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道管理》读书笔记

《中道管理》读书笔记

作者: 读书笔记汇 | 来源:发表于2024-05-22 21:25 被阅读0次

    “正本清源,中便是合理。凡事求合理,即为中庸之道,现代称为“合理主义”。追求合理的途径,便是中道。凡事讲求合理的国家,称为“中国”。因而,只有那些力求无一事不合理的人,才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中国式管理,简称中道管理,说起来就是合理化管理。我们先在自己的国家实施中道管理,使其具有良好的效果,假以时日,自然可以转移外国人对我们的观感,不致再把“黄祸”放在心上而忐忑不安,也不致再因中国的崛起而多方加以围堵。

    简要说来,中国式管理便是依循“仁、义、礼”的道理,以求得其中(合理)的中道管理,也就是“将现代化管理,妥善运用在中国社会,以求合理有效”,成为中国式的合理化管理,并和中华文化充分结合起来。 

    “仁”引申为“安人之道”,“义”表现为“经权之道”,“礼”则演化为“絜矩之道”。组织的一切措施,都以“安人”为衡量目标。能安的,才做;不能安的,就不要做。原则确定后,视组织内外环境的变迁而持经达权(变),以求制宜,即为“与时俱进”,合乎“经权”的要求。在衡量及变通时,我们采取“絜矩”的道理,一切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综合起来,在组织建立以后,管理逐渐制度化的时候,我们必须以“安人”为标准,采用“絜矩”的态度,树立合理的典章制度,作为组织成员共同遵循的常道,并且灵活运用“经权”(持经达变)的方法,获得变而能通的效果。依据这个简单明了的架构,我们建立了“中国式管理的M理论”,简称为中道管理M理论。

    安人之道,是以人为本的具体表现;经权之道,是与时俱进的有效途径;而絜矩之道,则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三者简单明了,易知易行,完全符合汉高祖当年“约法三章”的人性需求。我们运用起来,自然得心应手,丝毫都不会觉得困难。三者合一,即能合乎中道,无往而不利。

    第 1 章  虚以控实 

    管理哲学是虚,管理科学是实,以管理哲学来善用管理科学,便是虚以控实。

    我们现在很重视科学,可是大家看到科学这两个字以后,会有一种感想:科就有分的意思,即分门别类,专科,很少有人说是全科的意思。

    凡是有所偏的,都不叫中道。我们的依据是大学之道。《大学》这本书,是世界上最好的管理哲学。到今天为止,还没有能超过它的。

    第 2 章  虚以控实的道理 

    无形才最有力,以无形的力量来控制有形的物体,最为省力而有效。 

    一、庄子所说的一则寓言 

    二、管理有两个不同层次 

    三、管理哲学即管理之道 

    四、M理论代表管理哲学 

    五、主要依据是大学之道 

    六、管理的最高指导原则

    管理哲学就是管理之道。“道”不是一个理论(theory),不能当做一个理论来看。“道”是“行走的道路”,亦即“所由”。管理界一切现象所由以存在、所由以生灭、所由以运行的,都称为管理之道。它具有两大使命:一是“清理观念”,研究“管理究竟是什么”(Whatismanagement),也就是促使管理者“从全局的眼光来看管理”(Toseemanagementwhole)。一是“指导行为”,研究“管理应该是什么”(Whatmanagementoughttobe),从指导的立场来检讨管理,明辨我们应该怎样管理。换句话说,管理哲学必先追究管理的“意义”(meaning),再评估其“价值”(value)。

    岳飞当年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管理者“虚”心到无限的宽广,便可以无拘无束地运用,这种境界,道家称之为“无限妙用”,哲学界称为形上。形而上叫做“道”,形而下叫做“术”。管理哲学是“道”,管理科学就是“术”。

    (一)首先指出管理以修己为起点,以安人为目标。管理的意义,便是修己安人的历程。《大学》所论的格、致、诚、正、修、齐、治、平,是“从内发扬到外”,教人由“内部做起,推到平天下止”的管理哲学。管理者以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即其内在的德智修养,就是“明明德”的功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管理者外发的事业完成,便是“亲民”的发扬。管理者必先修己,才能正己正人。所以管理之道,以“修己”为第一纲领。

    (二)掌握根本,分清楚本末、轻重、先后、缓急,管理才能够有效。我们中国人不管到哪里去发展,他一定做一件事情,回家拜祖宗、扫墓。这就是表示我们不忘本。我觉得中国人最可爱的就是他永远不忘本。我们中国人开口就是“谢天谢地”,就是天地是我们的根本,没有天地就没有人类。

