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词意: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人到中年,在异地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至暮年,两鬓斑白,独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想到人世的悲欢离合,似乎总是那样的无情,既然如此,又何必感慨呢?就任随那窗外的雨,在阶前点点滴滴直到天明。
随着工作生活阅历的增加,自己对词有了很大的兴趣,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读上一首。要说比较喜欢的词人吧,有时候是李煜,有时候是柳永,有些有时候是蒋捷,或者有时候又是其他人,总之读宋词是读它的一种意境和人生态度。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晚唐之后悠悠两宋三百年,数不尽的风流名士,说不完的国仇家恨,所有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都可以在宋代词人留下的著作里遍览无遗。
虞美人-听雨这词还是因为看了江南的一篇文章读到的,初时读便喜欢上了,这词中,作者从少年到老年,听雨数十年,听出不同的意境,感慨人生的风云变化,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我们写作也应该借鉴这种手法,不同时间跨度留下的文字反应的是不同时期的心境和环境,一个人如果能坚持十几年去笔下耕耘,心里总会有不同的变化吧,文笔也会由初时的浅薄稚嫩变成历经洗礼回归自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