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被什么样的文字吸引。
几年前读的阮一峰文集《如何变得有思想》,主要是一些读书笔记,附加一小本个人诗集。受其影响,我又读了《黑客与画家》(他的译作)和《只是为了好玩——Linux之父林纳斯自传》与《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他喜欢的书),并一直关注作者的个人网站——阮一峰的网络日志。网站最近的更新,频率最高的是一个周刊栏目,其余都是软件开发相关。
在成为阿里的软件开发人员之前,作为经济学博士和教师,这位70后博主的文章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教育、文艺、科技等众多领域,被粉丝尊称为阮老师。
最近读阮老师的《前方的路》,是作者十年(2004~2014年)博客文章精选,正是在这个时期,他完成了转行。
image文集以时间为顺序,读之可发现作者的阅读领域或关注点有明显变化,更能感受到他真实的情感与对世界对人生的理性思考。正如作者所序:
书名改成《前方的路》,出自德国作家黑塞的小说《德米安》,因为这些文字都是我寻找人生道路的记录。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条通向自身的道路。每个人的真正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然后在心中坚守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所有其它的路都是不完整的,是人的逃避方式,是对社会角色的懦弱伪装,是随波逐流,是对内心的恐惧。《德米安》
作为互联网和开源社区的受益者,作者也一直用实际行动拥护开源,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就可以看到本书的电子版本。本文按我自己的理解和喜好,将书中的部分观点或句子分为几个主题:金钱与梦想、学历与专业、宿命与灵魂、经济与社会、关于编程、开源与版权、创业精神、诗歌与写作、爱情与自我。
金钱与梦想
一旦你把一辆新车开出停车处,你已损失了25%的车钱。汽车不是真正的资产,即使你的银行经理让你把它列在资产项下...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
——引用《穷爸爸富爸爸》
物质早已不再贫乏了,可是人们却丧失了追求。除了挣钱以外,大多数人对未来都说不出其他期待。整个社会就像一部机器,日夜不息地制造金钱,鼓励所有的居民都去消费。那种曾经的探索精神去了哪里?
——读小说《追踪恐龙的人》
当你干一件事的时候,如果你更关心什么时候才能获得回报,而不是什么时候能做出更大的成果,这通常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表明你的人生可能走错了路,你正在浪费自己的生命。
——引用美国著名出版家 Tim O'Reilly
过去的财富和权力,通过继承而来的成分甚大。如今的财富和权力,则是通过教育而来。
——引用《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
学历与专业
论理论和科研,硕士比不过博士;论实务操作,硕士比不过在同样岗位上,已经工作2年的本科生。
——硕士学位
技术类专业的知识可以直接用于生产活动,而思想类专业的知识,除了改造人的思想以外,没有其他直接作用。我觉得,年轻人选择专业的时候,应该尽可能选择技术类专业,回避思想类专业。
——技术类专业和思想类专业
因此我后来在公开讲演中,便时时告诫青年,劝他们对他们自己的学习前途的选择,千万不要以社会时尚或社会国家之需要为标准。他们应该以他们自己的兴趣和禀赋,作为选科的标准才是正确的。
——引用胡适的演讲
如果你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学术上没有什么收获,思想上没有形成自己的见解,逻辑上没有理性批判的能力,那么你真是白读研究生了。你浪费了人生中最好的年华,世界天天在进步,你反而在校园中又蹉跎了二年。
——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册
在将来的时代,证明自己不靠学历,而靠你做过的项目。
——硕士学位的贬值
不能不说,中国人不爱读书。一个重视教育的民族却不爱读书,这是怎样的一个民族呢,又是怎样的一种教育呢?
——中国图书出版业
宿命与灵魂
每个人都在等待戈多,等待好运降临和人生转机。它会到来吗?人生的悲哀就在于,大多数时候,命运其实早已注定,戈多不会来。你不得不徒劳地等下去,自己欺骗自己说,也许明天就会有改变发生,这样才能免于绝望。
——读剧本《等待戈多》
我要同等地既谴责那些下定决心赞美人类的人,也谴责那些下定决心谴责人类的人,还要谴责那些下定决心自寻其乐的人;我只能赞许那些一面哭泣一面追求着的人。
——引用法国哲学家帕斯卡《思想录》
幸福的人之所以感到幸福,只是因为不幸的人们在默默地背负着自己的重担。一旦没有了这种沉默,一些人的幸福便不可想象。这是普遍的麻木不仁。真应当在每一个心满意足的幸福的人的门背后,站上一个人,拿着小锤子,经常敲门提醒他:世上还有不幸的人。
——引用契诃夫《醋栗》
生活的出路还是在现实中,但又高于现实,寻找这种出路本身就构成了生活的意义。寻找离不开勇气,而勇气又来自纯洁的理想。一个人如果在这些大的原则下度过自己的一生,那他的生命就不会虚度。
——读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
不要幻想一切会自然发生,也不要幻想其他人会做。哪怕你是最微不足道的一个小人物或者外行,只要动手做了,世界就会不同。
——作者建立“卡尔维诺中文站”的感想
如果感性和理性能够结合起来,一个人就能正确面对这个世界,找到心灵的宁静。
——读《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给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引用胡适
经济与社会
经济学第一定律就是“每个经济学家都有一名意见相反的同行”
——经济学是无用的
历史涉及的只是一个民族生活的极小部分。人民的大部分生活,过去和未来都不会有文字记载。
——引用英国历史学家
体制就是要抑制或消灭个性。个性强的人在体制内,往往很难有好的发展,甚至很难生存下来......表面上,每个人都在强调自己有独立的人格,但是实际上,只要与他人稍稍有所不同,我们就会怕得要死,时刻都在提醒自己,一定要装得与其他人一致。
——体制与个性
为了促进消费,就必须鼓励每个公民进行消费,必须把消费变成人的本能和欲望。企业和政府通过宣传工具,传播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刺激人的欲望。最终,大多数人感到,活着的目的就是消费,而且消费得越多越好,这个社会鼓励多消费的人。一旦你不消费或者无力消费,就会被排挤到社会的边缘,受到其他人的鄙视。
——现代人为什么焦虑?