    (三)从格物致知着手,以诚意来正心,便是用理智指导感情,使心意的活动,正当而光明。格物致知就是科学。科学只是起点,不是全部,因此要以诚意来正心。我们慢慢会感觉到,你有诚意,别人就对你讲真话;你没有诚意,别人是不会对你讲真话的。你心意正,员工就会交心给你;你心不正,那些干部首先就跑掉了。

    (四)谋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贯大道,一切从自身做起,少怨天尤人。管理者以修己为第一纲领,从自身内部的修治做起,由格、致、诚、正,然后层层扩大,齐家、立业、治国,推到平天下止。我们是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步一步地往外推的。老实讲,一个人连自己都管不好,怎么去管别人?

    (五)德本才末,是选用人才的可靠标准。先看品德修养的表现,再就合乎标准的人选,量才而用。西方人是能力本位,没有品德观念。而在中国,有才的人,我们不一定敢用。我相信大部分人喜欢品德好、也有才能的人,对那些品德不好、有才能的人,却怕得要命。中国许多有才华的人,经常会受到打压,经常觉得自己有志难伸,好像才能被埋没了,原因就是别人怕他。

    六、管理的最高指导原则 

    管理的最高指导原则,就是管理哲学。管理哲学就是管理之道,它应该是一种不能改变的常数。管理者的理念,是决策的根本原则,不可以变来变去。

    第 3 章  管理有两个极端 

    一般人的二分法思维不是偏向这边,便是偏向那边。管理的理论,往往出现极端的主张。

    第 4 章  管理的理念导向 

    管理者最好具有整体观念,用理念导向来包容生产导向和市场导向。

    第 5 章  约法三章 

    管理法则众多,大家不容易抓住要领,往往徒劳无功。不如约法三章,易记易行。

    第 6 章  约法三章的精神 

    汉高祖约法三章,民众易知易行,符合“重点管理”的要旨。

    今天我们许多人受西方的影响,慢慢地也把个人的作用凸现得很大。这对个人是不利的,对组织也是不利的。中国人是不崇拜英雄的,大家不要搞错了。在中国历史上,凡是搞个人英雄主义的人物,结局几乎都是很惨的。项羽是最典型的例子。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项羽绝对是胜过刘邦的,可是他注定要失败,而且失败得很难堪。

    你要告诉他:“紧急的事情要先做完,就不必让我知道了,只要事后报告就可以了。”有时间就事前报告,突发的时间就事后报告,为什么不可以?什么事情都要事先请示,那这个人完全是奴才;什么事情他都先斩后奏,做了再说,甚至做了不说,那这个人还得了?可见什么事情都让你知道,并不难。

    第 7 章  人性管理的演进 

    全世界都逐渐重视人性管理,只是各有不一样的看法和主张。

    “敬”就是让对方感觉到他受到尊重,而人力资源则无法显示对人性的尊重,所以我是公开反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我不主张公司设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相反,应改为组织人员发展部门。因为组织是由人员组成的,它不是由物料组成的,人员有潜力,都需要发展,我们一起来共求发展,而且要和组织的成长同步,大家就会都有面子,这是非常人性化的。目前有些公司已经将人力资源管理改为组织人员发展,这是很值得高兴的。

    第 8 章  人性管理M理论 

    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人性管理,概括而言就是中道的M理论。

    我们知道人是可以塑造的,而塑造的黄金时间段,是三岁到六岁。三岁看大,六岁看老,七岁以后无能为力。其实一个人有没有自信,是在你出生10个月到18个月所造成的。出生18个月以后,没有自信就是没有自信,这是没有什么办法的。我们要懂得用合适的方法,来塑造合理的人性,这才叫人性管理。

    我们千万要记住,道理是对方讲的,不是你讲的。你讲的道理基本上是没有人听的,他讲的道理才算数。所以管理者应少讲话,让对方讲,这样管理才会很有效。善于做领导的人,在订立公司制度规定的时候,要让员工去讲,这样的制度才算数。你自己讲了半天,是根本没有效果的。

    第 9 章  M理论有三向度

    M理论有“仁、义、礼”三向度,以求合乎中道。 

    一、仁义礼三向度 

    我国管理思想,以儒家为主流。孔子“摄礼归义”,更“纳礼于仁”,构成“仁、义、礼”一贯的思想体系。孟子重仁、义,并不忘礼;荀子重礼、义,也不忘仁。儒家“仁、义、礼”的管理理念,便构成M理论的三个向度。

