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女儿出嫁诗云:"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仅是女儿出嫁,就终日忧伤,愁肠百结,泪水涟涟,倘若女儿远嫁,隔山隔水,不知该何等不舍与悲伤。
小时,每回看人家女儿出嫁,在女儿出门随男方去婆家时,妈妈就会嘤嘤哭,拉住女儿的手不松。
那时候不懂,出嫁是喜事,放鞭请客,干嘛还哭?若干年后,长大了才明白,妈妈是担心女儿出嫁后,在另一个家庭吃苦受委屈,没人护着。
一片慈母心,娇娃可曾懂?
女儿出嫁,于父母,原是悲喜交集的事。
很多女儿,从出生到出外求学,与父母差不多天天在一处,难得有分别的日子。父母看着她呱呱坠地、牙牙学语,看着她由吃奶改为吃饭,由爬行学成跨步。她的变化微微地、逐渐地展进,没有痕迹,使父母全然不知不觉,以为女儿始终是自家的一个孩子,始终是家庭里的风景,始终可做父母亲生活的慰安者。然而,当她开始交上男朋友,她已在父母不知不觉之间长成了一个大人,要离开父母,去另一个家庭生活了。再见面,也是客人似的,父母从此似乎丢失了一个孩子。
出嫁本是女儿人生必由之路,如果是远嫁至另一城市,另一省份,甚至另一国家,于父母,无异于演变成了一起针对父母的"恐怖袭击"事件。
这决非夸大其词。
讲讲小文的故事吧,小文的故事也是很多女孩的故事。
小文,读高中时开始住读,这就意味着,孩子从此与父母日日一起的时光基本结束了。
很简单,读高中在外地,读大学在外地,找工作也在外地,有多少孩子愿意留在本地呢?
张扬的青春,就要去远方,去远方闯荡,去远方长见识。
没多久,小文妈妈专程陪读,赖着与女儿日日相处,挣回来了三年时光。
大学四年、研究生三年,小文一直在外,仅在春节与暑假才能回家。
找工作时,小文确定到深圳,结婚后在深圳买房安家落户。平时小两口工作繁忙,基本不回老家,与父母一年难得见一面。
小文爸妈很为这个女儿骄傲,隔壁左右的都夸赞她养了个有出息的孩子。可是心中烦恼也大,时间一长,对女儿和外孙的思念日益增长,无可排遣。
有一次,她妈妈指着头上渐多的白发对我说:这几根是想小文想白的,这几根是想外孙想白的,不晓得这个苕货在外面怎么样?皮肤上紫瘢毛病还犯不犯?自己也是个伢,不知道会不会弄小奶伢?平时有没有时间改善生活,会不会做?
哎,小文从此在深圳扎根了,终成了人们嘴里的远嫁的女儿了。孩子对父母尽孝难,父母对孩子照顾难。两地相隔,互相牵挂。世上最无解思念之药,却有解烦恼之法。
受东野圭吾小说《解忧杂货店》影响,我们给小文和她爸妈出如下主意:
权衡利弊,不如牺牲父母的利益,迁就孩子,父母放下家里的小生意,去深圳,跟女儿女婿一起生活,既帮助女儿料理了家务,又解了思念之苦。外孙长大送幼儿园后,就出去找力所能及的事做做,赚钱不多,但避免人闲无聊,贴补家用。
小文父母听了我们的劝告,简单处理家中事务,两人一起去了深圳,又能与女儿在一起生活了。
这是一个完解。并非所有的远嫁都能有这样的结果。
有些远嫁,如由地图的北边嫁到南边,由地图的西边嫁到东边,而父母无条件丢下所有,与你相聚,你的远嫁,于父母,就是一起"恐怖袭击"事件了。
任何的视频、电话等都比不上,彼此能真实地在一起。
虚拟的世界,科技再发达,都无法完全满足心的需要。
身为女儿,能否不远嫁?当你远嫁时,可否带上父母亲?因为你的勇敢的爱情,你的独自远嫁,对父母,是最残忍最恐怖的"暴力袭击"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