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科幻科幻世界文学
1亿光年后的地球旅行记

1亿光年后的地球旅行记

作者: ISTALY | 来源:发表于2018-05-20 14:48 被阅读12次

2090年,我和我的科研同事们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建立起了六维时光通道,为了验证效果,我便自告奋勇的单独进去了。

等我出了通道,我看见我身边裹了一层和我身形差不多的保护气体,我正在疑惑中,我的保护层忽然转了一个身,我感

觉这个姿态舒服了很多。但我很惊讶眼前这一幕。我看到我的正前方有一个透明的大罐,透明的像是可以从中毫无阻碍的穿过去。这是个大到无法想象的罐子,它的旁边不定时地显示出它的各种数据。高一千亿米,直径达一千米,罐壁两边各插满了一千万根长达一万米的管子,颇有千手观音的气势,十分壮观。罐子上每根圆管直径是五百米。但在这个巨无霸的大罐前面,这些细密的管子就像是人身上的诸多血管一样,细密而微小。每根管子都是蓝色的,里面都有一股流动的蓝色气体,看的出来那是从大罐里源源不断流出来的,密密麻麻的蓝色管子也将透明罐子的轮廓描摹出来。管子的另一头是超能时代的人类。他们正躺在淡蓝色的椭圆保护层里,这个保护层被管子中的蓝色气体充满之后,就会自动脱离保护层,蓝色的气体就会瞬间变成淡蓝色,然后连接下一个保护层。我在看着这不断地替换的过程中思考着。在保护层里面的人们可以任意进行自己的工作,保护层的特殊材质会根据人们姿态的变化任意变形并且不会破,并且配备了很多超能时代的装置,类似:保护生命的反射线装置、实现精准定位的大气保护导航、处理工作的超微电子系统、实现气体净化的超导蓝外线等等,它们是肉眼所看不见的。罐子上方有一个巨型罐口,其中含有一个厚度达50万米的过滤层,共五层。它可以将罐口外面的气体经过滤层转换为可供人们呼吸的气体,再由管子内壁上万亿根蓝外线消灭空气中的有害元素,因为蓝色为安全空气的标志,净化为蓝色气体后就输送给人类。

根据我的保护层移动的位置,我来到了超能时代的生命可持续资源中心。首映眼帘的是被大气层所包裹的高大白色建筑。我的保护层向中心的空中通道移动,我感到一股强大的推力在将我往里送。待我进入后,我发现自己身边的保护层消失了。我环顾一周,里面有很多穿着银白色制服的科技工作人员,他们也没有外面的人所携带的保护层。在我疑惑时,一个穿着银白色制服的人向我走过来,语气和蔼的说:“欢迎您”。这是他制服上一个类似人耳的仪器发出的声音。接着他就拿出一个同样的仪器,它自动飞到我的衣服上,待在肩膀那里就不动了。我向他微笑点头,礼貌致意。然后我们就聊起来了。

他主动自我介绍:“欢迎您来到超能时代,我是生命可持续资源中心的负责人,你可以按照你们智能时代的习惯,叫我博士。其实,你一进入我们的超能时代,我们就注意到你了。根据中心对你的检测,你属于1亿光年前的人类,测验出你是具有善意的,我们就在你的时光通道末端增加了专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维护生命的大气保护层,同时配置了隐形视觉膜,帮助你看懂我们的文字。刚刚给你的是耳蜗翻译器,是我安排工作人员为你新研究出来的,在你没有保护层的时候,可以转换为你认识的文字和适合你的听力分贝,我们现在可以进行正常的交流了。”

我在心里暗暗佩服这位博士,笑着说:“谢谢博士,我很感激您和工作人员的付出,我想问您几个问题。首先,为什么人们都在外面的大罐子那里充气呢?”

他回答说:“那个大气罐叫生命资源大气罐,超能时代里的每个人和每栋建筑都会被这个罐子处理过的气体所包围,就像你们的地球有大气层一样。在我们中心,是不需要自己的保护层就可以在中心里自由行动。但一旦出去,也是需要保护层的。”

我继续问:“那这么多的蓝色管子有什么用呢?”

博士说:“你所说的蓝色管子是第二遍过滤气体的装置,叫生命大气运输管。管壁存在1万亿个蓝外线超微消毒装置,你的肉眼是看不见的它们的。只有我们科技人员专配的夸克XD显微镜才能真正看见,都是由夸克机器人完成的,我们也会用这个显微镜定期检查,由中心的生命大气部门统一管制。每根管子的圆截面实现了末端气体感应芯片的全覆盖,具有感应和吸附两种作用。当芯片感应到人们的保护层中的气体即将要达到极限值时,就会通过吸附功能将它们提前吸附至管口,直到充满气体为止。而我们的建筑直接通过地底下铺设的管道运输气体,会保证建筑内气体的充足。同时,生命大气罐和我们的中心的导算机构相联系,会通过精密的导算,时刻保证我们机构内部有足够的气体供应。”

“那为什么要被这样的气体所包围呢?”