    二、仁为安人之道 

    员工能安、得安,才肯自愿地接受塑染,配合组织的要求,尽心权宜应变。我们和西方人不一样,一名新员工进来后,我们不会立即让新员工开始工作。我们一定会问他家庭的状况,要帮助他把生活安顿好,然后再带他到各个部门去转一转,让他和其他人打打交道,彼此熟悉熟悉。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他情绪稳定下来,让他能安下来。 

    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安人,只要人不安,其他的其实都不太管用。使员工由不安而安,是管理者最主要的责任。因此,安人之道是管理成败的先决条件。

    三、义为经权之道 

    四、礼为絜矩之道 

    五、M理论三向度 

    “安人之道”、“经权之道”和“絜矩之道”,构成M理论的三个向度。安人是管理的先决条件,经权是管理的应变过程,絜矩则是管理的必备态度,三者缺一不可。 

    安人是“仁”的目标,经权是“义”的方法,絜矩则是“礼”的心态,管理要掌握这三大要件,才能收效。 

    管理以“安人”为衡量标准,原则确定后,依内外环境的变迁,而持“经”达“权”,以求制宜。衡量及变通时,务须遵循“絜矩”之道,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安人、经权、絜矩三向度,运用时要合而为一。 

    管理者以“安人”为目的,持“絜矩”的心态,以建立合理的典章制度,作为组织成员遵循的常道。常道就是组织成员必须共同遵循的管理法则。同时灵活运用“经权”方法,将这些管理法则应用到管理实务上面,以收变而能通的效果。

    六、三向度要合一

    第 10 章  M理论三大要项 

    M理论包含安人之道、经权之道和絜矩之道三大要项,缺一不可。 

    一、M理论的基本构架 

    二、安有各种不同状态 

    我们对一般员工讲公司的美好前景,给他期待,给他信心,这不是欺骗,而是虚安,这是非常重要的。只要大家认真工作,齐心合力,公司就会一天比一天好,因此这也没有骗人。“虚安”就是打气,就是安慰,就是激励,就是给他信心和希望。所以,“虚安”也是一种手段,我们不要认为它是骗人。

    我们在管理运作上,更是经常会用到“虚安”。例如我们明明要开除一个员工,唯恐打草惊蛇,不会马上叫他滚蛋,而是先安慰他,再相机开除他,这并不是欺骗,而是一种“虚安”。

    三、虚安也是一种手段 

    四、经权为致安的途径 

    五、变时要以安为前提 

    六、随时都应将心比心

    第 11 章  M理论实际运作 

    M理论在实务上以建立制度为优先,由制度化而合理化,再求人性化。 

    一、管理必须制度化 

    二、制度一定要合理 

    三  要自生自长 

    四、制度要适时修订 

    五、依制度权宜应变 

    六、务求人人都能安

    第 12 章  安人之道 

    安人之道,以安顾客、安员工、安股东、安社会为主要策略,以求安内攘外,各得其安。

    经权之道是什么?“经权”就是“与时俱进”。任何方法与规定,过一段时间它就不适用了。因为时过境迁,合理性就要随之调整。“与时俱进”的意思就是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们不进步就退步了。因此真正的“与时俱进”,就是要持经达变,原则不能变,方法一定要随着时间而变。

    “安”是人生的根本要求。我国心理学家陈大齐教授生前对于“安”的研究,非常深刻,他指出:“人的一生,自出生以至死亡,可谓无时无刻不在寻求安宁。”我们早上相见,互道早安,祝福整日安宁;晚间告别,亦各道晚安,以互祝整夜的安宁。送别亲友,祝其一路平安;书信往来,也免不了祝其“康安”或“近安”。 

    企业伦理的根本要求,也不外乎一个“安”字。现代企业经营的安人之道,主要体现为以下四点: 

    (一)安顾客。顾客不安,就是对产品或服务不满意,企业再怎么做都是没有用的。

    (二)安员工。员工会跑掉,即使他不跑也有人想挖走他。只要你的公司做得好,就有人看中你的员工,要挖走他们。所以员工稍有不安,他就走了,有可能把企业的机密、核心技术,甚至整个管理队伍都带走。 

