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十三四岁的时候看着杂志觉得二十岁就老了,所以当时还想着,要不然二十岁就让人生终结于此。让自己的人生停留在最美好灿烂的年华,但是有点不忍心,毕竟我还是善良的,所以没有真的狠狠下定决心。
二十岁的时候觉得二十八的自己肯定老了,因为十八岁遇到了一个男人,让爱情都在我内心枯萎了,是怎样的一个人会拥有未婚妻,情人,炮友以及新的女朋友(也就是我)。所以那时候我想,二十八岁的人肯定内心都是黑暗到除了做爱和性生活,也就没有办法带点脑子生活的状态。
后来当我抵达二十八岁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内心更加的清澈透明,也更加善良柔软,因为有了自己的信仰的缘故,也遇到了真正热爱我的人,这个人把我的手牢牢牵着,一刻也不想要丢失和错过,睡前还是散步的时候。这让我觉得生命其实没有最灿烂的排名榜,只有不断流动不断创造的人生履历。每个当下都会消失,所以与其比较生命中的时刻,过好当下的确比什么都重要。
三十岁了,我有过一点点恐慌,尤其是做女孩子的,对数字有一种很特别的感觉,比如就是觉得29岁可以偷笑,可是三十岁有一种圆满到偷笑不出来,有点紧张和憋屈但是又有一点点开心可以倚老卖老的年纪。
三十岁,我还没有事业有成,还没学会自己曾经想要学会的技能,没有和自己曾经许愿要过一辈子的人结婚,也没有为了渣男整日流泪,没有万贯家产去继承,也没有打赢小三把爸爸唤回家来。三十岁感觉很多东西都没有做成,也没有做到,就有一种疲惫得想要一直懒懒懒下去得感觉。
但是我又会突然斗志昂扬,觉得人生从新开始,觉得那些事情和我的三十岁没有什么关系。
二十多岁的理想无非是去一趟北京,可是三十岁前去北京去到不想去了,还去了不同的国家,来来回回的还是觉得香港好,毕竟家在这里,感觉什么地方都没有自己的家好。二十岁出头的日子想要读世界一流的名校,三十岁前来了港大,读了两个学位还想读。到现在还在港大写着这些文字,申请着学位,看向窗外的校园风景,不由得默默地想,多少人日思夜想也想要来这所学校读书,而我在这里就如每日生活得感觉不到美好了。
当我择一城而终老时,香港从来都不是这个选项,但是因为那个曾经说要娶我的人心里念着这个城市想着这个城市,我就来了,而来了之后丢了那个人,可是却爱上了这座城市,毕竟不爱也在这里这么久了,就习惯了,习惯就变成了爱了。
关于爱情也是如此,我原本以为轰轰烈烈的才是爱,所以激情过冲动过争执过吵架过分手过,到后来回头看,其实再好的爱情都保留不住的时候,为什么不好好选择一个人细水长流地过呢?
毕竟唯有能够相伴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生命中常在的对象,而相伴得下去的人又何尝不是因为爱呢?
三十岁的人生开始接纳中间状态,不是因为我不坚持要纯净的东西,而是我逐渐开始明白纯净和黑色只是自己思想中所固执的东西,那些纯粹的东西很难用语言形容,你不能说中间状态不纯粹,你也不能觉得这是对生命的妥协。
因为我觉得唯有对生命认真的人,才会找到这个中间状态,并且活得自在。那些妥协的人,不过是因为放弃了坚持纯净,而活在了他人的象限里。
我活在自己的维度,也活在世界的维度,当然也活在中间的维度,这个维度怡然自得,让我不由得欢快起来。
欢快不是因为我完成了什么,得到了什么,而是就是欢快这个状态,三十岁,不早不晚,不急不缓,不好不坏,在这里,不离开。
我也在这里,活着活着,不悲不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