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瘪的词汇,会让语言从一个水美草丰的田野,变成不毛之地。——刘瑜
《语言的贫困》是微信公众号“罗辑思维”在 2013年09月转载的刘瑜的一篇文章。
文章的开篇有这样一段描写: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词包括大海、高速公路、远足旅行……大海是一种皮质沙发,当你累了,你可以说,我要坐在大海上休息。高速公路是一阵强烈的风。远足旅行则是一种坚硬的材料……”
这是电影《狗牙》的开场白,《狗牙》是2009年的一部希腊电影。
这个电影说的可不是现代诗歌的创作,它讲的是一个奇特的封闭家庭,但这个家庭有着极权主义的全部秘密。
《狗牙》,是2009年的一部希腊电影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
“一对父母把他们三名子女长期关在家里,与世隔绝,实施洗脑教育和专制管治。
沉闷、琐碎、没有折痕的‘洁净’生活,日复一日重复着,甚至外界的投影也仿佛注定被消灭。专制政治的起源、血缘的福与祸、知性发展之谜……
一个个词句扭曲难受的场景,敦促着观众进行更深层次的严肃思考。”
《狗牙》一片,获得了戛纳“一种观点”单元最佳电影奖、以及萨拉热窝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
迟钝如我,在第三遍阅读刘瑜文章时,品出了不一样的味道,去搜了一下影片介绍。
想到了现在被各种规则、以及明文或者不明确的,只是约定俗成的那些规定,和谐掉的部分敏感词。
在我们的世界中,关于哪些词句可用,哪些词句不可用,这样的界限和规则,这样的缩减我们的表达方式和用语的规定,是真的好吗?
我不知道。
记录一下,一些碎碎念的思考
20190206
PS: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