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读西游(十一)

作者: 申公信 | 来源:发表于2022-11-25 06:24 被阅读0次

三兄弟三个箍

      如来佛祖送给观世音菩萨三个箍,用来约束取经人路上遇到的不服管教之人,名曰:金,紧,禁。原来以为好东西要藏一藏,没想到前十五回就拿出了两个,一个紧箍给了大圣,一个禁箍给了黑熊,还剩最后一个金箍,不久就要给红孩儿了。

      三个箍前后出现,惩罚效果也差不多,但佛祖却专门说了用处不同。那正是对应着佛教的“三毒”,这与佛教三毒,七苦,十诫有关,当然佛道儒融合,往后讲到了“八戒”这是非常典型的融合的产物,后面讲猪八戒的爱情故事时再提。

      三毒的贪嗔痴,贪对应的是黑熊的禁,嗔对应悟空的紧以及痴对应红孩儿的金,从最终的归宿看,黑熊成了珞珈山的守山大神,悟空成了斗战胜佛,红孩儿成了观音座下善财童子,总是体制内好的归宿。

      黑熊的贪,很好理解,一个已经吃斋念经,讨论佛法的妖怪(灵兽),生活中处处显示了品味,摆脱了饿了吃人的温饱,打一会要“用膳“,打一会要睡觉的妖怪,早已脱离了低级趣味,却依然看中袈裟,设法盗取还要显摆,这便是贪。贪是佛教万恶的根源,受三界轮回之苦,是产生一切烦恼的根本。禁箍(禁锢),代表戒律,是抑制贪欲的法门。观音有云:菩萨妖精,本是一念,一念除了,方可大成……

      悟空的嗔,也好理解,一张臭嘴引起的愤怨,一副暴脾气带来心神不宁。无论名气有多响,你也不能一时冲动大闹天宫,做出出格的举动。紧箍(紧固),代表定力,孙悟空最终成佛之日,找观音菩萨褪去紧箍,菩萨说:你自己摸摸……修练到家,养成定力,喜怒不形于色,紧箍自消……

      红孩儿的痴,相对要难一些。金代表智慧,佛教中智慧化身的文殊广法天尊所在的地域被称为”金色界“,那金箍消除的痴应该是无知,不明事理,善恶不分。其实红孩儿对观音菩萨的种种举动也许有不分尊卑,妄自尊大的野性举动,可能还没有到达痴的地步,但”圣婴大王“一说,却是道家中对于修炼中走火入魔的一种表象,因此此处有点佛教道做事的感觉,此外金除了智慧,也有民间辟邪一说,戴了增长智慧,除却妖邪,方能得道。

      三箍就是三兄弟,是人性痛苦的根源,只有身体更为疼痛的苦楚(大圣都疼的满地打滚),才能消除心里的孽障,除去孽障,才是真的圆满,想要戴上箍,自己要先修炼才行啊。

相关文章

  • 中年读西游(十一)

    三兄弟三个箍 如来佛祖送给观世音菩萨三个箍,用来约束取经人路上遇到的不服管教之人,名曰:金,紧,禁。原来以...

  • 中年读西游(三十一)

    没有完美,只有目标 西游记讲到了这里,原著中已经到了六十七回,如果说跳开原著讲生活,那这一回实在是有点难度...

  • 中年读西游(四十一)

    犀牛角去哪儿了? 西游记快读完了,越是到灵山,千奇百怪的事情越多。也如同我这次“中招”从发冷、发烧、发颤、发...

  • 中年读西游(二十一)

    佛道之争 进入大国车迟国,一幅佛道之争的画面徐徐展开,从汉元帝时期佛教西来以后,本土的道教与传入佛教之争一直...

  • 中年读西游(一)

    心中的大师兄,二师兄 两个月的时间,在喜马拉雅把《红楼梦》听完了,应当说上译厂做的非常不错,请来的嘉宾张国立...

  • 中年读西游(四)

    蟠桃会是想去就能去的吗? 讨论了孙悟空的职场危机,后面就遇到了他大闹天宫的直接导火索——大闹蟠桃会。 ...

  • 中年读西游(五)

    为什么是二郎神? 观音菩萨举荐二郎神时,天庭已经很被动了,因为哪吒三太子已经确定败了,二哥木吒(惠岸行者)受...

  • 中年读西游(二)

    最好的老师—菩提 菩提祖师一句话成为了网红:“哪里什么恩义?你只是不惹祸不牵带我就罢了。你这去,定生不良。...

  • 中年读西游(六)

    最苦的是五行山 西游难念,最难的是五行山…… 人嘛,最难的是收拾自己的心,孙悟空第一次反出天庭,是委屈...

  • 中年读西游(七)

    任何一件大事都是由小事开始的 取经大事,是《西游记》中最大的事情,这么一件大事并不单单是如来盂兰盆会上说到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年读西游(十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yfz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