    (三)安股东。股东是企业的投资人,他最不放心的就是把钱放在别人口袋里面。股东有不安,就会抽走资金或要求减少出资,企业不得不重新组合,可能面临员工离开、信用下降、形象受损等一系列打击。企业就会由此垮掉或被对手吞并。 

    (四)安社会。我们要考虑社会大众对公司的形象安不安,信不信赖。老实讲,凡是经常改组董事会的企业,社会大众就开始怀疑了,认为里面一定有问题,对企业的产品就不信任了。社会反企业的情绪高涨,即是社会大众不安的迹象,企业唯有善尽社会责任,才得安然长存。

    第 13 章  管理和伦理合一 

    管理是外在的伦理,而伦理则是内在的管理,两者须合而为一。 

    一、管理不可偏离伦理 

    二、伦理首重良心道德 

    “修己安人”就是每一个人把自己管好,然后让所有和你在一起的人都很安。安就是不吃亏,吃亏就不安了。中国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吃亏上当。一个人让别人吃亏上当,最后倒霉的就是你自己,因为吃亏上当者一定会报复的,所以我们才说“害人如害己”。和你在一起的人都不安的时候,你是最不安的。

    三、伦理是合理不公平 

    四、亲疏有别长幼有序 

    五、安不可能没有区隔 

    六、依层次按顺序求安

    第 14 章  安顾客第一优先 

    顾客第一,让顾客满意,是管理的真正秘诀。安顾客,是第一优先要件。

    所谓的老顾客,不一定是一个人,可能是一家公司,也可能是旅行社,它会将整个酒店包下来,以后这家酒店就会经常客满。这样我们才知道,你突然间去订旅馆,价钱都是很贵的,可是如果通过旅行社,价钱反而很便宜。因为旅行社和旅馆签订的是长期合约,约定的价格有可能是一年一万个房间,每次的房价可能只有两折。

    一般来说,顾客所需要的,是“货真价实、供应不断、态度友善、更新产品”。

    更新产品

    管理者要把顾客纳入管理,就要做好顾客的资料记录和整理。过一段时间,就要把顾客的资料更新一次。同时,适时寄送生日贺卡、结婚纪念贺卡、优惠券、购物券,等等,以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顾客的名片,也必须随时整理,随时归档,随时更新,以便适时问候,表达关怀的意思。其实这对我们是一件很有利的事情,那就是只要让顾客觉得你在关怀他,他就心中有你,他就不好意思不对你做点事情,这是中国人最可贵的地方。

    发掘再推销机会

    依据估计,一个人终其一生,可能介绍、推荐给他的亲友多达300人次。所谓的“300法则”,便是“看见一位顾客,要想起他的背后,还有300位潜在顾客,真是得罪不起”。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一位客户如果真正相信、欣赏你的产品或服务,即便他自己买过一次后不可能再买,但他一生可以替你介绍300个顾客,会推荐300个亲戚、朋友、同学成为你的客户,而且他不会有任何额外的要求。 消减顾客的不安 

    我们向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要站在对方的需求角度,其目的在于消减顾客的不安,而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想怎么做就怎么样做。人永远是不安的,不安是不可能消灭的,只能消减。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顾客对公司、产品或服务的真正感觉。所以我们要去问购买的顾客,“你为什么选中公司的东西?”也要去问那些不买的人,“你为什么不喜欢我们公司的东西?”两边一对照,我们就可以知道真正的原因在哪里了。 

    我们往往只问一面,这样是得不到真正答案的。不买的人,他认为你的产品太重了;买的人,他认为你产品很漂亮,这两个答案根本不相关。他认为你产品做得很漂亮,有可能是太重了,那你又问他:“我们把重量再减轻一点,可以吗?”“那更好啊!”你就得到了答案。这样,另一方面东西不要太重,一方面外表要漂亮一点,你才能够得到一个比较整全的答案,否则都是偏一面的,顾客永远不会满意。 

    我们要不断地通过访问、打听、体会,找出顾客不安的重点。一般来说,假如我们不能及时提供产品或服务给顾客,他是很不安的。

    美国有一家餐厅会挂一个牌子,上面写着规定:如果客人定餐后15分钟之内没有上菜,今天免费。这就是一种消减顾客不安的服务态度。

    第 15 章  安员工以厂为家 

    以厂为家,化外人为家人。员工身安心乐,自然精诚团结。 

    一、各阶层都患不安 

    二、员工常见的不安 

    三、用患不安来测试 

    四、使员工身安心乐 

    五、有效的安人之道 

    六、视员工有如家人

    而且我很坦白地讲,一个人最多只能同时管七个人,多了就管不了,这在管理学上叫做“管理幅度”。因此如果超过七个人,我们就要分出一个层次来。比如说,我们可以将公司的全国性业务按地区划分,分为华中区、华南区,华东区、西南区、西北区等,往下可以再多一个层次。总之一个人要想同时照顾到七个以上的部门,那是不太可能的。但我们也有一个特殊的情况,如果每一个地方的性质都很相近,管理幅度可以适当加大,我们可以多管一点。

