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血腥的宫廷政变后,拥有帝国统治权的只剩下君士坦丁的三个儿子。
三分天下,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因此,祸起萧墙的悲剧并没有因为只有三个人了而结束。
不过,这个过程充满了戏剧性和偶然性。历史规律的必然性有时候直白得让人感到乏味,而读到这些充满戏剧性故事的时候,则不禁让人从心底默默发出几声叹息。
长兄君士坦丁二世是这么“退场”的。
公元337年9月,三位“奥古斯都”(正帝)开会决定了分治帝国的方针。由于这是亲兄弟之间的协议,大家理所当然的认为能够持续长久。
可是,会议结束之后,其中一位很快就对协议的内容产生了怀疑和不满,认为自己吃了大亏。这个人就是大哥君士坦丁二世。
在协议中,君士坦丁二世的领土没有得到任何扩大,而两位弟弟则瓜分了两位被杀害的“凯撒”的领土。世上没有后悔药,可能更适用于普通人,但在帝王看来,依靠实力就可以打破之前的协议。
长兄向三弟君士坦斯就北非的权属提出了要求,遭到后者的一口拒绝。
此时,唯一能调解二人关系的君士坦提乌斯正准备迎战频频挑衅地波斯大军,根本无暇西顾。
于是,兄弟两人越争愈烈。大哥君士坦丁二世干脆率领大军,攻入了三弟的领地意大利北部。在阿奎莱亚,两军发生了战斗,君士坦丁二世大败,被俘虏后杀害,遗体被扔进附近的河里,年仅23岁。距他的父皇君士坦丁大帝辞世仅仅隔了3年。
接下来“退场”的,就是这场战斗的获胜方,20岁的君士坦斯。
打败了大哥的君士坦斯“理所当然”地接收了大哥的所有领土,包括不列颠、高卢以及西班牙。至此,他占有了罗马帝国三分之二的疆域。
二哥君士坦斯乌斯想必非常不情愿,但是也没有办法。因为波斯帝国始终虎视眈眈,让他根本无暇去处理内部的争斗。
于是,二人分而治之的局面就这样持续了10年。
三弟君士坦斯统治期间,军事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把内政交给了已经坐大成势的宦官集团。他们为非作歹的行径引起了百姓的强烈不满。
同时,君士坦斯麾下的蛮族将领们也对最高指挥官产生了不满,认为他忽视了自己领兵打仗的贡献,这个群体的首领就是后来的反叛主谋马格嫩提乌斯。
公元350年,在北上迎战蛮族入侵途中的一次晚宴上,因为皇帝君士坦斯因外出打猎没有参加,马格嫩提乌斯等将领趁机谋划发动了叛乱。
听到密谋的一个小奴隶马上溜出会场,告诉了君士坦斯。君士坦斯连夜向西班牙开始了逃亡,但在逃到比利牛斯山脉的山脚下时,被一队赶上来的骑兵追上杀害,殁年30岁。
就这样,他们的二哥君士坦提乌斯未出一兵一卒就再次成为了罗马帝国唯一的皇帝。
或许这才是正常的状态,毕竟,罗马历史上大多数时候是由一位皇帝统治整个帝国。一山不能容二虎、更别说“三虎”,这就是历史规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