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三哥在北京某超市租了一个档口卖香河肉饼。
档口不大,只有不到十平方,里面放下一个电饼铛,烧稀饭用的电锅,前面是操作台,我们两个人站在里面就显得很拥挤,但是当时总共有三个人在经营这个档口,一人烙饼,一人擀皮,一人负责收钱。
三个人除了我哥的年龄稍微大一点,加上另外一个刚下学的小伙子,我们三个人聊的都很投机,像我没有见过大世面对什么都感到新鲜,凡是来买肉饼的人,我都要仔细的打量一番,亲眼见识了北京人的文明和做事态度。
他们都很忙,效率也很高,人与人之间说话都是客客气气,请、谢谢、对不起,这些礼貌用语经常挂在嘴边,有时我负责收钱,把零钱找给他们,他们还要向我说声谢谢,这让我有些很不习惯。
我们三个是轮流作业,这一周我负责收银,下一周他负责擀皮,再下一周他负责烙饼,这样大家都熟悉每一道工序,团结协作,共同挣钱。
后来由于哥哥要忙老家的事,把这个店交给我打理。
由于前半年的时间,我早已了解制作肉饼的每道工序,包括调馅、采购材料。只有购买猪肉、牛肉这件事我没有亲力亲为过,其他的对我来说都是小事。
别看采购牛肉和猪肉学问大着呢,以前跟哥哥去过两三次新发地批发市场,里面的东西琳琅满目,应接不暇,我头一次见识这么大的批发市场。事情在没有真正弄懂之前,我还是按照哥哥以前的操作模式进行。我拉着手拉车到批发市场,还找到了原来给我们的提供原材料的肉摊,李老板热情的接待我。
选肉、上秤,打包返程。和李老板有过几次交往之后,总觉得他说话不是那么好听,有时付款时赶到零头也斤斤计较,我心里有些不大舒服。
采购权在我这,在下一次进货时,我就开始货比三家了。
超市的档口到期之后,我们又换了另一个在五环之外的地点,干同样的工作。
这家超市要比上一家大很多,从这家超市到新发地,要坐近一个小时的车程,太远了。超市的档口整理好以后我就开始寻找优质的货源地。
经过三次的寻找,终于在离超市不太远的鸿运批发市场,找到了我所满意的货源,这个批发市场虽然没有几家商户,猪肉牛羊肉基本齐全。价格和新发品比起来也贵不了多少,所以很多人没有舍近求远。
超市里的其他商户,我们在闲的时候都会在一起交流,档口旁边有卖百货、修手表的,还有卖其它饮食的,中午人少的时候大家会在一起打个牌什么的,消磨打发时间。
当大家知道我在鸿运批发市场进货时,都说我进货渠道找的合适,周围超市里的很多商贩也都是在那里进的货。
有一次大家打牌时又聊到了鸿运批发市场的几个小老板,其中有一家姓谢的老板,批发牛羊肉。大家都知道他脾气暴躁,好与其他商贩进行争吵,有时会缺斤少两,大家都互通消息,尽量不去他家进货。其他人可能不知道,我已经和老谢家混熟了,一直没有发现他缺斤短两。每次都见他女儿也在那里帮忙,最主要的我们来自同一个省,说话的口音很像。
能在外地遇到老乡,心里瞬间就觉得亲近很多。
关系混熟之后,有时候手头紧的话,可以先在老乡那里赊账,他也不说什么,记个账就让我走了。
三个月之后,他的店突然关门了。
我再去买肉时,他的邻居告诉我,老谢的老家出了点事,估计一时半会来不了了。
我噢了一声,下意识的赶紧翻开手机,查找他的联系方式和微信,我还欠他3200块钱呢。
手机里有我们的通话记录,微信里有聊天记录,他并没有提起让我还钱的事。突然间我接到了一个电话之后又把这事搁置起来了。
每次再去鸿运市场我都会先去他那里看看开门了没有,一直等到半年后,直到另一家商户开门,我才知道老谢不会再来了。
他的微信和电话也没有接听,我真的有些担心,他出了什么状况。
我有一次来这里,看见以前用的手拉车,被人放在了老谢原来开店的门口。新商户告诉我,老谢特意嘱咐他把老乡的手拉车放好,他经常用,说不定什么时候会来取的。
多方打听,我没有找到老谢新的联系方式,这笔欠款至今没有还他,而我的手拉车,他却牢记在心。
愿老谢在老家一切都好,有机会可以再见上一面叙叙旧,同时了却我还钱的心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