医患之间紧张的关系,并不是因为医生没有医德,也不是因为病人刁钻,而是因为这两个群体被逼成这样。说到底,是我们的制度出了问题。在这个制度里,你只能按照它的规则行事,不服从就要被淘汰。医生和病人都是这个制度的受害者,他们被逼得对立起来。
——读六六的《心术》
如果人类单纯依靠地球自身的能源,地球必将变成一个越来越混乱的地方。目前的种种环境问题——空气污染、水污染、冰山融化、生物灭绝——其实都可以归结为熵的增加。就连人类心理、思维、价值观上的混乱,也可以归结为熵的增加。比如,计算机系统是高度有序的系统,维持计算机系统的秩序,需要大量人类思维的输入。
——读《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消费已经成为技术发展的源动力和归宿。一种新技术推向市场,取得成功的标志,就是看它能带动多少消费。技术公司带动消费的潜力越大、金额越高,它就越成功。我们这些搞技术的人,做梦都想取得市场成功,其实大家就是在拼谁创造的消费金额大、增速快。
——技术有什么未来?
关于编程
Unix 的发展史,进一步确立了我的一个想法,那就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是技术。君不见因为科学技术停滞不前,中国的封建社会可以长达2000年。而欧洲为什么会发生文艺复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印刷技术的传入,使得新思想有机会广泛传播......如果想要推动社会进步,不一定要走政治这条路,而可以改从技术入手,用新技术来推动社会改造。
——Unix 40岁的感想
我自己喜欢编程,很大的原因就是觉得程序的世界更公平公正,谁对谁错,只要运行一下代码就知道了。
——我为什么喜欢编程
吸取了 Multics 设计复杂而导致失败的教训,丹尼斯·里奇将 Unix 的设计原则定为“保持简单和直接”(Keep it simple stupid),也就是后来著名的 KISS 原则...就像他的工程设计思想,丹尼斯·里奇在个人生活上也尽量“保持简单”。他依然住在新泽西,低调地生活,不太在媒体上曝光,终身没有结婚。
——保持简单:纪念丹尼斯·里奇
大部分程序员,实际上编写的是不公开的企业内部软件。
——引用Patrick McKenzie ,美国一家小软件公司的老板
编程是一种非常单调枯燥的工作,长时间、全身心、独自一人地与机器打交道,人际交往和日常生活难免会受到影响。
——痛苦造就性格,也许还造就产品
对于任何编程的人来说,编程是世界上最有趣的事,比下棋有乐趣得多,因为你可以自己制订游戏规则。而你制定什么样的规则,也就会导出与此规则相符合的结果...所有的程序都是在制定规则,只不过操作系统是在制定最根本的规则。
——引用 Linus Torvalds 自传
开源与版权
以后请再也不要说“版权制度鼓励原创”之类的话了,那纯粹是资本家的烟雾弹,而且是对人类创造力的亵渎。真正伟大的发明,都是出于爱好或者出于“增进人类福利”这样崇高的目的而做出来的,不是为了钱!
——为什么我不喜欢现行的版权制度
论文的版权理应属于公共领域。JSTOR 禁止论文传播的做法是不对的,Aaron Swartz 的信念则是正确的。虽然他的做法不可取,但是远远够不上犯罪......“论文共有”的信念,实际上在学术界已经得到广泛认同。很多学者把论文放到网上,允许自由下载。arxiv.org 就是一个这样的网站。它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论文预印本的电子数据库。
——论文的版权属于谁?
有一种人生叫做分享,有一种方式叫做合作,有一种态度叫做开放,有一种精神叫做奉献。生命的意义或许就是让别人得到更多。后来,我在维基百科和开源软件中,一再目睹这种模式的威力,坚定了自己的人生也走这条道路的决心。
——古登堡计划创始人Michael S. Hart 去世了
创业精神
如果你不是每天被人拒绝,那就说明你的人生目标不够远大。
——引用创业家 Chris Dixon
所谓成功,就是不停地经历失败,并且始终保持热情。
——引用丘吉尔
Live in the future, then build what's missing.