    员工常见的不安 

    我们常见员工的不安,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在人的方面,和上司处不好,和同事不融洽,或者觉得人伦关系不理想。

    一个人只要感觉到和上司处不好,和同事相处不融洽,他就会很快换工作。这也是员工平时经常换工作的最主要原因。 

    (二)在事的方面,难以胜任而心生畏惧,或者可以胜任而不想尽力,都可能产生不安。

    (三)在时的方面,总觉得不容易掌握,常常错过时机或者看不出适当的时机。

    (四)在地的方面,场合和身份常常搞错,以致后悔不堪。

    所以员工要养成习惯,不管谁问,自己就是不开口讲话;只要在场有人的职位比自己高,就轮不到自己开口,这就是伦理。

    (五)在物的方面,用错材料或者浪费材料,也是不安的根源。

    (六)在心态方面,不敢多做,不肯多做,不愿意做,深怕做错挨骂受罚,都可能导致不安。

    用患不安来测试

    “患不安”是一种测试员工不安的方法,其实就是进行“员工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我们只有找出员工不安的现象,才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明白员工所以不安的真正根源。其实有很多问题是很容易解决的。你的员工对工作和环境有哪些满意的地方,又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请把你的高见简要地写下来: 

    1? 

    2?

    公司的责任,就是化解掉员工不安的根源。若是少数人的不安,就在少数人范围内解决,不要把它扩大,不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不可以公开的。我们经常把一部分人的问题拿来当做大家的问题,结果越搞越乱,越搞越糟糕。

    使员工身安心乐

    员工对工作和环境都满意,“身安心乐”,他的情绪就相当稳定,就会专心工作,就会全力投入,工作当然很有绩效。

    只有员工“身安心乐”,三个阶层才能够各得其安。我们的目标,就是高层放心,中层称心,基层热心,大家都安。

    第 16 章  安股东持续发展 

    股东愿意投资,企业才能生存发展。安股东,公司才能生生不息。 

    一、股东是企业的投资者 

    二、国有企业政府是股东 

    三、报告财务与业务实况 

    四、分配优厚平稳的股息 

    五、给予投资的安全保障 

    六、如期按时地发放股息

    国有企业统统转为民营,也是非常危险的。公交汽车公司如果是民营的,就有可能在乘客多时开通路线,乘客少时停运,正常的公交秩序得不到保障。所以凡是跟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业,基本上都不可以交给民营企业去办,只有国家才能承担这种责任。 

    国有企业有它存在的价值,民营企业有它的灵活性,也有它存在的价值,这才是合理的看法。所以,国有企业老总的心态,就不应该和民营企业的经营者一样。

    公司应该加强财务管理,做好资金分配、运用和管制的工作;也应该适时拓展业务,保持合理的市场占有率。同时要把有关财务和业务的状况编成简明扼要的定期报告,如期寄发给股东。

    第 17 章  安社会形象良好 

    企业形象不好,顾客和员工都会跑掉;安社会,大家才肯支持,大家才会欢迎。 

    一、善尽责任带来良好印象 

    二、共同为国家而创造财富 

    三、为社会增加  机会 

    四、让家长放心子弟来就业 

    五、替社区营造良好的风气 

    六、成为民众欢迎的好企业

    一个人有钱以后,要记住去和别人分享,你才会安全,别人才不会背地里诅咒你。有钱却不懂得分享的人,一定会受到很强烈的诅咒。为什么“富不过三代”?有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许多有钱人被诅咒到最后垮掉了。很坦白地讲,一个人是经不起那么多人诅咒的。 

    所以我们千万记住,一个人富有后不要神气,不要骄傲,因为你的富有大部分是因为“祖上有德”,只有小部分财富是你自己辛苦劳累得来的。我们应该拿出来和大家分享,才会给自己的子孙后代积德,这是非常重要的。许多人现在稍微有一点钱后,就开始去帮助那些贫困的地区,捐助那些上学困难的孩子,这就对了。如果我们也跟有些人一样,有钱只是自己用,然后到国外去消费,去度假旅游,表现得很神气的样子,那么这种富有是不可能持久的。

