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位文友辛辛苦苦写了一篇文《写给女儿的话》,满怀期待让我点评。
我看了文章后,觉得该文友语句流畅,文采极好,逻辑也非常的清晰。但是读下来,我的感觉非常不好。
我就想,假如我是她的女儿,我看了这篇文章会怎么样?说实话,可能看不了几句就想逃,丢下一句:切,都说的啥!也可能硬着头皮看完,但是内心里却翻江倒海。
也许边看文章,边在头脑里浮现妈妈的样子:巴拉巴拉讲着大堆的道理,唾沫飞溅,让人生厌,让人眼冒金星头发晕。
我一时有点为难,夸她吧,显得很虚伪;批评吧,又怕她受不了。
但转念又想,她既然想得到我的点评,肯定是想听我的真心话了。看她的写作水平极高,必定不会被我的几句真心话吓得弃笔而逃。话说我又哪有这个本事啊?不知不觉又自恋了吧?我的话最多作为人家的一个参考,对吧?想到这儿,我就横下心来:今天就来个真心话大冒险吧!
于是开工,发出评价:
亲爱的,我特别喜欢看你写花的文章。你眼里的花是那么的美!你对他们是满眼的赞赏!我能说你的女儿也是一朵很美的花吗?如果你像欣赏花朵一样去欣赏你的女儿,你跟你女儿说的话肯定完全不一样。我先不评判你的文章写的好不好,我先请你当当女儿,假设你就是女儿,你来看了妈妈写的这篇文章会作何感想?
见她半天不回应,可能她也没看见吧?于是我再次艾特她,问她在吗?
没把她艾特出来,倒是把同群的燕儿师傅炸出来了一个偷笑。
不久,文友浮出水面,与我互动。还好还好,我的质疑没有将她吓倒。她反而跟着我的思路进一步反思自己的养育方式。
毕竟我说出了忠言,但很逆耳!她不但不生气,反而很虚心接受意见,表达着自己的看法。点赞这位文友,学习她的虚怀。
其实说良心话,她的文章表面上没毛病。但是她的立意不高,就好比好看的皮囊下没有有趣的灵魂一样。
所以文章的主旨太重要了。主旨不好,语言优美又怎样?主旨不好,结构清晰又怎样?一切都是舍本逐末罢了。
文友写文,目的在于想让自己的女儿爱上劳动,把劳动当成一种责任,一种义务。
初衷没有错,想让自己的女儿爱上劳动,以后能够独立生活。
但是通篇读来都是在讲道理,出现了比较多的“应该”,让人看着很扎眼。
大教育家卢梭说过,三种最无效的教育方式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而这位文友恰恰就是在给女儿讲道理,试问女儿能受到教育吗?答案不言而喻。
我们写文章跟我们平时说话一样,我们不能只管自己说了什么,而要顾及对方会听见什么。对方乐于听我的话吗?我这样说会伤害到她吗?我这样写会让读者受益吗?
这就是所谓的站在对方立场吧。
其实养育是一个非常宏大的问题,需要我们做家长的不断学习。说到底,教育,其实是家长的自我成长。
所以,跟这位网友交流到最后,我作了如下推荐:
亲爱的,我建议你把尹建莉老师的书买来看一看。《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自由的孩子最自觉》《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还可以读一读杨杰的《让孩子心悦诚服》,李雪的《当我遇见一个人》。当然周老师让我们去读经典,大智慧在那里边。我现在在读《道德经》。
最后衷心希望,我的这位文友在育儿育己和写作路上都能走得自信昂扬!我相信她会的,就像相信我自己。
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