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在这里不再是众人争过的独木桥
公立医院、公立学校是国人趋之若鹜稀缺资源,在我们的国度里已有了近八十年的历史;五零后、六零后七零后、八零后乃至于九零后的人们,都是在公立的“福荫”下长大成人、走向社会的;随着国门洞开的力度加大,多种经济成分带有公共服务性质机构也登堂入室,觊觎圈下了原本公立一家独大公共服务领域的地盘;像是雨后春笋般的私人诊所、各种名目令人眼花缭乱的特色门诊,像是剔除了公立性质的私人学堂、学校、幼儿托教机构,几乎满布了华夏大地,尤其在北上广这样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私立机构的发展像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样:遍地开花。曾记否,公立学校的进入、公立医院的就医,像是春运时的一票难求似的比喻绝不为过;于是托关系找门路,于是紧俏资源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于是千军万马拥堵在独木桥前逶迤,成为一种社会常态;私立渗透其中,无疑对缓解公立资源捉襟见肘的现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推动作用;曾经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曾经往先富起来那一部分人目标努力的人,捷足先登享受到了私立带给他们诸多优于公立的便捷、高品质、高端的服务、教育;这在二三线城市,尤其四线城市、县城一时很难企及,却在北上广、重点省会城市、直辖市,成为司空见惯的普遍;女儿定居上海,所从事的高端医疗,让家人享受到这样的惠及,每每回到上海,适逢秋冬春,流感疫苗成为一针难求时,我们全家七口总会在第一时间,接种到紧俏的疫苗;每当孩子们有个头痛脑热时,总会第一时间享受到私立高端医疗的高品质服务,而不用耗时费力,去排队挂号尴尬无比;每当紧缺的入托、上学令父母一筹莫展时,私立国际化的学校为孩子有了更加广阔的选择空间,那些不差钱和尚未达到钱袋子鼓鼓、却非常理性重视子女教育的父母,可以不再去托关系找门路费尽周折,私立教育为他们提供了广泛的选择。
无容置疑,公立机构相对对方兴未艾的私立机构而言,要昂贵得多,也是一般家庭无法企及的;但更要看到正是这种多种经营形式的百花齐放,才使得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状况不至于捉襟见肘,才使的公立私立资源得到更趋合理的配置;私立机构的引入,无疑对公立资源发挥最大效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引进私立机构的管理理念、服务之质量、技术层面,都对现行的公立机构的优化配置,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孩子们居住的社区及周边,去私立医院就医,到私立国际学校上学,已成为司空见惯的常态,独木难撑的桥梁,已很难再现往日嘈杂和拥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