    第 18 章  安人之道五要领 

    安人之道,由建立共识开始,达到效果良好,一共有五个主要项目。 

    一、安人之道三阶段 

    二、首先要建立共识 

    三、其次应探究不安 

    四、然后要消除化解 

    五、随时要讲求方法 

    六、样样都注重效果

    所以我常常劝很多年轻人:你到一家公司,应先问自己能学到什么东西,而不是先问能赚多少钱。凡是一头栽进去,先问能赚多少钱的人,都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你选择一家公司后,第一要先问“我在这里能不能成长,能不能学到东西”;第二要问“我出去后,人家会不会看不起我”。如果会,那在这里赚再多的钱也没有意思;人家看得起我,就表示这家企业的形象不错。你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企业发展又有前途,就不要轻易跳槽了。

    安人之道的第一要项,是建立共识,把大家的观念慢慢地拉近。

    我们至少要将不安分成三个层次,分别予以消除化解: 

    (一)能够做的,马上做,不要拖,让大家觉得你很有诚意,也很有决心和魄力。 

    比如,员工感觉中午要跑很远的地方去吃饭,太不方便了。为员工设个食堂,让他们自己去管,公司是很容易做到的。但记住一点:公司千万不要插手去管,否则员工就会产生怀疑。让员工自己成立一个伙食委员会,让他们自己去管,想外包就外包,想自己做就自己做。 

    (二)实在做不到的,要明白说出来,让大家死心,另外想办法。不要吊大家的胃口,结果大家灰心,失去信心。

    (三)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解决的,给大家一个时间表,大家会耐心等待,不再烦躁不安。

    第 19 章  经权之道

    经权之道就是以不变应万变。任何事情,都透过持经达权的方式来适时应变,以求合理解决。

    《易经》一共有三个很重要的含义。第一个叫做“简易”。如果你觉得一件事情很复杂,就表示你没有理出一个头绪来,没有抓到要领。一旦你理出一个头绪,抓到要领,就会觉得它本来是很简单的。就拿跳舞来说,你看那些不会跳的人,觉得跳舞好复杂,不知道怎么学,但当你学会跳舞的时候,就觉得太简单了。我曾经见过一个舞跳得很好的人,问他怎么跳舞,他的答案很奇怪,说会走路就会跳舞。对于一个会跳舞的人,只要你会走路就会跳舞,还学什么呢?因此当你还觉得事情很难、很复杂的时候,要提醒自己,你还没有找到窍门;你会觉得世界上事情原来是非常简单的。

    第 20 章  经权是安人的方法 

    安或不安,随时可能产生变化,所以持经达变,才是安人的有效途径。 

    一、“经”是组织成员的共识 

    二、“权”指配合时空的态度 

    三、安人的“经”不应该常变 

    四、安人的“权”要随时变动 

    五、“经权”要以安人为目标 

    六、安人有赖于“持经达变”

    企业应该有本公司独特的经营理念,由这些经营理念来建立一套经营管理的原则,作为全体成员的共识。这套经营管理的原则,是谁都不能违反的,这就叫企业文化。我们今天嘴巴都在讲企业文化,实际上不了解什么叫企业文化。

    市场是变动的,但是好卖的商品,永远有它的特性:价格便宜、品质优良、服务上乘,它们是不会变的。

    安人的“经”不应该常变

    “仁”是“求安的意志”,“义”乃“致安的途径”,而“功”表示“安的效果”,“利”则表现了“安的收获”。管理者怀着“求安”的“仁心”,丝毫不涉邪念,走上“致安”的“义路”,小心翼翼,力戒步入歧途,便是“真功”与“正利”。

    你看现在人们穿的衣服,就是变得没有办法变了,所以变到肚脐眼都露出来了。中国古代人喜欢有个肚兜,因为肚脐眼是最容易生病的地方。如果你把衣服拉起来,露出肚脐眼,内科的病人就增加了,将来患不孕症的人也增加了。因此我们不要以为露着肚脐眼会很好看,有可能最后连小孩都生不出来。这就是服装设计师“为变而变”,创新已经是“技穷”的一种表现。

