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之三:人类的特质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之三:人类的特质

作者: 今朝花树下 | 来源:发表于2020-01-21 19:33 被阅读0次

三个观点:

001进化论不相信有什么不可分割、不会改变、永恒的自我本质。

论证方式:举例论证、类比论证

以人眼为例,人眼是由许多小部分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经过了几百万年的进化才成为现在的样子。我们的眼睛与100万年前的直立人拥有的类似,但是与5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来说就有所不同。而与1.5亿年前的史前爬虫类相比就是天差地别。

如果眼睛就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无法分成多个部分,那么绝不可能通过自然选择进化成现在的样子。与此类似,如果说灵魂是不可分割的、永恒不变的,那么进化论可不接受这个概念。进化就是进化,进化无法产生永恒的实体。所以,灵魂这个概念违反了进化论的基本原则。

002你究竟是谁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别人对你的看法。

论证方式:说理论证

图灵测试认为判断计算机是否具备心灵,做法是让测试者同时和真人以及计算机任意对话,包括问问题、玩游戏、辩论、调情。时间长短不限。测试者如果无法判断或者选错,就证明计算机有了意识。但是这种测试只能测试社会常规。考虑到图灵本人的经历,图灵测试只能证明,计算机就像20世纪50年代的男同性恋者,你有没有意识不重要,关键是看别人会怎么想。你的存在决定于别人的判断。

003动物也有情感

论证方式:举例论证和专家背书

2012年7月7日,神经生物学家和认知科学家签署《剑桥意识宣言》,提出“各种证据指出,非人类动物拥有构成意识所需的神经结构、神经化学及神经生理物质基础,并且能展现出有意图的行为”。

制药公司经常使用大鼠来测试抗抑郁药物,他们通过给大鼠注入不同的化学物质,然后把它们丢入水中,观察它们放弃希望的时间。这正好证明了他们认定大鼠的行为也带走人类的情感。

三个金句:

004在大家一起编制出共同故事网的那一刻起,意义就产生了。读历史就是在看这些网的编制和解体,并让人意识到,对这个世代的人来说最重要的事,很可能对他们的后代就变得毫无意义。
005人类编制出一张有意义的网,并全然相信它。但这张网迟早都会拆散,直到我们回头一看,实在无法想象当时怎么可能有人真心相信这样的事。
006智人统治世界,是因为只有智人能编织出互为主体的意义之网:其中的法律、约束力、实体和地点都只存在于他们共同的想象之中。

分析:

“互为主体”意为依靠多人的沟通互动而存在。比如必须很多人都相信美元,美元才有交易的功能。“意义之网”表示大多数人生活的意义,都只存在彼此讲述并相信的故事之中。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现代社会所相信的法律、制度都是人类虚构的、想象的产物。可以想到,一旦网被拆散或解体,这些在当时看上去很重要的事,对后人来说毫无意义。就像当时奉为神意的“汉谟拉比宝典”对现在的我们来说只是一段无意义的石碑残骸。

把一段段历史比喻成由故事编织而成的网,这个比喻很新奇。对于历史学家来说,读每段历史就像是看着一张张有意义的网被拆散,又由人编制出一张新的网。有点类似“红楼梦”里说的“眼看它楼起了,眼看它楼塌了”的感觉。

三个案例:

007大部分人都不相信进化论的数据证据

2012年的盖普洛调查显示:只有15%的美国人认为智人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和神无关。32%认为人类的几百年进化是上帝的安排。46%认为,正如《圣经》上所载人类是上帝在1万年间创造的。在大学毕业生中,46%的人相信《圣经》中上帝创造万物的故事;只有14%的人认为人类进化与神无关。在博士和硕士毕业生中,还有25%的人相信《圣经》,只有29%相信达尔文的进化论。

证明观点:人们不相信进化论。他们不一定是因为信仰宗教,而是因为他们希望每个人都有个一生不变的本质,甚至死后也能保存。

008几百亿个电子信号在脑子里运作也不会产生意识。

伦敦交通大堵车时,不会有一个意识浮现在皮卡迪利广场上空自语“老天,我有种堵塞的感觉”。几百万人卖掉股票造成经济危机时,也不会有华尔街幽灵嘟囔着说“见鬼,我有深陷危机的感觉”。

证明观点:我们对自己脑子里数百亿个电子信号怎样创造出主管体验的原理尚不清楚。

009聪明的汉斯

20世纪初,德国有匹会算数的名马“汉斯”。它可以计算数学题。如果有人问“4乘3是多少?”汉斯会用马蹄点地12下。就算把汉斯和主人分开,由陌生人问问题,汉斯也多半能答对。1907年心理学家解开这个谜题。原来汉斯之所以能给出正确答案,不是因为它会算数,而是它可以解读人的肢体语言和脸部表情。汉斯之所以拥有这个能力是因为马匹通常是用肢体语言相互沟通的。汉斯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它不仅可以解读同类的情感,还能看穿人类的意图。

证明观点:动物也有自己独特的能力和特质。它们也有意识,也有充满感觉和感情的复杂世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未来简史》读书笔记之三:人类的特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ynez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