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没有兄弟姐妹经验的80后要听多手足老一辈的育儿观吗?
有一次和朋友聊天,她问,「独生子女政策在中国已经实行了近20年。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会有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有第二个孩子的出现。
但是做父母的这一代,80-90后,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没有太多兄弟姐妹相处的经验。如果和自己的父母去学习,父母那一代的养育环境是温饱和生存,和现在的完全不一样。
基于现在这样的环境,这些新生代的父母,如何对待第二个孩子的到来给家庭成员,特别是第一个孩子带来的冲击?如何平衡与平等对待? 」
这是一个现实而又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今的二(多)胎们所面对的生活与条件,和老一辈的多子女父母完全不一样。借鉴他们的二胎或者多子女养育经验,不完全会适用于这个时代的特点,也有可能完全抓不住重点。
新时代中,在二(多)胎养育方面出现了一个断层。大部分人,一方面做为独生子女长大成人有了多要孩子的好机会,另一方面,我们与整个世界因为网络而逐渐紧密链接,有了向外探索的好机会。
因此多子女老一辈的育儿观并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育儿需求。
那么在这个新环境下,独子养多子可以有什么原则借鉴呢?
二、科学育儿观和海外一直存在的多年多子女育儿观
在日本留学4年多,又在新西兰生活了十几年。这些年持续听到、看到、遇到的育儿理念,不断冲击着我对孩子养育的观念。
在新西兰,有一个说法,叫“5年抱3个”,就是5年之内生3个孩子。于是,一个家庭常常不但有2到5个孩子,而且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年龄还很接近。
不管是在节假日的动物园里,还是平时的超市里,随处可见推一个不会走的、抱一个刚会走的、再领一个刚会跑的孩子的场景。我身边大部分家庭也大都是2个孩子起,多的5个,
面对一群智商从0到6岁的孩子时,就好像在面对一群小猩猩。
经历过的妈妈们一定能理解这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斗智斗勇现场。这与操盘几千万生意、面对高智商成年人的商战不同,一个妈妈面对的是从来不守规矩的一群动物,然后还身负教养这群动物将来成为遵纪守法的社会人的重大责任。甚至,不单是教养他们遵纪守法,还背负着家族指望孩子出人头地的美好愿望。
好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多子女家庭,并且科学家和心理学家们都一直在不断研究育儿问题。很多心理学、经济学上的研究,都可以在育儿领域大放异彩。
下面我分享几个通过亲身经历后总结出来的几个原则。
三、新时代多子女养育原则
01 协作意识
为什么会是协作意识?是不是感觉这与育儿完全不相干?但是,如果你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以后就能理解了。
养育孩子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从这个结果倒推,就能知道父母希望自己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如何思考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先想想自己在这个社会上与其他人是如何相处的,对于什么样的人充满信任?
其次,具有双重角色、作为父母的我们,就可以推理出要教会孩子一些什么。
因为,所有父母的终极目标不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适应社会环境和创造自己更美好的未来吗?
人类社会离不开有效协作,在协作中建立友谊和信任感。
因此,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小单位细胞,就要从孩子小时候起培养孩子的协作意识。
02 视孩子为团队成员
从决定要二胎的时刻起,就要将家里的大宝纳入进入协作团队里来。父母对家庭的展望要与孩子分享,孕育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要告诉孩子,就像在一个组织一样,孩子有知情权。孩子对一些事情有了预期,也会产生自己的应对方式,这样大宝和父母的沟通方式和渠道要畅通得多。
要将大宝视作团队成员之一(能承担多少由父母衡量),但绝对不是旧社会的哥哥姐姐需要照顾弟弟妹妹。因为那是对父母角色的替代,而这样是会造成家庭关系畸形。
父母要让大宝参与到适合他/她年龄段的照顾宝宝的家庭任务中来,帮忙选婴儿服、准备布置房间,给妈妈肚子里的宝宝读书,聊天,宝宝出生后帮忙拿尿片,给弟弟妹妹唱歌,聊天,互动......
当大宝感到自己能够为家庭做贡献,感到了自己的价值,就会更好地协作,找到自己的定位,而不是争夺注意力。
知情权很重要,这会让孩子有真正的归属感。归属感会让一个人愿意付出,带来正真的协作。而协作,是未来人类必备的能力之一。
03 父母的关系是家庭中的核心关系
要二胎是父母的决策,不是孩子的。
孩子对整个社会和家庭的认知是做不出该不该要孩子的判断的,只会根据自己目前的状况和利益做出判断。不是孩子自私,是因为认知有限。
孩子将来会长大,并从原生家庭中脱离出去,所以 ,父母的关系是一个家的最核心关系,妈妈尤其不要将所有希望寄托于孩子身上。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看到如何与另一个性别如何一起生活与相处的榜样。
社会上有多少两性关系的问题,就有多少变形了的原生家庭关系在后面。
妈妈不是因为孤独或者寂寞要孩子,而是与先生在明晰家庭状况之上,合作进行家庭建设,进而推进整个社会进步而做出的努力。这是对孩子和自己负责的表现。
所有对孩子的照看,各种养育都是家庭中与丈夫在养育上的分工不同,而丈夫是家庭这个最小单位的同事。
如果一个人在单位会花时间与同事相处,送礼物,讲究话术,经营关系,那么也请妈妈们花时间与自己的丈夫经营关系,因为这不单是为了自己,也为了另一半,更是为了孩子。当一切都理顺的时候,也就是对社会做出了贡献。这个贡献一点儿也不小。
04 平等差异化对待
平等,在对待兄弟姐妹上是个微妙的概念。
001 性格不同,想法不同
在条件允许和两(多)个孩子都喜欢的情况下,大宝有什么二宝也可以有。或者说,孩子小的时候可能还分不清自己到底喜欢不喜欢,只是因为成长阶段中的特点,别人有什么自己也想要,这都是正常的。父母尽力而为就好。
但是叫哥哥姐姐“让”弟弟妹妹不是平等。以委屈、和让一方妥协的方式成就另外一方,是害了双方的决定,这是双输的局面。
面对两个同年龄的孩子起冲突,人们怎么理解背后的原因?可能是性格不同,想法不同引起的。
兄弟姐妹一样可以因为性格不同起冲突。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冲突背后的情绪、原因,教孩子学习了解自己的情绪,怎么处理,自己做什么对别人会产生什么影响。
002 孩童时代的心智成长不一致
另一方面,孩童时代的心智成长不一致,孩子之间差2岁认知都会差别巨大,可以说是“三观”不一至的真实版,这就必然会有冲突。
再加上两个孩子都在不同的学校环境成长,也会受到周边不同环境的影响。
所以,如果总是让一方一味让着另外一方,就不是平等,这会压抑和错失两个孩子处理冲突的学习机会。
总结一下,孩子的养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我们既要用未来的眼光看现在,以终为始地思考将来什么样的能力是一个孩子适应社会所必须的素质;也要借助系统的因果循环来思考,今天我们能为孩子种下什么样的根,将来孩子才会得到相应的果。也只有我们持续让自己不断学习,才有可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格局,从而更好地影响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