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说了一件非常令我惊奇的事情,有一所学校五年级有一位女生,跟同学借了2元钱,过了两个星期,对方竟然要她还600元,这利滚利,这经济头脑,一个小学生,竟然做出了这种事,不得不让人担忧今天的教育是怎么啦!
为了深入了解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我专门去打听了一下,了解了事情的大概。这个女孩子本身很爱吃零食,但家里对他吃零食控制得很严,平时要吃什么,妈妈都买给她,她接触不到钱。到了学校,看到同学吃那些香辣零食、火腿肠什么的,馋得她口水直流。于是她就向同桌(一位男生)借了2元来买零食吃,同桌说,那到时要还多一点罗!女孩子爽快地说,没问题。这两个星期,她还跟另一个男生借了5元。到了这个星期,女孩子的父亲气冲冲地来到学校,说你们学校管不管啊,怎么会有这样的学生,还学会了放高利贷?借2元要还600,这是多少倍的利息啊?做学生就有这一套,长大了还得了啊!
后来经过了解,事情是这样的。女孩子偷了爸爸600元钱,还了那个借她2元的男孩100元,还了那个借她5元的男孩100。剩下400元,追回了200元,女孩说掉了100元,还有300元这两个星期买零食和请同学吃花费掉了。经过调查,两个男生都不是那种思想品质有问题的人,他们说的时候也是开玩笑,并没有要女孩还那么多,但当女孩大方的给他们一百元时,他们还是收下了,这一点说明他们骨子里还是想要这一百元,这一点是不好的,经受不住诱惑,没有自己的底线。
我们回到这个女孩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行为?父母对孩子的零花钱限制太死了,孩子没有一点自己的空间,想要买点自己想吃的东西,但是没钱。时间一久,女孩心里就产生了一种报复心理,不让我吃,我偏要吃,不给我钱,我偏要拿!正是基于这种过激的心理,让她心安理得地拿了爸爸的钱去挥霍而毫不心疼。据她的检讨书里反映,当天早晨,她想跟妈妈拿10元钱,妈妈不给,说家里什么都不缺,外面的东西不卫生,不准去买,女孩听了失望极了,内心的报复之火升起。这时冲动战胜了理智,于是就有了开头的一幕。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发现,这个母亲的角色没有扮演好,她自以为为孩子付出了许多,为孩子考虑得很周到,可孩子并不买她的帐。母亲从来就没有跟孩子交过心,没有了解过孩子内心的需求,只是把孩子当作私有财产,按自己的想法来教育孩子,我认为这样是最好的,就这样去要求孩子了。李庆明教授说过,家长是孩子的第一导师。孩子在家庭呆的时间很长,和父母相处的时间也很长,父母如果在教育方面有策略,懂点教育之道 ,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我们说一个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教师。母性的温柔给予孩子安全感、归宿感和信赖感。父亲的正直和责任感也让会塑造孩子的性格。在家庭里,父母要多跟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想法,让他们有什么事情都愿意跟父母沟通,父母也要学会和孩子交流,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个性。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每一个问题学生内心都有一股想做好人的热望,我们要善于激发这种热情,让孩子们真正做一个好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