    第 21 章  最好以不变应万变 

    以不变应万变是变,并不是不变,而是以不变的经来达成万变的权。 

    一、以不变应万变是变 

    二、有所变也有所不变 

    三、时间朝坏方向流动 

    四、凡事最好先想 

    五、不变不行才来想变 

    六、以微调整防止突变

    一个人变的时候,不是完全变,也不是完全不变。我们人体内的绝大多数细胞,每间隔一定时间就要更换一次,而且绝大部分细胞在几年内就会被全新的细胞所取代,也就是我们的身体天天在变。可是,你会变到人家认不出来的地步吗?一般是不会的,除非你做了整容手术。再怎么变,本来的那个你是没有变的。

    我们也经常看到这样的案例。一个会当主管的人上任时,他会讲要调整人事吗?大概不会,那是自己找倒霉。新官上任后的第一条说明,就是人事照旧,一切人员安定。然后的三个月之内,他就把原来的人员一个一个地调换了,这是了不起的做法。凡是那些“新官上任三把火”,一上来就说要调整人事、大力改革的人,往往过不了多久,别人一个没走,他却被调走了。

    中国企业的总经理都不太敢讲要革新,只有董事长才可以。总经理一讲要革新,董事长就问了:是不是表示我以前做得不好?你要革掉谁啊?因此,变革成功的中国人,一定是“萧规曹随”,一切按照前任的做法去做,但是实际上他会把整个都慢慢地改变掉。中国人是明地里一切照旧,暗地里却全部改变,否则的话,你还没有改变,自己就被搞掉了。

    “变”,是和“常”相对的,有“常”才有“变”。“变”本身实际上就是一种“常”,因为变动不可以乱,所以有“变中之常”。这种“变中之常”,叫做“经”。所以,我们经常把“经”和“常”连在一起,叫“经常”。我们一定有经常性的事务,也有例外性的东西。一个人先把经常性的业务办好,而不是专去办另外的事情。一个饭馆,它靠的是常客,而不是突然来的那些意外的客人。一家公司,70%的营业收入靠经常性的业务来维持,然后30%靠那些意外来的收入。如果公司连经常性的收入都没有,完全靠那些偶然所得,那太危险了。

    我现在要举一个例子,让大家知道什么叫做变,什么叫做不变。一家公司,如果你的产品生产出来以后,把原来的品牌标识、包装风格全变了,对你来讲,基本上是不好的。因为,客户会以为这是一家新的公司,或者是完全不同的新产品,对你的产品没有一个延续性的认识。因此,当我们要改变品牌标识的时候,先改变一部分,保留一部分,然后再慢慢地把整个改过来,这才是一种比较稳妥的做法。

    第 22 章  经权配合四种现象 

    经权的配合有四种可能现象,两种是持经达权,另两种已经是离经叛道了。 

    一、经权配合有四种可能 

    二、权在经内是谨守分寸 

    三、权在经外为具有弹性 

    四、经权交集是擅自变更 

    五、经权分离为离经叛道 

    六、权与经反情况更严重

    如果用正方形代表“经”,圆形代表“权”,则经权的配合有几种可能的现象,一种是内切圆的“外方内圆”,一种是外切圆的“外圆内方”,由于方、圆之间,都有四个切点,所以这两种都叫“持经达变”,亦即“权不离经”。因为它们的原则性和变通性是紧紧相扣的,没有分离的。还有一种是原则性和变通性完全分离,这就是乱变;另一种是原则性与变通性有冲突,变到违反了原则的地步。这两种都叫“离经叛道”。 

    一、经权配合有四种可能 

    “经”与“权”是要配合的,不是矛盾的,你可以变,但是不可以变到违反原则。“经”与“权”的配合,可能产生以下四种情况: 

    图4-1“经”与“权”配合的四种可能 

    (一)外方内圆。

    “权”在“经”内,只在“经”的范围以内进行权宜应变。也就是在原则的范围之内去应变。 

    只有在上级的许可范围之内,我们才可以变,稍微逾越那个规则的范围,就不能变,这样做就对了。我们许多公司的业务员出去推销产品的时候,他一定会问问自己的销售主管,公司的底价是多少,很少有业务员会空着脑袋出去。这样才可以在和客户谈价钱时,既有自己能接受的最低价,又有灵活变动的余地,最终找出一个公司和客户都满意的合理价格。 

