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百姓论天下古村古城古镇
桂北传统村落(38)白宝栈底村

桂北传统村落(38)白宝栈底村

作者: 探秘桂北 | 来源:发表于2017-11-06 11:54 被阅读64次

栈底村的来历

栈底村位于全州县城东17公里,都庞岭山脉之中,明清时期属恩乡,今属白宝乡茅兰村委。明崇祯年间,始祖其珍公作为长子,经常从茅兰老村子步行三里多路到栈底这片稻田灌水,发现此地非常灵异,三面青山环抱,门前竹柳成荫,村右古树屹立,村左甘泉喷霖,很适合居住,于是便从茅兰老村迁出始定居于此,宅分三级,形式栈道,故名曰“栈底”。

栈底村古井(照片来源传统落申报资料)

诚实忠厚可兴家

王成汉,子仕立,生于乾隆癸酉年(公元1753年),是定居栈底村的第四代人,成汉公兄弟5人,排列第三,从父母处分家出来只有三间茅屋,但他非常勤劳发奋,早起晚归,辛勤耕作。一年早春,他在大底凹(灌阳通往全州的交通要道)开荒种地,傍晚时分,大田村(两河乡大田村委)邓培跃(清乾隆七年壬戌科进士邓琼的后代)从全州县城返回大田村,行至大底凹时天色已麻黑,看到成汉公在路旁地里劳作,便问何处可以投宿,成汉公告诉他附近没有什么火铺(旅馆)可以投宿,如不嫌弃,可到我简陋的家里将就一晚。主客回到家后,家徒四壁,只有头天才上抱的一窝鸡蛋,便招待其妻将其煮了作为下酒菜招待客人;次日清早,客人正准备返程,忽然倾盆大雨下过不停,只能等到雨停后才能动身返程,这一等就快到了晌午大雨才停,成汉公心想,总不能让客人饿着肚子赶路啊,于是便留客人吃了晌饭再走,主妇听后犯愁了,便问成汉公克哪里找菜,成汉公回答道:把昨天抱仔仔的母鸡杀了不是就有菜了嘛;此刻,邓培跃看到成汉公把家里仅有的一只母鸡都杀了来招待自己,非常感动。食间,邓培跃问成汉公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成汉公认为人家只是在此借住一宿,怎好开口把自己的困难说给客人听,客主再三寒暄之后,成汉公才如实告诉邓培跃,刚出父母那里分家出来不久,缺点粮食,可否借一担谷子渡过春荒,待秋收后,如数归还。邓培跃满口答应,并邀成汉公一起同去他家挑谷子;当成汉公将借回来的谷子倒进缸里时发现箩筐底部尽是银元,成汉公当即将这些银元包好。次日天亮就如数送回到邓培跃家,邓培跃是有意资助成汉公的,就说这些银元到了你家自然就是你的了,何需再送回来呢。成汉公正言到:我是来借谷子的,不是来借钱的,银元虽然到了我的家,这不明不白的钱财我绝对不能要,两人再三推辞。邓培跃心想,此人如此忠厚诚实,可交长久朋友,于是便结拜为兄弟,并介绍成汉公去做烟叶生意,并将这笔银元当作做生意的本钱借给成汉公,这样成汉公才答应收下并写了借据。随后邓培跃给灌阳县令及生意伙伴写了文书,说自己目前没空,叫义兄王成汉作代理在灌阳收购烟叶,请予接洽关照。成汉公与邓培跃结识过程的事迹很快传开了,许多生意人及社会名流都愿意与成汉公结交,加上成汉公在做生意过程中诚实守信,生意做得很红火,没过多少年家业也随之兴旺起来了。

结拜义兄弟,共同做善事

成汉公在邓培跃的引导和帮助下,经过多年的卓越努力,家业逐渐兴旺起来。他便想着如何回报社会,感恩人民,就与邓培跃商量并联络枧塘丁家村一名生意伙伴,此人也是本地乡绅,三人结拜为义兄弟,共同出资,铺设从灌阳至全州县城的青石板大路,搭设便桥,还在全州县城东门渡口两岸修建码头,修造船舶,为灌阳及全州县城东面的人民去全州县城赶集提供了方便,后来成汉公之子王文模与邓培跃之子发扬父辈的优良传统,完善义举,在两河乡与白宝乡交界处(上洛塘)修建了一座凉亭,供过往行人避雨乘凉。因过年失修,现只有凉亭石柱尚存。

