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与雪色之间,您是第三种绝色,
山光与水光之间,您是第三种风光。
就在今天中午,余光中先生逝世了,他终于又消去了一种乡愁,只是这世上也消去了一处绝色风光。
在这里,我想斗胆称先生一声前辈。
自小喜欢看书,所看不过志怪小说,对于诗歌接触甚少,唯独课本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余光中前辈的《乡愁》,前者声名广传,后者却似乎略逊一筹,但后者里面所蕴藏的那一份愁绪,却更似流水,涓涓不止。
在这流水里,我随之沉溺,自此喜欢上现代诗。当然了,前辈的成就远不止于诗词,只是我很难象,一个前辈那样的人,笔下泻出的确却是如此风采。
为什么这么说呢?前辈的身形并不高大,清瘦是我唯一能用到的形容词,脖子蛮长,戴个眼镜,脸上的褶皱很多,但人很精神,眼里透露着像老学究那样坚持的光,衣着不是西装就是背带裤,像这样的一个人,我会以为他的文字里会像鲁迅那样尖锐而有力,或是和王小波相似,于嬉笑怒骂中稍显恣意,但统统不是,如果更要找个模板对比,那我能想到的也就只有李太白与杜工部了。
有人会说,这两位先贤虽然同样是在诗词一界,并且各自都是一座难以跨越的巍峨高山,但两人的诗风却绝然不同,所以我说我很难想象,前辈的诗竟豪情与柔腻并发。
莫指望我会诉老,我不会
海拔到此已足够自豪
路遥,正是测马力的时候
自命老骥就不该伏枥
前辈壮志由此可见一斑,有着按捺不住喷薄之势又或者,
与海为邻
住在无尽蓝的隔壁
却无壁可隔
一无所有
却拥有一切
我不知道前辈那白发下掩盖着的是怎样的天马行空,但如此宽广之意,世所仅见。
但倘若他老人家意尽于此,我不会如此景仰,至多是当作是一位优秀文人来学习,可他还有那褶皱藏不住的家国情怀啊,像杜甫那样,为国事奔走,并溶于诗里,顺着江河流去。
您现在只剩最后的一愁了,这抹愁,自有后生晚辈继续为之奔走,替您消愁,
可是现在,文愁是一篇郁郁的短文
我在外头,您在里头。
一路请走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