——《黑客与画家》序言引用Paul Graham
诗歌与写作
有一段时间,我阅读所有可以找到的海子作品。他留下了无数精彩华美的片断。美而深情,我就能随口背诵好多。
有时我孤独一人坐下
在五月的麦地 梦想众兄弟
——《五月的麦地》
你已经在我身边!夜色如此温柔……
……但是没有一丝光亮,
四周只有微风吹来
穿过阴暗的绿茵,以及长满青苔的小径。
——小说《夜色温柔》与济慈的《夜莺颂》
《石头的读者》最重大的意义也许就在这里,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明一本好书,哪怕它再默默无闻,也不会像森林中倒下一棵大树那样,只有二三人听见;它会在作者与读者之间、读者与读者之间创造出一种终身的难以割舍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是任何其他艺术形式或者信息媒体都无法做到的。
——一个寻找作者的读者
我的良心建议是,以后你写书的时候,请一定多用短句。语言学家研究过,7个单词以下的句子,读者理解速度最快,单句最长一般不应超过12个单词。
——痛苦地翻译《More Joel on software》
要知道,句子越短,就越容易被他人理解。如果你满口都是长音节的名词词组,别人听懂你的意思,就会很费劲。当你遇到危险,你肯定大喊“救命”,要是喊“请做出救我的动作”,不死才怪呢。同理,如果想写出受欢迎的文章,一个窍门就是尽量不要使用长句。
——读到语言学者George Chen的一篇文章
所有的作家都是空虚、自私和懒惰的。他们写作的深层动机是不可告人的。写一本书是一场可怕的、令人筋疲力尽的斗争,就像生了一场大病。如果不是被某些我们既无法理解、又无力抵抗的恶魔驱使,谁也不会去做这样的事的。
——引用奥威尔
一个人如果将他自己描述得很好的话,他十有八九是在撒谎,因为任何生命从内部审视都只不过是一系列的失败。
——引用奥威尔
爱情与自我
谁的情书最打动人?
我的回答是朱丽叶·德鲁埃(Juliette Drouet)的《致维克多·雨果的1001封情书》。
——致维克多·雨果的1001封情书
盖茨比实际上是死于一厢情愿的想象。他明知戴茜爱慕虚荣,不是他想象中的女神,但是仍然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他爱的是自己的幻梦,戴茜只是那个幻梦的化身,结果越陷越深,直到丧命。
——读《了不起的盖茨比》
如果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永恒的爱情,就像不存在“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一样,那么我们是否还应该执着坚定的对待爱情呢?
——电影《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
我第一次读《约翰·克里斯朵夫》,这一封信让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做高贵的人格。这么多年过去了,在现实的压磨之下,我自问没有勇气和自信,当面斥责那些让我们灵魂蒙羞的人和事。对不堪的现实,我早已习以为常,变得妥协、恭顺和服从了。那么就让我把这两封信记录下来,当作心灵的镜子。它们至少说明了,世界上存在过这样“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灵魂,从而使我们依然有所期待、有所坚持。
——读约翰逊《致齐斯特菲尔特伯爵》想到另外一封信
这些年就这样过去了,而我又做了些什么呢。
——草地上的夜
我的故乡其实和这里没有关系,在这里,我反而觉得自己是一个陌生人。
——看 Daniele Mattioli 眼中的上海
我常常觉得,生命就是一件绝望的事情,所有乐观主义者都是浅薄的。大家都在瞎折腾。
——读《北京晚报》报道一个得了晚期肝癌的孕妇
可是,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明明都是精神胜利法啊。
——读六六的《心术》
谢谢你,John Mark Ockerbloom 先生。感谢你为你的网站和它的邮件列表所做出的一切。在遥远的中国,这对一个青年的成长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
——网站Book People Mailing List宣布关闭
入土将近50年的胡适先生与他的一位忠实读者,在这个亚热带岛屿的偏僻角落,一起默默地听着黄昏的雨声。
——胡适的三个主义
说实话,我在网上看了这么多人的文章,在思想方面,他的文章对我影响最大。这也是我热爱他的原因。
——我要翻译 Paul Graham 了
阅读改变人生
这部文集,浓缩阮老师十年人生路:博士、教师、阅读者、译者、写作者、开发者...一半是苦闷,一半是自由,一半是绝望,一半是希望,一面哭泣一面追求。
虽然作者在书中说“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都是精神胜利法”,可我觉得他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否者他怎么会感到悲观绝望并苦苦追寻?他是怎么做到的?阅读,传统的阅读和互联网时代的阅读。可以说是阅读帮他认识了人生与世界的真相,是阅读让他坚定了信念与理想,助他找到了出路:像胡适一样坚定转行,追随Paul Graham进入互联网软件行业。
读阮老师文集让我想起两句话:
- 一个人是他读过的所有书的总和。(谚语)
-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
最后,相信这本书对那些正在寻找人生方向和那些已经在科技行业的人会有所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