很多人关注的都是她的坚强,不被打到的勇气,似乎这个出现就精神百倍的女老板就是“强”的代名词。

    然而,却没有人关注地问一句“你最近的心情怎么样?”

    “我们可能从没看见过真正的‘他‘。”

    与侃侃而谈的带货相比,我们要看到她提到孙子时,红了的眼。一个老人,生意惨败,儿子频频出风波,孙子们还不在身边,这才是他坚强外表下的痛点、

    所以,有时候,就是一句“你最近怎么样?”,就可以让对方打开心扉,聊聊天。

    痛苦和伤心,有了出口,人才会平静,否则,就容易生病。

    3.“原来你是这样想的啊!”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情感也如此。

    我们往往认为人与人之间,直接说的话容易刺伤人,才多采用婉转的方式,可是,事实是,越是婉转,越是麻烦。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一句流行话,让朋友把孩子送入了理科班。

    从数学补到英语,从化学补到生物,所有的休息时间都密密麻麻地排满了六门学科的补课,孩子在高强度的学习中,唉声叹气,成绩也不见起色。

    掏出的银子,得不到的成绩,让朋友焦虑不堪,她常常对孩子说:“你就不能用点功!”

    孩子默不作声,真的没有用功吗?她的语文稳居年级第一,特别是答题,答案几乎就是标准答案。

    孩子一直想学文科,喜欢历史,喜欢政治,想要考汉语言文学系,成为语文老师。可是妈妈却认为文科范围太窄,扼杀了孩子的梦想。

    高考如意料之中一样,失利了。朋友的情绪爆发,数落着花费,女儿也委屈地哭泣,也正是这次爆发,才让女儿脱口而出:“我根本不喜欢学理,你非要我学!我根本学不好,你为什么不让我学文!”

    压制永远走不远,唯有喜爱才能永远。

    朋友反省之后,复读时让孩子学了文。最终也如愿地考上了重点大学的中文系。

    所以,直接说,才是最有效的沟通。

    “原来你是这样想的啊”,是性价比最高的共情。


    生活中,没有一个人是孤独存在的,我们都是同一根绳上的蚂蚱,对方的痛苦,最终也会落在你的身上。

    所以,共情,不是减少他的痛苦,而是让彼此都更能获得幸福。

    正如亚瑟·乔拉米卡利所说:“用共情这束光,穿透痛苦和恐惧的漫漫黑夜,找到我们生而为人的共通之处。”

    (图片来自于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考出分后,“开导”和“劝说”就是一把刀,扎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xli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