“这个气体不是简单的气体输送,而是一种供给呼吸和输送营养的气体输送,超能时代的人们是不需要食用东西的,只靠吸气而活。经过1亿光年的进化,超能时代的人们已经没有胃了,只靠体内仅有的小肠消化食物。也没有牙齿,嘴巴只是交流的工具。其他都保留下来了。需要说明的是。1亿光年前,人们靠氧气而活,但由于太阳风剧烈运动且长达数百年,周围的星体包括地球偏离了自己的运行轨道,地球大气层受宇宙射线的侵袭,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后,导致大气层的成分发生质变,带给了人类毁灭性的灾难。500光年前,遗留下来的适应力极强的祖先将能够满足人类生存的大气集结起来,并采用高科技手段,将有限的气体环绕在人的周围,维续人们的生命。进入超能时代后,我们已经能够自主的净化气体让人类生活下去,并繁衍子孙后代。”

“那生命大气罐会毁坏吗?那些管子会出故障吗?人们生命气体会有用尽的一天吗?”

“除非经历星球灾难,生命大气罐是不会被毁坏的,它是来自能量星球上的高密质材料制成的,这种材料经历了1亿光年保留下来的最高级的材料,安全性能极高,这也是先辈的智慧结晶。生命大气运输管的装置每隔一光年就会替换一次,全部由机器人完成,只需要3厘刻,相当于智能时代的3毫秒,工作效率极高。生命气体是不会用完的,因为超能时代的人会在50光年后就会自动失去生命,也就意味着失去保护层,然后和宇宙中的大气融为一体,供应下一代的人。这类似于智能时代的死亡,一代一代就这样繁衍下来。”

“那你们了解1亿光年前的地球吗?”

“我们利用15000颗智慧系星球,在宇宙空间搭建时空隧道,随时对接过去和未来的信息。过去的历史我们了解了很多,因为过去演变的历史会留下时间印记,这只能在超维空间才能寻觅到。但进入超维空间要消耗大量生命气体,我们也不能长时间待在空间里探寻过去,我们现在已经探寻到1亿光年前的人类生活,对你生活的时代有一定了解。”

我了解之后,深有感触,陷入了沉思。博士见我不说话,笑了笑说:“你肯定很难理解我所说的,但是时代是进步的,超能时代只是历史长河的一部分,未来更会有我们所无法想象的时代。话说回来,智能时代的人们也很厉害,敢于探索未来。这一次你通过六维空间来到这里,这说明你个人的体质很不一样,能够承受时空扭曲从而进入超维空间。这次,我们特意在你的保护层中加入了氧气成分,有利于你呼吸。但是,我们这里做不出你需要的食物,因此我们需要将你及时送回去。回去之后,你在超能时代的的记忆也会消失,这是时空扭曲所带来的结果,你也不需要担心,这也会有利于你回归原来平静的生活。”

我看着博士,感到很幸运能遇见他。

“谢谢博士,很感激您的耐心解答,我代表智能时代的人们为您和其他超能时代的人们致谢并问好。”

于是,我在博士的带领下,来到中心的时空隧道部门。水盈盈的蓝色格调,像是现代的水立方。博士先带我站在一个巨型的蓝色伞状装置下,接着一束蓝光照向我,不一会儿我身边就出现了一团蓝色气体。我惊讶的看着这团气体。博士说:“这是保护你在时空隧道中减少身体伤害的蓝色生命保护气体,这样的气体很稀有,只供科研人员用在时空隧道探索中。”

看着眼前穿着银白色工作服的博士和其他工作人员,我表示很感谢他们。这时候,工作人员把时空隧道开启,我站在了隧道口,便被一股吸力吸进去。

后来,我回到了地球,的确没有了超能时代的记忆。我还在和我的科研同事们继续改进时空通道的探索设备,以便之后继续寻找未来的生命。

相关文章

  • 1亿光年后的地球旅行记

    2090年,我和我的科研同事们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建立起了六维时光通道,为了验证效果,我便自告奋勇的单独进去了。 ...

  • 《安迪密恩的觉醒》;作者挖的坑终于知道埋了

    时间线:伊尼娅到达地球的4年后。 故事梗概: 4年后,成年后的伊尼亚(17岁),离开地球在各个星球间旅行、宣教及布...

  • 【科幻】文明存档(3)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旧约-- 创世记》 现在,我正处在地球宇宙的边缘。 对于【灵】来说,这个宇宙的...

  • 盘点10个值得品尝的澳洲美食

    小地球旅行 官网 xiaodiqiu.cn 小地球旅行 微信公众平台 xiaodiqiuxp 小地球旅行 约伴拼团...

  • 盘点10个西澳最有趣的小众旅店

    小地球旅行 官网 xiaodiqiu.cn 小地球旅行 微信公众平台 xiaodiqiuxp 小地球旅行 约伴拼团...

  • 阳光

    太阳这座星球所散发出来的光,终于在不知多少光年后,来到了地球,带着它的热量,让地球能有片刻的阳光! 有时强烈而又刺...

  • 内容梗概

    《一场神奇的旅行》题材:科幻 地球中国得到一个不明来源的信息,2万年后一颗流星将穿过太阳系毁灭地球,巧合的是这个消...

  • 地球旅行

  • 怎样才能看到亿年后的地球?

    接上篇你想看到多少年后的地球 如果想看到一亿年后的地球,现在能想到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冬眠,然后在一亿年后醒来。 然而...

  • 来自地球的光

    月是孤独 烟尘之处却只你的身影 飘浮着天外的石子 来往相顾 应是你在天系那处的关怀吗 不然在蓝色的远方 为何在阳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亿光年后的地球旅行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yht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