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给学生方法,迁移运用
语用语用,就是学完之后的迁移运用。迁移运用的方法和时机有很多。
比如,课堂上的知识迁移运用:王林波老师《蜘蛛开店》这一课教学读好课文时,“河马的嘴那么大”一句,老师先让学生读一读,读出河马的嘴巴很大,然后“用这样的方法说一说蜘蛛、蜈蚣、长颈鹿的特点。再用“长颈鹿的脖子好长啊”的句式,说说其它动物的特点,这就是课上知识点的迁移运用。
课堂上的能力迁移运用:学生充分学习了第2至4自然段后,王林波老师出示任务,“自己读5至8段,试着用学到的方法讲述故事”,这是课堂上学习方法的迁移运用。
学后引导迁移运用:武凤霞老师在执教《古诗三首》时说:“三首诗都能看到人物品质,这些品质藏在诗人的语言中、行为中、感受里,在这一单元后面的课文中,也能用到这样的方法。
四、给学生引领,思维提升
武凤霞老师《古诗三首》这节课当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学完三首诗后武老师说,这些战士们是谁家的父亲?哪家的儿郎连个名字都没有,那么多人战死沙场,却又前仆后继、义无反顾。如果用《芙蓉楼送辛渐》、《墨梅》中的诗句去夸夸将士们,应该用哪些句子呢?这是引导学生关注三首诗的内在联系,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的同时,把学生的概括和迁移能力引向高处。还有武老师的《两小儿辩日》中说到“这么经典的文章,不止因为两个小儿表达了观点,还有更多的奥秘,读2至5自然段,你有什么发现?”等问题,都是很有价值的问题。
朱煜老师这节课,学生在找出五根手指的长处和短处之后,朱玉老师要求学生按照表格里的内容说出完整的句子。学生说完后,老师说:“如果课文这样写,你觉得好不好?课文是怎么写的?”两个问题,让学生从关注课文内容到关注语言形式。还有“作者对大拇指是认同还是不认同呢?你们是从哪里知道的?”这两个问题又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关注内容引到关注思想。
魏星老师在《火烧云》这一课当中,设计了师生合作读课文的过程,他将“出现了什么?什么样子?怎么变化?怎么消失的呢”这四个问题,和学生读的课文结合起来。让学生一下子就感受到了这一段当中几个句子的内在联系。
五、给学生肯定,树立信心
王林波老师这节课是低年级的课,所以这一点在他的课堂上非常明显。“这位同学很会读书,他读书时有表情,大家转过头来看一看”。“我们班同学太棒了,女生代表真厉害!”“第一位自信的同学已经举手了,我相信第二位、第三位马上就出现了”。“太棒了,再给他掌声,我觉得已经进步很大了!”像这样的“表扬你…表扬你…表扬你…”在这节课当中不断出现。既评价了学生的表现,又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还组织了课堂纪律,可谓一举多得。
六、给学生关注,保持专注
《两小儿辩日》当中,有一句“见两小儿辩斗”中的“斗”学生读成了第三声,女生声音很小,几乎听不出来。吴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了辩字的意思之后,又专门让小女孩纠正了这个字音。这让我想起了已故的贾志敏老师,一只耳朵失聪,一只眼睛几乎失明的他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关注度,让我们感动。
关注学生,就是关注学生细微的举动。
我们普通老师,没有专业的团队,但有每天上课的经验;没有高深的理论,但可以孜孜不倦地读书;没有那么多外出见识的机会,但有网络洞天。想学习的人,一定都是时间。想成长的人,万事不能阻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