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本书
说起第一本书,我想起2021年,我读完的第一本书是刘同的《一个人就一个人》,书里写的是刘同三十几岁生活的一些感悟,中心思想是告诉大家,一个人就一个人,一个人也能有精彩生活。
而今年我读完的第一本书是《春牧场》,人还在冬天,春天已经从书里来了,脑子随着李娟的文字,去到了荒野深处,感受春天的牧民生活,虽说是春天,但到底还是冷的,雪还是要背的。
2.《春牧场》
2022-1-1写下读书计划的时候,就已计划要把《春牧场》作为新年的第一本书,看来这个flag没有倒,这似乎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期待今年是一个充实的年份,能把计划的90%完成,不期待百分百,因为了解自己。
从《冬牧场》的寒冷到《春牧场》的冷冽,是时间的手笔,也是牧民的另一重挑战,寒冬已逝,更多的是希望,是春天啊,雪融之后的大地,埋在地上的草根,随着季节的大手一挥,慢慢地冒出了头,羊啊,牛啊,马啊,骆驼啊,有了饱腹的食物,牧人也有了希冀。
《春牧场》描述了李娟和扎克拜妈妈一家人的生活。
3.跨过额尔齐斯河
转场的途中,负重全家家当的骆驼要尽量抄近道,而抄近道,就要跨过额尔齐斯河。虽然在斯马胡力的指引下,大家来到一处水面最宽阔,水流较为平缓的地方,但挑战依然存在——水流因为上下游的落差,冲击力依然很大。
骆驼们打好扣结儿,一峰一峰地走进河里,再一步步走到对岸去。老狗班班跟着驼队,一头扎进河里,再一刨一刨地游到对岸去,虽然还是被河流冲到了下游,但有惊无险地抵达对岸。李娟则在斯马胡力的帮助下,在马上一摇一摇地走到河对岸。只剩下小狗怀特班了。
小狗怀特班,在它面前的是宽到不可挑战的河面,它试过几次,冲进河里,又被冰冷的河水劝退,回到岸边,着急地打转,又尝试。可它始终太小了,小到,征服不了额尔齐斯河。在它面前有两条路:1.跨过额尔齐斯河,和大家在一起。2:跨不过这条河,就只能在荒野里流浪,而在荒野里流浪最好的结局是有路过的牧民能够收留它,不然,只能死在这荒野里。一生一死之间,藏着自然给的挑战。
书里没有交代小狗的结局,大家都不知道等待怀特班的是幸运,还是大自然的残酷。
在荒野里,这么多挑战,这么多困难,羊啊,牛啊,骆驼啊,狗啊,人啊,都有自己的斗争。
4. 走过哈拉苏
路过叫做哈拉苏的山路,哈拉苏意为“黑色的水”。路上的山石都是黑乎乎的,几乎没生长出什么植物。道路全是陡峭的“之”字形,紧附着陡直的石壁向上延伸。脚下的路又窄又陡,许多路段全是石头,没有泥土。加之雨水冲刷,非常滑。
整个队伍不得不慢慢前行,因为这些光滑的石头,一不小心踩空就是灾难,对负重的骆驼,还有载人的马来说,真是险象环生。
然而就是这样一段路,事实上,也并非是唯一一条通往冬库尔的路,而扎克拜妈妈一家,走着这条如此危险的路,是因为其他路,是别人的路。
每一条转场的路线,早已被设计好,只有按照这样的路线进行,牛羊才不会给牧场造成过重负担,也能持续发展。就算自己要承受这样大的风险,遇见这样的苦难,也不会去到别人的路,这是对其他牧民的尊重,更是对这片大地尊重。
5.夏天的水草也要来了
《春牧场》停留在了冬库尔,是那两山之间有森林,在峡谷里的冬库尔。走过那么多的苦难,一家人会在冬库尔过一个阳光明媚的夏天。
牧民们挨过了寒冬,在春天里顺着季节的推移,转场到适合放牧的夏天,而《夏牧场》我还没看,等看完了《夏牧场》,再来与君分享。
时间总是在催着我们,对牧民而言,更像是一个挥着长鞭的牧羊人,催着他们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又从另一个地方转场到另另外一个地方,春夏秋冬,和牛羊马还有骆驼,在这片土地上,一遍又一遍地来了,又走。
你的茶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