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返乡的列车上。
这一节车厢好像格外有孩子缘,略数了一下也有七八个。一个找爸爸,一个喊妈妈,还有要喝水,有大喊要从床上下来的,有数数的,还有求关注的。这一些声音同时爆发,好像世界末日了一样。
百态只是个形容词,我一定写不出来一百种。就写一个我比较喜欢:比较羡慕的这一家人吧。
我是上铺,爬上来就懒得下去,包里有本书就看一会。这一家人在我隔壁,一行四口,爸爸妈妈哥哥弟弟。哥哥六七岁的样子,基本不说话,玩小乐高的时候就专心的拼,还能变幻好几种样子,最后拼成了一个大的,还带着得意的微笑和妈妈说“妈妈,看!他俩合体了。”然后继续又玩了一会儿。这个时候弟弟一直在喊吧啦吧啦的说话,比如“妈妈,现在到哪里了啊”“妈妈,你把这个给我放在书包里”,“妈妈,我这个玩具不好玩”。妈妈一直在看手机,偶尔会抬头回应一下哥哥,阶段性训导一下弟弟,但都是逻辑性的。爸爸在这个过程基本没说过话。好像一般的家庭中爸爸都会扮演这样一个角色。
一直在上铺是很难受的,坐不直,翻身难,就下去转转。看到哥哥在写作业,是一些数学的加减法,时不时会问妈妈这对不对,妈妈也会来确认一下,“这个对了,你可以打个小对勾”“你这个不要在上边写了,可以划掉写在后边”,类似的。弟弟还是在吧啦吧啦。一边玩水杯,偶尔喝口水。很可爱的是,他刚刚还可以打开,合上之后就跟妈妈说“妈妈,我打不开”。妈妈看了一眼,就直接打开给他。有一种看惯了他求关注的样子。妈妈每次对哥哥都很温柔,对弟弟都脸很黑。弟弟每次又都不管有没人回应,还是吧啦吧啦。爸爸,艰难的翻了个身继续看kindle 。
隔了一会儿,哥哥爬上去要睡了,自己脱了外衣,折好放在一边,漱了漱口。弟弟看了也要睡。要和哥哥一起。爸爸,终于说了第一句话,“你俩睡一个床,爸爸妈妈这个床睡不下,你俩考虑过这个问题没有”。这个时候哥哥被妈妈抱去了爸爸那边。过程中还有一些嘻嘻哈哈的交流。
喜欢爸爸妈妈的教育方式,喜欢哥哥的耐心安静懂事,也喜欢弟弟的活泼可爱。这和爸爸妈妈的平等对话方式密不可分,也和他们的耐心,理解紧密相连。喜欢这一家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