    (二)内方外圆。

    “权”在“经”外,但仍有四个切点,表示并不违背常道,只是较有弹性的权宜应变而已。

    (三)方圆交集。

    “经”与“权”有交集,交集的部分愈大,愈表示持经达变;交集的部分愈小,愈表示偏离原则。 

    你说我没有按照原则做,实际上我是按照原则做;你说我按照原则,实际上我又没有按照原则。我们经常做这种事情。

    (四)方圆分离。

    “经”与“权”分离,表示“离经”,也就是变得太离谱了。中国人说“你太离谱了”,就是违背原则的意思。  严格说起来,前两种属于“持经达变”,后两种则有“离经叛道”的危险性。

    第 23 章  经权配合层层串联 

    授权不是分权,必须层层串联,才不致一旦授权,便失去掌控,令人很不放心。 

    一、经权必须密切配合 

    二、上司的命令就是经 

    上司的命令和指示,若是不符合组织的管理共识,就应该提高警觉,弄清楚为什么会这样,如果是不合理的,是错误的,我们无论如何不能照着做,但不能讲出来。西方人可以讲,中国人最好不要讲。 

    命令和指示有不对的地方,我们不可以妄加改变,要设法让上司知道,把行不通的地方回馈给上司,由上司来决定改变。 

    其实,聪明的部属从来不改变上级指示。但是,聪明的部属会想办法让上级自己去改变他的命令。这是最高明的。 

    上级希望部属能够随时改变他的观念。但是,只要有形,只要很明显地表现出来,上级就没有面子了。一旦没有面子,他就会恼羞成怒。所以,中国人很会传递那种看不见的信息,然后让上级自己改变。对于上级的命令或指示,要服从到底,这才是最了不起的部属。但自己斟酌的部分叫做“权”,上级既定的命令和指示,便是不易的“经”。

    三、自己的斟酌即为权 

    四、上级的权下级的经 

    上级的命令是“经”;自己的斟酌是“权”。然而对自己的部属来说,自己的“权”又是部属的“经”。这样层层串联,上级的“权”成为下级的“经”。这一级的“权”就是次一级的“经”,层层相扣。

    五、 政策下有对策 

    六、目标一致经权配合

    我们产生对策之后,一定要和自己的顶头上司商量,这是至关重要的。上司往往有好几层,千万记住中国人的一句话,“只怕管不怕官”,我们不怕官大,只怕管到你,“管”就是顶头上司,就是刚好管到你的那一个人。你一定要和他商量,只要他不支持你,你所有好事都会变坏事;只要他支持你,哪怕你有一点错误,他都会替你掩盖起来。因为你尊重他,他有面子,他就有责任保护你;你不尊重他,自己想表现,任何事情不向他汇报,他非打击你不可。 

    因此,我们有任何改变,一定要和你的顶头上司商量商量,取得他的支持,让他有面子,让他受到尊重。公而无私,政策与对策之间,就比较不容易产生矛盾,上下之间也比较容易沟通和谅解。彼此以诚相见,目标容易趋于一致,而经权也自然密切配合。

    第 24 章  经权配合有三原则 

    “权不舍本”、“权不损人”以及“权不多用”,是经权配合的三原则,目的在求“经权”易知易行,以免增加困扰。 

    一、经权配合要遵守三原则 

    二、权不舍本就是权不离经 

    三、权不损人以免引起不安 

    四、权不多用尽量减少例外

    “权不多用”的意思,是尽量减少例外的现象,以免引起大家的不安。因为例外太多,表示“经”出了问题,没有规定了,所有人都不会服的。如果“经”没有问题,那就是执行时发生偏差,后果更加可怕。

    五、既得利益应该逐渐消减 

    六、例外的比例要尽量缩小

    第 25 章  经权之道五大要领 

    经权之道,由慎重立经,到决定型态,沟通原则,然后放手让大家持经达变,从追踪考核中了解其效果。 

    一、经权之道五阶段 

    二、首先要慎重立经 

    三、其次应决定型态 

    四、然后要沟通原则 

    五、大家都持经达权 

    六、随时要追踪考核

    一个人犯一两次错误,其实是没有关系的。公司的经营里面,有一个叫做“错误成本”。如果我们不容许部属犯错,那就是大错特错了。一个怕犯错的人,他是不会去尝试的。所以,我们要放手让大家去做,在我们可控制的范围之内,要容许他犯错,只要他不是存心的,不是违法的。所以,我们有一句话,叫做“无心之过,概不处罚”。我们一定要容许他犯下“无心之过”,只要他及时改过,那种过失的经验,其实是非常宝贵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道管理》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xnz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