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易卜生)
这其实是好久之前尝试微信公众号“小愚工”写的第一篇文,然后因为工作也是抓狂地写文,加上对公众号的定位不清晰,后来就没有写了,最近家庭闲聊,想起了曾经的高考,曾经的公众号文章,总觉得不能这么荒废下去吧。
工作写文太费脑力,目前来说,计划时不时更新维护下我的简书和公众号,也不想纠结啥文笔和定位了。如果看过文章,觉得赞同文中观点或者心有所悟的,点个赞评个论或关注下我的关注者寥寥无几的微信公众号“小愚工”,谢谢支持!
【正文】
1.当年的高考有“五重奏”: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阶段;②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环节;③高考阶段(一般在6月7-8日);④高考志愿填报阶段;⑤录取阶段。
2.学生时代真的很纯粹,生活就是学习,目标紧盯学习,在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里,年少无知的我的重视程度排序是③①④⑤②。随着年龄的增长、象牙塔步入社会、经历的增多,才发现任何阶段都不容忽视,如果轻视了某一部分,它就算不会立刻,也会在以后打脸作为曾经的自己。在此文里,也顺便举有被打脸风险的实例,分享给在读文的各位,祝愿考生避开所忽视的大的小的坑。
3.事例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阶段,说起这个,或许不影响自己的高考成绩发挥,也对自己是就读本科、专科学校的档次影响不大,那时候班主任老师或许想轻松下学生的心态说着“很简单的,不用在意”,当时高考生的自己,也的确不甚在意,所以在体检结果有一项“嗅觉迟钝”(其实是那段时间不用下厨做饭、长期没去医院光顾,闻出了区别却忘了对应味道名字,很不可思议)的评定,也没去找老师提出复查,继续正常的备考学习生活。直到填报志愿的时候,这个被忽略的“小”事,狠狠刷了把存在感……当时才发现,有些学校的专业限定了不招“嗅觉迟钝”或者限定了身高范围或者限定视力方面的要求,这样子就会有某一类的专业被剔除到可选择范围之外~
4.事例二:高考阶段,最关键也最受重视的一环。每年高考,都会循环上演着惊人的历史相似的一幕幕,比如到了考场发现没带准考证or身份证or2B铅笔or签字笔,又或者走错考场……总可以看到各种与剩余的考前时间赛跑的事件。或许,在最后一刻赶上了,看似没有影响到高考,踩点踏入考场,然而,真的是没有影响吗?影响多少还是有的,好比快跑了400米后立刻拿卷子做题,呼吸不稳心跳加速的状态下,有多少人能够做到高效、冷静地审题,反正我不在此特殊人才队列里,俺只是个超级普通的人。所以,高考前,作为一名普通高考生,需注意事项——①考场不在本校的,提前去踩点,不能踩点的也要跟身边的人确认下考场位置;②考场用品,诸如准考证、身份证、2B铅笔、2B铅笔芯或铅笔刀、橡皮擦、0.5考试专用黑色签字笔及备用笔、尺子、眼镜、手表(这个根据实际,有些考场不让带入,大不了放到公共物品存放处呗,没带但是考场允许带入且考场时钟挂在背后墙上甚至没挂时钟的时候就显得特重要了)、雨伞(防雨防晒防中暑)、饮用水杯、纸巾,手机和所考科目的简要复习材料带着最后考前放到公共物品存放处,手机遇上没带身份证等特殊情况可以立刻联系家人帮忙,复习材料就是偶尔临时抱佛脚可以不小心瞄到刚好出的题[捂嘴笑];③最好提前半小时甚至一小时到考场,万一遇到走错考场或者漏带东西可以有时间找补下,另外,也可以有时间调整平复呼吸和情绪。
5.事例三:高考志愿填报阶段,说起这茬,真得承认,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在我考后放松的时候,人家在研究“大厚本”;在人家圈定专业意向相对轻松地填报时,我在填报的那几天才把“大厚本”从箱底翻出来。所以,时间验证,结果和效果不言而喻。关于“大厚本”,在微信公众号“小愚工”的图文链接里已经提及,不再赘述。
6.关于专业范围圈定,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查询、考量、对比相应的专业介绍和未来就业方向、院校(是考虑按照重点985/211、本科、专科选择,还是考虑按照重点院校普通专业、本科普通院校超热门专业选择)、地域(北上广深、省内省外、离家近等)、职业兴趣测试……
7.关于录入通知书,高考录入都是统一分批次的。可能有的人会收到除了所填报志愿学校之外的多份通知书,在此,务必有所警惕,多方确认,以免被野鸡大学乱入干扰,读了几年后毕业得不到有效学历证书可以说是白读那种。当年的录入通知书和材料是家长签收的,具体有什么不太记得了,附有的手机卡和银行卡倒是一直用到现在,在收到信件时请注意检查所寄密码纸完整性并及时修改。
关注“小愚工”,互粉请留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