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经历过公司经营状况很差的情况,也经历过公司进行加班排名、加班时长和绩效挂钩的情况,也遇到过自己公司撑不下去的问题。最近市场上也很多公司经营状况不好,有裁员,有缩减业务线,有冻结HC。本身意图简要分析过程,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在面试求职时有一定参考。
那么从公司的顶层设计、整体的社会环境,是否存在过程、决策等的缺少,导致了不得不以裁员作为最终的结局,并且员工在裁员之前有没有可能去发现并且做到改变?
先从最终这么决定来看,裁员、裁剪产品线后可能会带来的副作用:
- 裁员的过程是否透明,是否公平;
从市面上新闻、小道消息等更种消息渠道,很多员工对于公司的裁员过程,充满着怨念,存在被当天辞退,不给补偿,校招合同失效等情况。 - 裁员的目标群体,是否会导致优秀人才流失;
裁员,从认识本身,即可能意味着公司的业务、资金流、管理等存在问题,势必对于公司员工的士气造成影响,优秀的人才在市场上面不缺少机会,并且他们有更多的消息渠道来源,可能能从其他方面更真实的了解到公司的情况,这时候裁员,会更加重他们的设想,从而开始在外部寻找新的机会。 - 裁员后公司的业务目标是否依然能达成;
对于小公司而言,这个问题显然并不存在,裁员本身意味着公司经营状况出现问题,这时候裁员属于吾乃自举,及时达不成目标也不得不这么做。但是对于业务成熟问题的公司在裁员后,剩余的人员的产出是否能达成原本的要求,是否本身成本在降的过程中,利润也同步在缩减,并且比成本缩减的更快,这个是否有更完整的闭环来指导这件事情,并且为下一个经济周期可能面临同样的难题时作为参考依据。
求职者怎么避开一些求职过程中公司的坑:
-
公司的创办上
在鼓励全民创业的时代,金主爸爸们有钱,IT们有技术,看到一些想法,一些市场,就想着自己既然有钱,自己有能力,为什么自己不能做,在这种激情下,冲动式创业就诞生了,从现在市场上高达8,9成创业失败的情况来看(数据未有实际统计,按照日常聊天和印象中报告的数据,实际可能更高,但分散到不同的年份,可能会有差异),这些公司大部分最终会出现裁员,并且拖欠工资的情况很严重。
于是,对于求职者来说,在这种类型的公司面前,慎入,或者需要带着较大的意图进入,从职位,短期薪酬进行考虑。当1~1.5年产品未能上线时,即需要开始考虑新的机会。 -
成规模公司上
在这种类型的公司,其实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a、新崛起者
新崛起者有着较大的上升空间,有着较强的市场占领欲望,时常为了业绩,为了规模,对于热点领域和事件,需要快速切入,这时候就会需要能快速加入、快速成建制的团队,成则业务稳步上升,败则大家拜拜,这是最有隐蔽性,并且最有危害的一种裁员类型。
本质上,求职者对于加入的公司的品牌有较好的认可,可能本身也是冲着公司品牌而来,而忽略了公司内核心部门、盈利部门、边缘部门存在的差异性和危险;
因此,对于此类情况,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一定要问清楚所属部门以及汇报对象,如果只是为了公司的品牌,并且对边缘部门和可能出现的裁员有一定的容忍度,那这个是一个机会,并且可以适当的寻求内部活水和岗位的调整
b、老牌公司 - 裁员大户
在裁员大户的例子中,可以见到跨国企业,以国家、产品线为单位进行人员的缩减,而且一般在经济下行周期,一定出现裁员情况。
一般这种公司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唯一的是要认准公司的发展策略,不管是部门和技术,一定要紧跟公司,当然,如果是整个国家的人员缩减,那只能提前寻找关键信号,提前溜,避免后续太大的求职竞争
c、老牌公司 - 稳固企业
这类的企业,可遇不可求,并且对于不同的岗位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可以通过寻找市场较好口碑的公司
既然裁员事中和事后都存在着很多问题,那是否在企业创办初期,就管理决策过程中,有哪些方面可以考虑,从而能最大限度的避免面临这些情况?
-- TB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