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早晨出门,我们的早餐一般都是在“政府早餐”小店解决的。今天和念出门,溜达了半天,也没找到一个“政府早餐”的小店。“路边摊”念是不会去的,嫌环境差不卫生。
正在为难之际,对面小区口的“煲仔先生——粥小馆”让我眼前一亮。透过澄净的玻璃窗能看到许多吃早餐的人,目测环境还挺好,这下好了,早餐就在这个小店解决。

叫上念,我们俩直奔这个“粥小馆”,一进门就是服务台,排队等候点餐。点餐员是个中年男子,彬彬有礼,听口音有点北京腔,看样子不像个生意人,反而像极了儒雅的学者。我和念点了一份腊八粥、一份豆浆,一屉素蒸饺,在这“非洲猪瘟”的非常时期,吃素还是比较保险的。
拿了号码牌找座位坐下,在等餐的时间里,我仔细观察了小店的布置,温馨典雅,舒适宜人,干净整洁。很短的时间,我们点的早餐就上桌了。

腊八粥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这份粥盛在一个小砂锅里,外面用锡箔纸包着,这样粥就一直是热乎乎的。轻轻舀起一勺,可以看到熬得稀烂的糯米、薏米、红豆、花生,还有细小的枣片,核桃应该是快成熟时去掉表面那层薄衣的嫩核桃。和我们喝的八宝粥相比,少了些许的粘性,不过味道挺好的。
豆浆则是平常的味道。值得一说的是那一屉素蒸饺,虽然我不是吃货,但是自认为对吃还是很有研究的。那一个个月牙形的蒸饺很整齐地排列在笼屉里,不吃看着也挺美,这面皮应该是用热水烫的。透亮的面皮,很容易就能看到它的内涵,那绿色的一定是韭菜,红色的应该是红萝卜,黄色的不用说肯定是鸡蛋了,白色的应该就是粉条了。
用筷子夹起一个,轻轻咬下一口,各色香味蔓延味蕾,细细咀嚼,唇齿留香。那花生碎的“嘎吱嘎吱”声回荡在耳边,香味慢慢扑鼻,真是吃一口还想再吃一口。如果让我做,我会加入少许的木耳,这样不光色彩艳丽,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还会更全面。形状嘛,我还是更喜欢麦穗样的。

经营一个这样的小店,没有七巧玲珑的心思可不行。精致的小吃,是吸引食客的主要原因,看着座无虚席的小店,可想而知,其他的早餐也是味道极美的。
精致与经营,经营与精致,平时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词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让人如此喜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