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又与宝钗看。宝钗看其词曰:
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
肆行无碍凭来去。
茫茫着甚悲愁喜?
纷纷说甚亲疏密?
从前碌碌却因何?
到如今, 回头试想真无趣!
看毕,又看那偈语,又笑道:“这个人悟了。都是我的不是,都是我昨儿一支曲子惹出来的。这些道书禅机最能移性。明儿认真说起这些疯话来,存了这个意思,都是从我这一只曲子上来,我成了个罪魁了。”说着,便撕了个粉碎,递与丫头们说:“快烧了罢!”黛玉笑道:“不该撕,等我问他。你们跟我来,包管叫他收了这个痴心邪话。”
——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 清·曹雪芹 著
初看红楼,那便只是玩闹而已。
许是前世的缘情,活该了这一对冤家。西方灵河岸上,一个是赤瑕宫神瑛侍者,一个是绛珠仙子,只因甘露之惠,却用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
黛玉天生多愁善感,偏偏遇上了对她视曾相识的宝玉表哥,这衔玉而生的宝二爷也是天生痴病,却为天上掉下的林妹妹的一颦一笑扣动心弦。
“昨儿的一支曲子”惹出了痴病发作,又是一场闹剧。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宝钗看了宝玉的禅诗,自责是她的不是,说着“这些道书禅机最能移性”。
宝玉有所悟得,却只是一时兴起的玩笑。对于“最能移性”的道书禅机,宝钗是封建正统思想的忠实拥护着,以自责和撕碎强烈反应表明了她的坚定立场。
黛玉却笑道:“不该撕,等我问他。你们跟我来,包管叫他收了这个痴心邪话。”
在曹公笔下,黛玉是极具完美的。与其说她看透了世道,不如说她是悟得的先觉者。对于宝玉的悟得,显得淡定自诺、收放自如。
![](https://img.haomeiwen.com/i21372698/4dd762382fdb358d.jpg)
思想的碰撞,自由的尝试。
曹公著《红楼》的年代背景是中国封建清朝中期,中国的封建正达到最顶端,也正在走向衰败没落;而此时西方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的发展,自由思想已然渗透到了中国。
宝玉悟得“禅”,超越了封建正统“儒”的思想范畴,曹公也在隐喻着新思想的萌芽。
作为封建思想代言人的宝钗毫不思索地想着将它撕毁;而已然博览群书悟得的黛玉,表面弱不禁风,却是自由新潮思想的坚强代表,她也敢于去包容,敢于去推崇,敢于去坚持。
悲了苦了曹公的完美塑造,到头来还是“质本洁来还洁去”。新的思想最终还是被无情地扼杀,宝玉最后还是“从”了宝钗。
【红楼悟得】
正如蒋勋老师说的一样,《红楼梦》本身就是一本禅书,每一次读它都会有不同的体会,不同的禅悟。
的确,它集合了小说、历史、宗教、伦理、人性等等多方面为一体。
初读时只知宝黛之间的玩闹,再读也知宝钗的顽固和黛玉的体贴,再再读时便知那悟得的“禅”也在映射各位看官对新事物新思想的不同看法,看官也包括今天的你我。
真真是: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https://img.haomeiwen.com/i21372698/0eaaf90a18741995.jpeg)
书读得不好,就是有感而发,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了一番。
网友评论