发扬父辈发奋图强传统,光大家业

经过成汉公大半辈子的艰苦努力,家境确有很大改观,并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但居住条件改观不大,只是将原来的茅草房改建成瓦房(已倒塌的老香火堂屋)及傍边的一座正房,真正使村庄形成规模还是在文模公这一代完成的。栈底村从老屋场逐步往下搬迁,当时的村庄只有老屋场下面两级小平地,而且也建有房屋,为了将村庄扩大,文模公讲村西的一大片斜地组织人手挖高填底,整出村西的三级平地,然后再修建房屋;首先增加一座正房,形成两座正房并排,然后逐步修建铺房、仓库、文武书房、花园等建筑,为了使宅院美观适用,将正屋前面填平的斜坡用石料筑成挡土墙,挡土墙上面再修筑围墙,使庭院形成一个整体,宅院修筑了两道门,分为外宅、内宅,凡红白喜事,非正客只能在外宅活动,只有正客才能入内宅,现围墙已倒塌,院西外宅门楼门槛已移位原生产队的仓库门口,内院的月亮门因修路也已破坏,只有宅院东面尚有外宅门槛还在原位。文模公一生除了修建本村庄的庭院外,还在全州县城修建了六座铺屋,在木叶铺扎门修建了一条街,县城的铺屋在1944年日本侵华火烧全州县城中许多建筑被烧毁。解放前夕,在县城大南门至十字街还有八间铺面可收租金,土改时,父辈们怕化成地主成份,没有人敢去认领,人民政府作为无主房产进行处理。

激励后辈,勤奋苦读

成汉公、文模公父子为了将他们自己艰苦创业的历程传给后代,在修建两座正房时,顾请名匠刻意在照壁仧堆塑许多图案,除了各种名花异草和动植物供观赏外,还有农夫耕作,书童伏案苦读,面对笔墨纸砚,冥思苦想;还有凤凰展翅飞翔,梅花鹿含着灵芝回首翘望等图案,寓意“勤奋苦读、高中俸禄”,告诫和教导后代,只有辛勤耕作、刻苦读书才能有所作为。遗憾的是,两座正房照壁上二十多幅栩栩如生的图案,在“文革”破“四旧”的浪潮中遭到严重的破坏。

修学堂、办义学

王文模号秀田(清嘉庆年间恩授翰林院学士、监察御史)认为自己能够立业成名,除了父兄艰苦创业,打下了雄实基础外,关键还在于自己刻苦学习,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后,才能广大父兄的基业,要想后辈子孙有所作为,必须要明道,明道需要讲授学习场所,于是便建了文、武书房,通知聘请名师讲授,同时还招收了不少天资聪颖的青少年来书房读书、习武;有些还免费提供食宿,武书房在文书房下座,早已毁坏;现存的文书房分上下两座,上座正堂壁上挂有“群沾雨化”匾额,后屋为看房,供先生写作和备课之用,左侧房为先生卧室;下座正堂壁匾额为“明道堂”是学生听课的场所,两侧偏房为学生住宿的地方,文书房右侧建有花园,园中有八角亭,为学生课间休息、观赏活动的场所,文武书房的建成,为社会培养了一批人才,其中自家子弟中:王明琢即文模公之长子中了武举,文模公的墓碑上刻有职务;王明璠,字化成即文模公之次子,门前夹石上刻有同治四年国子监大学士;王明璋,字必进击文模公三子,其本人墓碑上刻有“州庠生”;据前辈们说:明琢、明璠、明璋三兄弟都进京赶考过,返往为期近两个月的时间。

作者王得俐

相关文章

  • 桂北传统村落(38)白宝栈底村

    栈底村的来历 栈底村位于全州县城东17公里,都庞岭山脉之中,明清时期属恩乡,今属白宝乡茅兰村委。明崇祯年间,始祖其...

  • 白竹村

    这是一个小村落,原本的村落名字叫什么不知道,但是现在却是叫白竹村。 为什么叫白竹村呢,说起来还有点...

  • 焦作14个村落入选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何井村入选否?

    焦作14个村落入选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何井村入选否? 最近,第六批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在网上公布,焦作市共有14个村...

  • 控拜苗寨的华丽转身

    藏在大山中的控拜苗寨 立冬时节,走进“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中国银匠村”“贵州省村落景观保护示范村”—— 雷山县西江...

  • 2021-08-10阅读《佛山古村落》

    佛山目前游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4个中国传统村落,7个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11个广东省传统村落。具有比较完整的空间...

  • 太行深处的传统村落、大洼村

    居住城市久了,时常会想寻一深山幽谷之中的古老村落感受一下古扑的华夏文明,洗涤在繁华都市喧嚣处呆久的浮躁和空虚。 2...

  • 传统古村落,梧龙村今昔

    林贵福 一、 春风习习,新年的脚步尚未全部走完,揪住新年的尾巴,东山县作家协会组织采风团走进了...

  • 传统村落

    在传统村落的定义中,其主要特征是传承农耕文明,是农耕文明的最佳见证。传统村落的本义是基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人类社会...

  • 17书慧眼福 :年味·古村落的老房子

    路过,古村落,老房子。 福到,红灯笼,红对联。 年味浓浓! 800多年历史,古村落源底村,古朴优雅的老宅,保留百余...

  • 骄傲丨瑞安这4个村上榜了!有颜值有历史

    近日,浙江省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公示名单公布,拟命名全省634个村庄为省级第一批传统村落。瑞安芳庄乡东元村、平阳坑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桂北传统村落(38)白宝栈底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xxl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